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說王昭君好, 說王昭君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是,王昭君確實做出了很多貢獻,是值得人敬重。
可有幾個當母親的願意讓女兒成為王昭君呢, 母後皇太後想若是她有女兒,她必定不願意讓女兒去和親。後宮的那些妃嬪也不願意她們的女兒去, 這也由不得她們做主。
大清朝一直都是這樣,那些部落也是這樣, 互嫁女兒。
部落之間加強聯係,大清朝原本也是部落起家, 也習慣那樣。便是強大的唐朝,也有聯姻,在漢朝強大的時候, 也有和親。
不是說弱者需要和親,便是強者,也有和親。
當權者是男子, 女性在男子的眼中就是可以交易的貨物, 女子沒有繼承權。嫁出去一個女兒,一個養女,不影響皇位繼承。
縱然一些皇子、大臣不舍得他們的姐妹,到了最後,還是選擇妥協。
“為大局考慮!”母後皇太後語氣平靜地道。
母後皇太後從坐塌上起來, 走了幾步。說了這些話, 母後皇太後就覺得心裡有點堵。
“是吧, 大局。”母後皇太後轉頭看向皇帝。
皇帝看到母後皇太後那麼平靜的眼神,他看出了不同來。沒有希望,沒有其他波瀾,就那麼平靜。
一個女子去和親就沒有一點盼望嗎?
還是說過了幾年, 就會變得平靜?
皇帝不知道,他後宮裡就有那些部落送來的女子,這也是和親。皇帝把女兒嫁到那些部落,也是和親,讓兩邊的關係更加密切。
“女子維持的和平……”母後皇太後終究沒有說下去。
女子和親維持的和平能維持多久呢,那就是一層薄薄的紙,隨時都可能被戳破。那些男子要是真的想著權勢利益,又怎麼可能想著一個女子的死活。
當年啊,靜妃被廢,靜妃的侄女,也就是她這個母後皇太後就被送來。她先是被封妃,後麵是皇後,就是一個備胎。
母後皇太後這些年沒有少見這些事情,當今皇帝的後宮就有幾對姐妹花。順治帝寵著董鄂妃,那些人都忘記了後宮還有一個董鄂氏,那個董鄂氏也算是董鄂妃的妹妹。
沒有人記得那個董鄂氏,順治帝死後,董鄂氏害怕家族被牽累,也自知不可能過得多好。董鄂氏選擇殉葬,為順治帝陪葬。
順治帝在的時候,董鄂氏沒有享受到多少好處,沒有得寵。順治帝死了,倒是被牽累。
當然,董鄂氏,不算是和親。
母後皇太後已經不大去區分這些了,她的年紀那麼大。多說這些也無用,這些事情往小的說是家事,父母愛女之心,往大了說就是國家利益。說不得,說不得的,一不小心就變成乾政。
皇帝見母後皇太後沒有繼續說下去,沒有逼著母後皇太後繼續往後說。
“十三公主、十四公主也大了。”母後皇太後忽然說了一句。
“是大了。”皇帝應聲。
皇家的公主大了,也要找婆家。是外嫁,還是嫁在京城,這是兩種不同的生活。
這公主的封號不同,代表她們的婆家地位也不同。比如嫁到草原的,身份地位自然更高,嫁到京城的,也就低一等。要是可以,那些公主寧願身份地位低一等,也要留在京城吧。
十四公主的生母是一個貴人,額娘的位份低。十四公主的年紀也小些,十二三歲,卻也是能定人家的時候。十三公主就更大一些,生母也更加尊貴一些。
母後皇太後不去操心,又不是她的女兒,她操心那麼多做什麼。她就養了一個五阿哥,也沒有在皇帝的麵前多說五阿哥的事情。若是她在皇帝的麵前多說了五阿哥的事情,指不定讓人以為她有意扶持五阿哥,想讓五阿哥成為太子呢。
不爭,不搶,安靜,隨緣。
母後皇太後就是如此想的,不乾她的事情,就彆多說。
這一次,若不是皇帝說起和親的事情,母後皇太後也不會去說那些事情。
冬園,佟玥不知道皇帝去找了母後皇太後。佟玥沒有考慮那些政治因素,單純地從女子出發。為什麼一個個朝代就不斷壓製女子,三從四德,程朱理學,一個個就是不斷給女子增加各種各樣的枷鎖,女子就隻能待在後宅裡麵,不能從政,就是聯姻的工具。
那些女子從小就被教導要為家族各種犧牲,即便是有女子過得不錯。可那些貴族女子多半還是得忍受男子三妻四妾,得賢惠地給丈夫納妾,得給丈夫管理好內宅的事情。
女子就隻能做那些事情嗎?
十福晉坐在佟玥的麵前,佟玥沒有跟十福晉說女子該如何如何。
“皇祖母,你這邊好像沒有幾棵柳樹啊。”十福晉之前就注意到這一點了,就是今天忽然想到這一點。
“柳樹棉絮多,容易讓人過敏。”佟玥正剝著橘子,“柳絮多了,也容易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