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聽到林束呈晴天霹靂般的消息,根本沒緩過勁兒來,以為自己聽錯了。
直到又被林束呈喊到會議室,他扶著把手,玩笑地接收了蘇冬夏的所謂宋史。
心想,這丫頭裝的還挺像。
老人劃開屏幕,一目十行瀏覽,然後,速度變緩。他手撐桌案,無聲念誦,“宋啟太祖,帝諱匡胤,姓趙氏……”
越往後,閱讀速度越慢。
思考許久,老教授大概讀懂古文含義,繼續看。
林束呈不擅長文言文,勉強讀了幾句,實在讀不下去,想起還有另一份文件,手滑屏幕打開。
“有宋一朝,曆十八帝,享國祚319年……”
枯燥的曆史,不經修飾與普通人而言毫無樂趣。
林束呈和老教授看得極認真,到日頭西沉,房中燈光感應亮起,老教授讀了短短1/3。
他揉了揉酸澀眼眶,四下望去,蘇冬夏早已離去,會議中隻有他們二人。
何聲歎氣:“我這一把老骨頭,白活了。”
“這丫頭……”老教授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
“小夏應該入我們曆史係的。”老教授痛心疾首,起了挖牆腳的心思:“放到你們診療係,白白浪費人才。”
“小蘇在曆史研究上的天賦堪稱妖孽,若是她不分心,說不準能成為童雲那般的人物。”
“何教授,小蘇在診療係上的天賦更好。”
“哼!”
兩人爭論不停,又草草墊了肚子,老教授喊來曆史學院的諸多老師和出色學生,將編纂的蘇冬夏版宋史發送給他們,強調囑咐:“不管擅不擅長,從這本宋史裡給我找錯漏,有不對處,都標注出來。”
宋史?!教授們懷著無語的心情打開文件,恍恍惚惚離開會議室。
個個腳步輕飄飄。
老教授叮囑他們此事嚴格保密,絕不允許外泄時,他們各個點頭,繼續踩著飄忽的步伐離開。
宋史?宋史啊!
曆史係忙忙碌碌近一個星期,在老教授的安排下,模擬曆史交流會的場景,針對蘇冬夏做了單獨的報告質詢會。
問題被大家接連拋出,有的刁鑽,有的冷僻,有的堪稱沒事找事。
曆史係多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擺出審視的模樣,嚴肅著麵龐,不苟言笑。
教授學生們跟隨他們拋出問題,也刻意言語刁鑽,儘量跟何聲老教授叮囑的那樣,凶巴巴地刁難蘇冬夏。
19歲的蘇冬夏分量太輕,狂風巨浪會砸斷年輕人的脊梁。
學院試圖用重壓挫敗蘇冬夏,讓她知難而退。
可蘇冬夏主意已定,林束呈等人隻能側麵阻止,被蘇冬夏輕而易舉應付過去。
質詢會持續了近三個小時,曆史係的諸多老學生們出門,個個興奮又恍惚。
老教授們心思不定,全在一些蘇冬夏解答的疑難問題上,已經想出了很多從前不明白的曆史問題。
結果,給學生們上課,說錯了好幾處。
論壇的最新熱帖換成了#曆史係大佬們最近不對勁#
曆史係學生們瘋狂疊樓,討論自家老師迥異狀況。
諸如,“我們導師最嚴肅古板不苟言笑,最近時不時對我們笑,笑容比花還燦爛,笑得我晚上做噩夢。”
“你這算好的,我家導師前天對我們這些學生橫挑鼻子豎挑眼,看哪兒都不順眼。最出色的學長被他罵了個狗血淋頭。我懷疑他更年期到了,狗頭。”
“……彆提了,我們研究組的好幾個學姐學長跟著導師一起不對勁,總說些莫名其妙的話。什麼我白活了啊我平凡我不配之類的。”
其他係學生們圍觀看熱鬨,幸災樂禍:“可惜了,曆史係的老師們一個個都弱雞,打不痛你們。”
“年底曆史交流會要到了,老師們緊張很正常,我聽說咱們學校今年交了個大項目。”
“……期待,準備看直播。”
11月20日,曆史學交流大會在玉恒星召開。
玉衡星是最先收複的七星之一,以北鬥星辰命名。
