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卞:“當那一家子發現廖二妞得到了特殊待遇後,他們內部便會撕起來,就顧不上與其他人衝突了。我們要儘量把那一家子拆開,拆得越散,他們的破壞力越小。廖二妞是其中最容易拆的一環。”
小絨毛尾巴搖了搖,堅持:“下次再發給廖二妞,這次就是不帶她。她躲懶不做家務,那些家務就堆到了廖大柱夫妻頭上。她明明看到廖大柱夫妻快撐不下去了,也依然更看重她自己的舒適度。”
小絨毛:“所謂的幫廖大柱夫妻說好話,也隻是為了讓廖大柱夫妻能撐得更久些、好幫她做更多事。她確實沒有給廖大柱夫妻致命攻擊,但她一直在往夫妻倆的重擔上添稻草。”
小絨毛:“其實這一次實際有沒有發給廖二妞不重要,因為如果以後每一次都發給她,那麼其他人就會堅信她第一次也是拿到了噠。”
小絨毛:“對,以後也不用每一次都發,每給彆人發五次才給她一次就差不多啦。彆人自然會以為她每次都拿到了卻不承認噠。反正她那個為人很多人都清楚,為了占便宜什麼鬼話都敢說。”
侯卞:“你總共準備發多少次?”
小絨毛:“這種硬糖的話,每周發一次也可以呀。很便宜,貓也搬得動。”
而且好像很能帶來幸福感。
貓們夜間門完成搬運工作,第二天家家戶戶都看到了硬糖,並很快發現全村都有。
他們幾乎立刻意識到這是貓送來的禮物。愉快的心情持續了好幾天。
每一個小孩都拿到了一顆糖,他們一天舔一點,相互交流不同顏色對應什麼味道,每一天都感到了甜蜜。
由於幾乎所有貓都不識數,所以小絨毛在給貓們安排送糖工作時說的是:“哪個房子裡的人多些,你們就多放幾顆,人少就少放。總之,儘量保證每一個人都能拿到至少一顆糖。”
小絨毛:“數不清楚時可以多給幾顆,但不要少給。如果我聽見哪家說他家得到的糖不夠一家子分,給那家送糖的貓就得再跑一次、補上不足的顆數。”
既然給少了有處罰,卻沒有規定多給的上限,所以不識數的貓對每一家都是儘量多給。
基本是自己一次能搬運多少就給多少。如果覺得某家人數量多得有些嚇貓,它們還會搬運兩次。
於是最終結果便成了,村裡平均每人都拿到了兩顆以上的糖。
小絨毛分糖時覺得隻要保證了每人拿到一顆以上就行、具體數量無所謂,但等分完了小絨毛又覺得不夠滿意。
平均是兩顆以上,但有的人家在平均線之上,是一人拿到了四五顆,有的則是明顯低於平均線,剛好一人一顆。這導致在廣泛的驚喜之後,大家一比較,部分人又有點不高興。
好在,因為有田芳一家的顆粒無收墊底,所以不高興的情緒沒有太盛。
小絨毛慶幸自己英明,留了一個墊底對照組。
小絨毛:但還是要吸取教訓,下次必須得更加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呀。送禮物本來是為了讓大家開心,送的方式不對卻可能反而招埋怨,要避免。
為了表現自己知錯能改的責任心,在大家剛剛因為硬糖分配不均而產生了一點小情緒的第二天,小絨毛發放了第二次禮物。
這一回小絨毛把所有禮物都堆到了村長家的院子裡,並附上字條寫明分配方案:“從年齡最小的孩子開始給,除田芳一家外,每人一個。如果全村所有人都拿了一個後還有剩餘,就再次從年齡最小的孩子開始給,依然是除田芳一家外每人一個。如此不斷進行,直至東西全部分完。”
還有一張字條寫著警告:“不要偷拿,貓看著你們所有人噠。”
村長一覺醒來看著自家院子裡的那一堆東西,頭疼:你趁夜偷偷給每家每戶送東西我可以裝聾作啞,但你這麼大規模地讓我發東西……外人要是問我東西哪兒來的,你讓我怎麼說?”
村長:“還有,你是怎麼把東西運到我家院子裡的?我家養了狗啊,這麼多東西搬進來,它怎麼完全不叫?
小絨毛:嘻嘻,狗多好對付呀。在你們村的人逐漸建立起格外優待貓的習慣的同時,你們村的狗也習慣了貓隨便進出每家每戶。
小絨毛:我大搖大擺地進你家、買東西,你家狗就隻是看著。挺乖噠,所以我離開前還送了它一塊肉。
侯卞:村長,你先對外糊弄著,桶餘已經在加班加點地教貓識數了。隻要貓們學會數十以內的所有數,發禮物的工作就還是會交給它們。你隻是暫時應急,不用太心慌。
字條是小絨毛親爪寫的,用它那被嘲笑了很多次的貓爬體。
這一回小絨毛的字比它以前寫的更爛,因為這裡沒有針對小絨毛爪子設計的定製筆,於是小絨毛隻能捉住人用常規筆往紙上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