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的時間,基本上常用的單詞都記住了,語法其實也跟英語相差不大,學起來也駕輕就熟。
所以,每天看著寧遠進步的留比莫夫,越發的震驚,連連誇寧遠是天才。
這還是寧遠沒敢展示,否則他能一字不漏的把劇本背給留比莫夫聽聽。
關於寧遠的裝束,才是留比莫夫糾結的地方,儘管他腦海中因為看過寧遠的思凡,早就想過不少方式,但真到實踐的時候,他又開始犯難了。
如果把寧遠弄成歐式的女裝,寧遠一個黃種人摻雜在白人中間,總有些出戲,儘管可以通過化妝來彌補,但這不是留比莫夫想要的,而且他認為,化妝太多,很容易阻礙表情的變化,儘管這種差彆並不是填充,微乎其微,但他不喜歡。
所以,寧遠不失時機的提出自己的建議:
“為什麼不排一場完全由華人來主演的話劇呢,更何況這是關於華夏的戲,比如神仙,比如發生的地點,如果用華人,豈不是更契合?”
至於台詞的問題,寧遠並不擔心,可以說,全劇超過一半的詞,都是沈德和崔達的,其他人十幾個角色的詞,包括旁白,加起來還沒有主角一個人的多。
再分下來,其他每個角色的詞並不多,隻要把這些背下來,理解了意思,也不算什麼難事。
作為話劇演員,背詞這種事並不陌生,隻不過更麻煩一點,但跟收獲相比,估計沒有人不想嘗試。
寧遠這話一出,留比莫夫還真愣了一下,蹙眉坐在那兒思索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寧遠又趁熱打鐵:
“即使這次的演員跟以前的版本不一樣,但畢竟還是俄國的演員,對於您過去的版本來說,細節的調整並不那麼明顯,但如果換成華夏的演員,就會讓整體風格有極大的改變,除此之外,還有舞美等其他環節,都會給人全新的體驗。”
說這番話的時候,寧遠腦海裡下意識的浮起那魔性的廣告詞:這是你沒有玩過的船新版本……
的確是留比莫夫沒有玩過的。
他以前在歐洲各地遊曆,給法國人導演過,給英國人導演過,也給德國人導演過,還真沒給華夏人導演過……
畢竟寧遠這個想法不是剛剛產生的,而是這兩天,看到留比莫夫的苦惱,他就有了這個想法,然後內心早就分析了好多。
此時此刻,寧遠跟他剖析這麼做的好處,說的越多,留比莫夫的眼神越亮,到最後,他雙眼綻放出激動的光芒:
“對對對!你這個想法太棒了!”
而當寧遠把這個消息告訴曹如龍他們的時候,全都瘋了!
是真的瘋了,彆說孟輝、袁荃他們,連曹如龍的眼神都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