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他要考舉人!(1 / 2)

從一進城,顧思的眼神就看不過來了,這家的商鋪瞅瞅,那家的樓看看,再和《清明上河圖》裡的場景比較一下。

府城裡兩層的建築很多,三層的也不少,街上人很多。

“怎麼這麼多人啊。”顧思感歎。

漢中府隻是個府城,既不是省會,更不是京都,怎麼看著快要和北宋汴梁一樣熱鬨了?北宋人很少嗎?

顧爺爺笑了:“現在是院試期間,不止考試的童生和家人來府裡,還有很多鄉下人進來賣東西。”

“這麼多人,那得有多少考生啊?”顧思有些感歎。

“至少有兩千多人。”顧家曾祖父回應著。

“你怎麼知道?”顧思有些奇怪,他參加高考時,也隻知道本省多少考生,不知道本市多少考生啊,那還是信息發達的現代。

可能是他曾祖父年齡大了,知道的多了就清清楚楚了?

“咱們府上童生每年都錄五六十,四十多年下來,可不就這麼些。”顧家曾祖父應著,突然考起了顧思來,“你算一下府裡一共有多少童生。”

“按五十年算,四五二十,五六三十,就兩千到三千之間。”

顧思應完,剛想說有兩千多童生也不可能每次都有人來考啊,一想到他曾祖父都八十一了還來考,就不覺得奇怪了。

有希望的事,除了重病有孝在身,能來得都來了。

你要說考試要銀子,能念起書的本來就不窮,童生也比平常人好賺錢,隻要不懶,報名的費用不是什麼事兒。

顧家曾祖父滿意了,給顧思解釋:“人多還有一個原因,院試府裡一下子進三五千人,慢慢的,咱們府裡有些地方在院試前會有集會,人自然多。”

“哦。”顧思明白了,眼睛繼續瞄著四周,看到什麼不懂的或新奇的東西就會問。

家裡人看他見什麼都稀奇,終於有了孩子的樣子,不由都失笑起來,耐心的給他解釋。

顧爺爺去找了店要了一間房,東西都收拾好後,顧思見家長沒有外出的意願,就問他們:“不去我三外公家嗎?”

顧爺爺去看他父親,顧家曾祖父有些尷尬。

往年裡,上一次院試,顧家曾祖父沒去,他年齡大了,有些不好意思去請教晚輩。

這一次顧思一問,他就有些意動。

“去吧去吧,我三叔爺不說是秀才了,好歹也在府衙裡做事,要是有渠道知道一些學政的喜好之類的,咱們把文章向著那個方向寫。”

顧思極力勸著,從他三外公那裡,說不定可以借到一些家裡沒有的書,他跟著再聽一下過來人的意見,先積累著。

顧家曾祖父吃了一驚,他從來不曾和顧思說起過教官錄人也有文風的喜好,他怎麼會這知道這個?他試探著問:“向著哪個方向寫啊?”

“考官要是個務實的,咱們就向著務實的方向寫;要是個喜歡詞藻華麗的,就向著華麗的方向寫啊!”

顧思說完見他曾祖父盯著他,便笑了:“我外爺愛吃甜的,我外婆愛吃辣的,菜裡要是有甜有辣,我外爺會覺得甜的好吃辣的不好吃,我外婆剛好相反。口味有喜好,看文章也有喜好啊,我就不喜歡《詩經》。”

顧家曾祖父聽著聽著,突然“啪”的一下拍了一下手,而後一下一下的慢慢拍起手來,高興的哈哈笑了起來。

“好!好!好!”拍完了手,他激動的感歎,這曾孫太有慧根了,不用人教自己就能想到,秀才將來指日可待啊。

他高興的摸著的胡子:“這次便是考不上,我也不難過了!”

顧家曾祖父認真考慮起了去這個建議,想著過去了,可以讓親家侄子幫忙看一看顧思的資質,說一些教導的方法,就同意了。

這個時候,才發現他們不知道地方。

“去衙門裡問啊!”顧思提意見。

大家一聽,就是這個道理,就一起出去買了些糕點和吃食,架車去了衙門裡。

等到了快下衙的時間,顧爺爺才帶著顧名上前。

顧思剛才已經在旁邊看到這些衙門裡的人盤問人時的冷眼了,快速的跑過去,仰起頭問:“叔叔你好,我找衙門裡的錢穀師爺,他姓顧,是我三外公,親的!”

守兵怔了一下,對著小孩子麵色好了一些,再聽到是找錢穀師爺的,不是什麼攀附的人,便笑了,讓他們進去了。

顧思突然被抱了起來,高興的很。小孩子的視角太低,能看到的有限。

進去大門以後,就到了一個大院子裡,顧思感覺很像是擴大版的四合院,兩邊廂房有很多門,正房也有很多門,衙門裡的人也挺多的。

他眼睛轉著看了一圈,這才注意到不對。他爺的腳步又急又快,他爹跟在身邊低著頭走著,他們好像很緊張。

對了,古代人對於官府很畏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