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明,一年之計在於春。
朱元璋自小在田間長大,格外看重農桑之事,三月初時,他帶領王公貴族、文武百官親赴京郊春耕,以鼓勵百姓耕種。
馬皇後慣來勤儉持家,從前兵荒馬亂時如此,如今貴為國母亦是如此,她日日親自操辦丈夫的膳食,還在坤寧宮架起織布機。
每年朱元璋組織春耕,她則在後宮召集嬪妃們織布裁衣。
常樂,以及入宮讀書的姑娘們,也都齊聚坤寧宮。
姑娘們自去歲季秋入宮,至今已半年有餘,她們早間習文化、算學兩課,午憩後入坤寧宮習織布裁衣。
故而,上至馬皇後,下至十來歲的姑娘,她們都有自己織造的布料,唯獨常樂,她沒有......
常樂午憩後至晚膳前的時光,花費極小的部分用於批改姑娘們的作業,大部分的時間,她會通過東華門到皇宮護城河的另一邊,太子朱標送的那塊地。
因有朱標的擔保,也因朱元璋見識過水泥的堅固,對於太子妃頻繁出入一事,采用了睜一眼閉一隻的態度。
反正得朱元璋支持是不可能的,他沒有出手阻攔,常樂已經謝天謝地了。
春耕日織布裁衣之事乃慣例,常樂早有準備,她沒有自己織造的布料,便從嫁妝裡拿了一塊現成的,還特意臨時抱佛腳,提前自我練習裁衣之術。
馬皇後準備給朱元璋做件常服,燕王妃宋瑜也準備給燕王做件常服,福成公主朱文玉有孕在身,回家養胎去了,至於其他未出閣的姑娘們,多是製作香囊、帕子等物。
常樂左看看,右看看,決定還是彆為難自己,她準備給朱標做件裡衣。
裡衣穿在朝服之內,無需花紋裝飾,隻要把剪裁好的布料連接起來便可,應當挺簡單的。
馬皇後抽空瞟眼自家兒媳有模有樣的穿針引線,既沒紮到手,也沒戳爛布料,表示非常滿意且自豪。
樂兒能讀書,會經商,還可以發明水泥,改良火炮......
她自有她的天地,無需每個女子都必須擅長女紅,拘泥於後宅。
一上午的時間倏忽而過。
馬皇後領著諸人前往坤寧宮的小廚房,擇菜做飯,自食其力。
常樂於烹飪一道,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想當年孤身到國外求學,吃膩了麵包、漢堡,隻得自個進廚房。
她熟練洗菜,切菜,熱鍋,翻炒,糖醋排骨、蒜蓉蝦等相繼出爐。
廚房裡的太子妃也在發著閃閃的光,簡直亮瞎了大家夥的眼。
馬皇後更驕傲了,她的兒媳真是十全十美,萬裡挑一。
午飯過後,眾人共同收拾了殘羹冷炙,略作休息之後,再重新投入裁衣大業。
時至日暮,有些手腳利落的姑娘交出了完整的作品。
馬皇後讚歎道,“妙雲的翠竹自成風骨,秀兒的蓮花栩栩如生。
徐妙雲落落大方,呂秀兒微紅著臉頰,兩個
正值妙齡的姑娘雙雙拜謝皇後娘娘的讚譽。
她們也的確優秀,如果生在六百年後,以她們的天資,再加勤奮,定能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可惜了。
暮色四合,馬皇後宣布今日活動結束,諸人依次退出坤寧宮正殿。
外麵竟然下起了朦朧的細雨,春雨貴如油,倒的確是春耕的好時節。
馬皇後早得了消息,她早已命宮人準備了足夠數量的油紙傘。
常樂立於眾人之前,她自行撐開傘準備回春和宮。
可遠遠的,坤寧宮外的青石宮階緩緩行來個人,傘沿低垂,遮住了他的麵容......
宮燈搖曳,來人朱紅繡金龍蟒袍,嵌寶革帶,身姿挺拔如鬆,那便唯有太子殿下。
雨幕深深,煙波浩渺,太子朱標如同仙人臨世,閒庭散步,及至近前,他稍稍抬起傘,露出那張俊秀溫雅的臉。
春耕奔波忙碌了一整天,他不在春和宮好好歇著,急著來尋皇後娘娘做什麼?
常樂收起手中的傘,她恐怕一時半會是回不去了。
朱標停步,此起彼伏的請安聲響起,待兩邊見禮後,他把傘移至常樂頭頂,道,“樂兒,回麼?”
常樂抬眸看他,“你不進去?”
朱標搖搖頭,“明兒再來給娘請安也不遲。”
他接過常樂手中的傘,隨意遞給了跟來的小全子,“我們走吧。”
常樂:“......”
一人一把傘,才最合適吧?
朱標:“怎麼?”
常樂看他一眼,搖搖頭,挽住他的胳膊,兩人並肩走進綿綿雨幕。
太子與太子妃肩挨著肩,外袍寬大,從後麵看,無人發現他們正不合規矩地親密挽手。
可共撐一傘,已是非常親密,尤其,太子是特意為接太子妃而來。
後宮諸妃看過一眼也就算了,紛紛撐傘離去,而情竇初開的姑娘們,或是豔羨,或是向往,誰不盼望日後也得個如太子般體貼溫柔的丈夫。
人群後方的呂秀兒,透過縫隙瞧著那相攜的背影,略有惆悵......
她不自覺地握緊了手心裡的並蒂蓮香囊。
春和宮遙遙在望,雨勢漸弱。
朱標新奇地看著掛在自個臂彎裡的太子妃,他不知道原來兩個人還能如此親密的並肩前行。
常樂點點他手背,“您好好看著路。”
可彆摔了。
朱標重新目視前方,笑問,“聽說太子妃給我做了件衣裳?”
常樂:“......可能,是吧?”
朱標微微挑眉,“那我可等著了。”
常樂:“......”
春和宮。
常樂回來喝了碗薑湯,泡過熱水澡後,便要舒服的躺床。
朱標沐浴過後卻是進了書房,瞧著還要繼續挑燈乾活。
太子之位,既是權利,更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