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寧遠的驚喜(2 / 2)

經濟發展,節奏變快,帶來的就是人情的冷漠,每個人都是帶著麵具,就像剛剛宮城聰說的那樣,言行分離,或者說……虛偽。

所以,在看到那部電影的時候,才帶給無數霓虹國民眾感動,因為這正是他們現階段缺失的。

而現在,宮城聰也這麼說,更加印證了寧遠的判斷,也堅定了他的信心——電影肯定會在這裡大賣!

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在華夏見慣了,但在霓虹國,就是稀罕的。

宮城聰笑了笑後,又解釋道:

“當然,這種表演方法,也隻是在導演庫諾卡劇團的戲,尤其是感情激烈的古典悲劇,比如《厄勒克特拉》、《哈姆雷特》的時候才會用,一般情況下都是隨‘戲’應變。”

研討會,並不是討論誰對誰記錯,而是互相印證,互相啟發,最後自然沒有統一的結果,但每人都有自己的收獲。

尤其是寧遠,如果不是接下來還有演出任務,他都想迫不及待的拉著於曉潔出去談發行了。

在這之後,寧遠他們又看了高麗的《舞衣島紀行》。

這個也是根據他們本國的文學作品改編的,來自於已故高麗作家鹹世德的早期作品。

主要講的是一個農家子弟天命,畢業後想當作家,但因為家境貧窮,隻好打工為生。舅舅出海捕魚,希望天命上船幫忙,天命照顧母親不願意去。但後來,為了救賣身買船的姐姐,他上了舅舅的破船,最終被大海吞噬。

同樣是一出悲劇,而且還是反映高麗人民在霓虹國當年暴政統治下的悲慘生活,這種濃鬱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竟然拿到霓虹國本土來演,寧遠也不由得佩服他們的勇氣。

不過,戲劇節的包容性也體現在這裡,即使是霓虹國的戲劇人,探討中也隻是就事論事,單從作品出發。

好的方麵,就是現實性刻畫到位,演員表演質樸,而缺點,這次是孟輝發言:

“節奏有點慢,而且因為敘述比較多,導致缺乏人物內心的刻畫和抒情性段落。”

這個說法,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而他們,也第一次對孟輝這個年輕導演有了關注,儘管孟輝已經三十多歲了,但畢竟第一次參加戲劇節。

除此之外,就像於曉潔和不少觀眾說的那樣,無論霓虹國還是高麗,帶來的作品雖然都是經典,但正因為經典,就像炒冷飯,一遍又一遍的,難免讓熟悉的人感到乏味。

反倒是華夏,雖然壓軸的作品,由總政話劇團帶來的《洗禮》,被批評說教色彩太濃,主人公‘高、大、全’,就顯得不那麼真實,但空間感、場麵感,尤其是序幕和抗洪場麵的處理,讓他們讚不絕口,認為非常震撼有衝擊力。

這是一個新劇,包括寧遠他們的犀牛,吳剛他們的非常麻將,同樣都是新劇。

就像一個高麗劇評家說的那樣:“一個新鮮感,代表著嘗試和努力,這是我們團隊未來要學習和改變的”。

自然而然,這一次華夏方麵的作品,因為一個‘新’,得到了廣泛好評,隨之而來的,就是評獎階段,也得票頗高。

頂點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