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章 大佛寺剪彩(2 / 2)

重生1983年 愛喝葡萄酒 10465 字 10個月前

張大師說俞督縣的風水運勢都受到了俞督河的影響,必須將船形地貌用錨杆穩住才行。p

老和尚吩喲幾名寺內和尚,點燃香燭,準備橫幅用來剪彩。p

寺廟大門口有一個大香爐,村民都在上麵點燃紅燭,線香。p

由於燒香的人特彆多,香爐內很快就插滿了香燭。p

從寺廟內燒香的鄒秀花走出大門,一眼看見了大章兩人。p

“你們兩人怎麼在這裡?既然來了,你們年輕人也要給菩薩燒燒香,拜拜菩薩,讓神明保佑你們。”p

她帶溫小芹去寺廟門口香火攤買了一把大紅蠟燭和一把線香。p

她說:“祭拜菩薩的香燭都要自己出錢買才靈驗。”p

大章告訴她自己是被特意邀請過來的貴賓,等下跟縣老大一起剪彩的。p

鄒秀花特彆高興。p

“我兒子真的有出息,可以跟縣老大一起剪彩,不僅是我們潘家的榮譽,也是我們村全鄉的榮譽。”p

她督促大章兩人去燃香爐,還特意交待他兩人要虔誠拜菩薩神明。p

潘大章看幾位和尚還在忙著做準備工作,他攜小芹去香爐前點香。p

先點紅蠟燭,再拿三根小指粗線香。p

潘大章點的三根線香都燃起了明火,而且火星四濺,還聽見劈啪作響的聲音。p

插在香爐內,火焰還在燃燒。p

許久,線香頂一截幾寸長的白灰向內彎曲,底部依舊有明亮火焰不熄。p

旁邊一念老和尚看了驚訝無比。p

“小潘真的是大富大貴的命,上香跟普通的人都不一樣!”p

潘大章心想:這是偶然現象,並不是什麼兆頭現象。p

溫小芹和其他村民上香情況一樣。p

老媽也聽見了老和尚的話,她慫恿兒子去廟內幾尊神像前上香。p

她敬神拜神多年,也知道上香時著火是大吉之兆,說明兒子的未來將會富貴齊天,令人羨慕。p

在一個香爐著火可能是偶然現在,但在其他幾個香爐著火,事情就真的不簡單了。p

大佛寺有三處供村民上香的香爐,寺廟大門前,廟內三尊神像前,還有觀音菩薩像前。p

潘大章隨手取了一對紅蠟燭,三根大線香,跟溫小芹進了廟內。p

三尊被他從河內撈起的神像,在燭光照映下,金光閃閃,神采飛揚。p

其中那尊手臂受了損傷的神像也得到了修補,完整如初。p

潘大章上香的情景還是跟剛才一樣。p

跟在後麵的老媽和一念老和尚都感到無比驚訝。p

又去觀音像前上香,也是一樣情景,同樣的線香彆人去點就沒有這種情況。p

返回到寺廟大門口。p

陳樹軍在麵向幾百個村民,介紹大佛寺被洪水衝毀,到潘大章在俞督河撈起神像,縣領導拍板重建。p

大佛寺在俞督縣百萬群叢心目中難以替代的重要的作用。p

經過張大師的勘測,選擇這一個風水寶地重建大佛寺。p

經過建築工人半年多勞作,現在終於把大佛寺重新建築起來了。p

新的大佛寺比原先老的大佛寺,占地麵積更大,建築得更宏偉,以後將成為俞督縣的地標性建築,是全縣人民休閒娛樂的好場所。p

他大聲宣布:請齊建科和潘大章同誌為新的大佛寺落成剪彩!p

潘大章跟齊建科在眾人的鼓掌聲中,剪了彩。p

然後鞭炮聲、嗩呐聲響徹雲霄。p

一念和尚請幾名領導和潘大章和溫小芹等人到後麵食堂吃齋飯。p

他知道鄒秀花是潘大章母親,也有心邀請她去吃飯。p

卻四處都沒有找到她。p

雖然是齋菜齋飯,但是也搞得很豐盛。p

或許是大家都餓了,個個都吃得很香。p

潘大章還跟齊建科、林正熙、陳樹軍和另外幾人,坐在一起邊吃飯邊聊天。p

從他們的介紹中,知道那個一念老和尚才是真正的和尚,在祁河邊老的大佛寺,當時也是他一個人守寺。p

全縣算得上是真正和尚的恐怕隻有他一人。p

新寺建成後,靠他一個人也打理不過來,於是就多招了幾個人。p

飯後,潘大章跟幾位領導打過招呼後,準備開車回月舟村。p

一路上還有許多趕來看看新寺廟建成的人群。p

有村鎮來的,也有縣裡各單位的人,因為今天是星期六,有些單位下午是休息的。p

潘大章意外在人群中看見了舅舅二兄弟。p

老大鄒春國和老三鄒建國。p

他忙走前去招呼:“舅舅,你們今天也有空來這裡看熱鬨?”p

溫小芹也主動走前去叫舅舅。p

鄒建國看見他兩個笑嗬嗬地說:“大章,你們這是準備回去了?”p

鄒春國對他說:“正好碰見你,跟你說件事,不然我都說特意去找你了。”p

“有什麼事?”p

看他神情嚴肅的樣子,潘大章也認真地聽他說。p

“是這樣的,你外公那個墳墓,現在公路局在那個地方準備建一座新橋,恰好落在你外公墳墓旁邊,所以那墳墓要遷移。上級發了通知,通知書放家裡了,叫你媽有空去家裡,商量一下,這事該如何處理。”p

鄒春國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p

因為老媽那一脈在水南村已經沒有其他人了,自然外公遷墳的事隻有落到老媽身上了。p

潘大章記得前世也有這件事,不過好像是發生在二年後,是86年靠近年底的時候。p

鄒春國那時還在村小當校長,他即刻通知堂姐來處理這件事。p

因為那裡不僅有大伯的墓地,也有爺爺的墓地。p

爺爺奶奶生有男丁二人,老大年紀輕輕抽大煙把自己抽死了,比父母都還先走。p

少妻不久就拋女離家走了。p

鄒秀花是一直由奶奶撫養長大的。p

後奶奶去世,鄒秀花才去月舟村尋母,嫁給潘柴久為妻。p

記得當時潘大章在鐵珊籠礦上班,星期六回家,母親才告訴他這件事。p

當時鄒秀花跟幾個堂弟商量的結果是全部事情都委托鄒春國幾個堂弟,處理亡父的後事。p

她付200塊錢費用。p

200塊錢對當時隻有六十多塊錢退休工資的潘柴久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費用,頂上三四個月的工資了。p

當時沒有意見。p

但是後來鄒秀花去水南村走親戚,有人對她說:“那些墳地遷移,公家每戶都是補貼了五百塊錢的。”p

而且山腳下那幾間倒塌的老宅,重新劃了一塊地基,補助了一千多元。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