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上電視(1 / 2)

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更多時候,還是需要機遇和包裝。

比如宮廷玉液酒?

實際上,寧遠個人覺得,當年的《人在囧途》比《泰囧》還好看一些,後者總覺得差點意思,但有了前者帶來的名氣,後者的關注自然水漲船高。

就像皇帝的夜壺,就算它是夜壺,那也是精貴的!

雖然沒有達到期望但也不差,也成就了當年第一部破十億的票房紀錄。

反倒後來的那部《心花路放》,寧遠覺得挺好看的。

不僅是節奏和笑料,最後時空交錯的片段出來,寧遠當時就臥了個槽,還能這麼玩,當年另一部《星際穿越》裡,也有類似的情節,那種感覺很奇妙。

或者說,徐爭最好還是當演員,導演的活,還是寧浩來吧,專業的人乾專業的事兒。

影響電影發行的因素很多,但觀眾最買賬的,還是演員,名氣越大號召力越強,雖說未來變味了,但大牌依然有著極強的號召力,比如香江的雙周一成,比如內地的徐黃王。

如果這次寧遠沒有得獎,如果他沒有上電視上報紙,沒有這些霓虹國戲劇界的大腕推薦,也不可能有跟東寶社長共處一室談合作的機會。

像前世,這部電影還是霓虹國一位叫做深澤一夫的老人偶然看到,喜歡的不得了,然後回國進行發行。

深澤一夫做發行不多,他的主要身份還是動漫編劇和詞作家,69年的時候,《鐵壁阿童木》導演手塚治蟲開始他的(城)人動漫三部曲,第一部的《一千零一夜物語》,就是深澤一夫編劇的。

這個(城)人,就是你們腦海裡理解的那種,即使放到寧遠回來前,這部作品依然是非常大膽的,看封麵海報就知道。

但這種大膽不止是那些場麵,實際上那些鏡頭也都處理的唯美而魔幻,真正的大膽,還是其中的揭示,或者說隱喻。

深澤一夫回國後,很快聯絡了岩波影院、東寶東和發行公司,並得到了霓虹國權威電影雜誌《旬報》總編輯植草信和的支持。

也就是說,這部片子當初在霓虹國是四方聯合發行——深澤一夫、岩波影院、《旬報》、東寶東和。

在發行配合上,他們顯得非常熟練。

既然當初韓平不同意分賬,於是他們直接從電影總發行的紫禁城三聯手中買下了霓虹國的發行權,然後立刻著手搜集有關這部電影的所有資料,連一個配角的生日也不拉下。

而這一點,即使對未來的華夏電影也是一種啟發,但可惜很少人去做。

為了配合宣傳,《旬報》專門印製了精美的小冊子,而岩波影院還從原作者彭見明手中買下了六個短篇的版權,與《那山那人那狗》一起出了一本霓虹版的《彭見明合集》。

在影片上映的當年,首映三萬冊之外,又加印了五次,每次一萬冊。

儘管這樣,他們也沒有像彆的主流電影那樣,一上來就鋪天蓋地的全麵上映,而是采取細水長流的方式,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宣傳後,才在岩波影院上映。

在這間一百多個座位的小廳中,《那山那人那狗》被安排了半年的檔期。

也就是說,在半年時間內,這部影片將在這個廳中循環放映,比其他文藝片更持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