蘇冬夏跟隨項目乘坐磁場浮遊車跳至玉衡星首都的中央廣場。
俯瞰而下,中央廣場似圓盤,黑白二色,夾雜蒼藍的建築群環繞廣場。
磁場浮遊器緩緩停泊,蘇冬夏走出艦橋,迎麵是高達百米的持劍守護雕像。
昂揚英武的青年高舉烈焰長劍,腳邊癱坐黑白二色的毛絨異獸。大家夥憨頭憨腦,握著竹長棍,極像22世紀的熊貓。
“黑白守護啊,好久沒看見它了,也不知它去了哪裡。”
何聲老教授笑眯眯:“你們年紀小,沒見過黑白守護,大團毛茸茸,又颯又可愛。”
蘇冬夏跑到幾十米高的團子雕像旁,踮起腳,去摸雕像屁股:“是很可惜。”
“石頭冷冰冰的。”
“誒呀!”何聲老教授嚇了一跳,追過去拖她,訓斥:“不能對黑白守護不敬。”
蘇冬夏:“老師,大團毛茸茸這裡比較好摸的。要是真的就好了。”
她飛速伸手,在何聲老教授的怒視中又摸了一把:“毛茸茸大人胸懷寬廣,會給我們好運氣。”
蘇冬夏一溜煙跑了,何聲老教授念及此行目的,常年無波無瀾的心湖波動不安,又開始忐忑。
老人家盯住守護大人撅起來的肥屁股,左右無人,偷摸也摸了把,認真祈禱:“守護大人,您保佑小蘇,讓她此行順利。”
何聲老教授撐著手杖,絮絮叨叨走了,黑白大團子雕像冰冷的石頭眼珠轉動,凝視向膽大包天的人類。
項目組被接待人員引上浮遊器,飛過熙攘人流的街道,落進大會場。
勝利學院項目組進場,沒引起太大注意。
數百人的會場熱鬨得很,各項目組教授學者們在迎賓人員的指引下做到自己的位置。
臨近9點,主持人說完開場詞,笑:“童雲先生說過,現代學者研究曆史,如河邊淘金,水裡撈魚。”
“往年曆史交流會成功舉辦,挖出好多大雨。預祝今年大會圓滿成功,開出金龍魚!”
“諸位教授,請。”
曆史學交流會冷門的很,縱使開設直播,觀看者寥寥無幾。
現代東廈曆史學者的研究與22世紀曆史學者不同,第1位上台做報告的曆史學教授拋出9個項目。
《從李太白部分詩詞猜想盛唐》
《從十二頁小說殘篇天龍看古東廈宗教》
《殘籍遊仙篇的文言文藝術》
《古諺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為何人》
“……”
項目資料零碎像玩鬨,乍一看,這種題目甚至很可笑。
遊仙篇……蘇冬夏隱約記得,是部失傳後又傳回來的豔情古話本子。
在22世紀,根本是能被封的毒品小說。
然而,尋到九個項目線索的教授顯然挺高興,期待看向四周,盼望有人看過相關資料,跟他討論討論,拚湊更多細節。
八成人保持沉默,兩三位見識廣博的年長者開了口,三兩句以後,深入討論到盛唐文化製度,又虛浮起來。
便有其他人忍不住,開口駁斥幾人觀念。
蘇冬夏耳邊登時亂糟糟,教授學者們吵成了一團。
他們各執己見,彼此互不相讓。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分明是唐朝刑法不正的寫照,那時候可能沒有成文律法。”
“你胡說八道!商周就有律法,盛唐會沒有?如何治理國家?”
被駁斥的中年學者不惱火,“貴族鄉裡不成文規矩,我讀過兩頁故事,講一女子被浸豬籠而死。可見封建王朝可擅自殺人,毫無律法可言!”
“那就是話本子小說。”
“你又怎麼證明唐有明文典律?!”
旁邊有人插嘴:“唐有明文律法是應當的,你不研究秦朝,提及秦始皇的評言都說他殘暴不仁,製定的秦律也殘暴嚴苛。”
“暴君秦始皇真的存在?會不會是杜撰的小說人物?”
“那麼多國家,冷兵器時代,他憑借什麼橫掃六國?倒像話本子寫的傳奇故事。”
“你才胡說八道,悖論!沒有秦始皇,如何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