630shu ,最快更新重生1983年最新章節!
兩兄弟在樓頂說著話,看見院門處,姐夫騎著摩托車,後座姐姐背著小文傑回來了。
老爸和堂弟德明完成了一天的碾米工作,正在收拾衛生。
因為明天搬家,後天請客,碾米房咋些天都貼了通告, 所以今天挑穀來碾米的人還是比較多。
老爸在窗口看見女兒女婿帶著小外孫回來,他告訴隔壁廚房煮飯炒菜的老伴。
“小文傑都回來了。”
溫小芹匆忙去開門。
“姐,姐夫,你們怎麼回這麼晚?”
“也不晚,安排了一些事。四點才從鐵珊籠鎮上開始走的。”
潘東玲背上的小文傑,還用一張包被裹著。
一路上小孩都睡著了, 回到院子, 睜開了迷茫的眼睛。
“小文傑,到家了, 來,下來!”
潘東玲把他從背上卸下來。
鄒秀花欣喜地走前去抱他:“來,外婆抱。”
小文傑卻拒絕她抱,躲進媽媽懷抱。
“這是外婆,這是舅媽,給外婆抱都不肯麼?”潘東玲讓許靜金把摩托車後座綁著的東西拿到客廳去。
溫小芹伸手抱小文傑,他又不抗拒。
可能他對溫小芹和潘大章兩人又有印象。
因為他兩人幾乎一個月都要跑幾次鐵珊籠鎮上。
而老媽就是他剛出生時去過一次。
堂弟德明收工說去回家。
看見他們兩人也主動叫姐、姐夫。
讓他吃了晚飯再回去。
他說:“不了,我明天再過來幫忙。”
潘柴久是第一次見外孫,也湊過頭來看他。
“小文傑,我是外公。”
望著他胡子拉碴的臉,還一頭的灰塵,溫小芹抱著的小文傑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鄒秀花趕忙推開老頭子:“你快點去洗澡準備吃飯,小外孫都被你嚇哭了。”
潘東玲把兒子抱在懷裡。
潘大章對姐夫說:“騎摩托車回家大辛苦了,姐夫,有空你也去學個駕照,到時買個麵包車, 或者皮卡車都好。又可以拉貨,自己回家也方便。”
這年頭騎摩托車還不用考駕照,但是開車一定要駕照。
但是考駕照並沒有那麼嚴格,甚至走關係出點錢就可以買到。
“出點錢讓金龍爸幫你搞張駕照就行,有空教你開車就行。”
許靜金跟他說了坪山礦區的一些事情。
“b巷南采礦場出礦一直都很穩定,每天都有二噸多。”
“曾祥源負責的三個民窿,往裡挖了三十多米就看見一條拳頭大的礦脈,而且儲量還不錯,現在每天每個窿都有上千斤的出礦量。”
“曾明軍和任小榮負責的民窿挖了四十米左右也見礦了,現在每天每個窿有一千多斤礦量。五個新開的民窿每天總共有差不多三噸礦。”
“現在老鷹嘴幾個民窿出礦了,許多挖砂老板,紛紛也要求到那裡開新窿。有十二家簽了協議,並且開始開工了。”
“黃屋嶺也增加了十多家。”
“收砂站現在每天都要送一車貨,這幾天就讓金龍負責那邊工作了。”
潘大章對姐夫說:“溫小芹一個堂哥和一個表哥,做事都比較實在,後天喝完酒宴後,也讓他們去坪山礦區,安排他們去收砂站工作就行。”
許靜金當然沒什麼意見。
回來看見起的這棟彆墅特彆氣派,特彆是內室裝修,瓷磚地板,全屋電器設備,在農村都是無人可比。
都是暗自佩服。
“建這棟彆墅總共花費了多少錢?”
吃晚餐時,姐姐問道。
具備花費了多少錢,溫小芹還更清楚。
因為每次都是她付錢。
“還有郭師傅手工費三千多塊沒付,總共的話三萬五千塊錢。”
三萬五千塊就建成了一棟這樣豪華氣派的彆墅,麵積還這麼大。
許靜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去找塊地皮,起一棟新房。
潘大章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對他說:“你們在鐵珊籠礦居住,再回家建房子也不現實,再說你爸和幾個兄弟都如狼似虎,你在家建了房,他們幾個還不知道會怎樣使壞呢?”
“我建議你建房的事還是隔幾年再說,到時候有錢了,去縣城買個地皮建房,比在村裡建房強多了。”
前世他兩個弟就是利用坑蒙拐騙賺來的錢,在俞督縣城購買地皮,建造小產權房出售,也發了大財。
“縣城的地皮會有賣?再說那縣城麵積小小的,有地皮賣也輪不到我們。”潘東玲擔擾地說。
潘大章覺得有必要跟她開拓一下視野,說說末來縣城發展的事情。
“你以為縣城會一直這麼大,不會向外擴展?隨著經濟的發展,縣城會向外擴張,不用多少年河對麵的水南村和楂林紙廠那片,還有東溪鋼鐵廠那些地方全部都會規劃為縣城範圍。”
潘東玲還是想不到這麼長遠。
“隔一條河,怎麼把水南村和楂林紙廠劃為縣城範圍?”
“現在是隻有一座東河大橋,以後隻要多修幾座橋,俞督河就根本不算什麼了。”
此時誰都想不到多年以後縣城會發展到何種地步。
一條高速公路通過縣城,京九高鐵經過縣城,二級公路都全部硬化。
土坯房逐步拆掉建成了鋼筋水泥房,各種小區高樓大廈雨後春筍般湧起。
潘大章描繪的未來縣城前景,家裡人聽了雖然不能想象,但是他們都一點不懷疑。
他說的事情每一件都可以實現。
他笑著對姐夫說:“現在抓住機會,多賺點錢,以後我們也可以去成立一個房地產公司也行呀,還怕會沒有房子住?”
做為重生人,他熟知幾次全社會的造富浪潮。
前世他懵懵懂懂,一無所知,過得庸碌平凡,但是這一世,他絕對不會錯過每一次的機會。
第一次的造富潮就是八十年代乾個體戶。
以前做生意是被認為是投機倒把,被人嫌棄的,是不務正業,社會閒散人員迫於無奈討生計的營業。
可是幾年以後,人們才發現,那些腰纏萬貫,過上好日子的都是那些做生意的人。
老板成了社會上最有能耐的人。
經商潮一直影響著未來生活的方方麵麵,隻是後來再去經商的才明白,再也沒有八十年代初經商的那個環境。
各個領域人家都已經跑馬圈地占據完了,隨著時間的後移,競爭變得越來越殘酷。
到了九十年代,另一波暴富機會又席卷而來。
當時股票剛發行,大部分人對這一新鮮事物不敢接觸。為了“推銷”股票,上級甚至以紅頭文件的名義,按人頭分配,要求各單位吃國家糧的乾部帶頭購買。
許多人當時還不願意買。
誰知幾乎所有的股票一上市就瘋漲。
最先投資股票的,很多人一夜之間就成了百萬甚至千萬億萬富翁。
還有後來的中期炒期貨,也是這種現象。
90年代後期的國退民進,龐大的國有資本在輾轉挪變中一一變相廉價賤賣,私有化風起雲湧,少數人成了巨富。
2000年初的互聯網時代。
以及隨之而來的房地產樓市暴富……
當然現在跟姐夫他們說這些,他們也理解不了。
不過也不要緊,隻要由他把握,這一世,一家人的生活肯定會過得財務自由,幸福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