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縣試最重要的竟然是……(1 / 2)

他在蘇貢生的學館裡一年半,今年年初沒人去縣試 ,可他也打聽過縣試消息。

“這是規定,人人都要戴的,不戴不能考試。”顧家曾祖父解釋著。

顧思考慮一下,真要他曾祖父說的這麼重要,他不可能沒聽過。他曾祖父也不會在這種事上騙他,便問:“是走個過場嗎?”

就像他以前不知道,考試最重要的一環不是考卷寫的多麼好、本朝皇帝的名要避諱,而是《聖喻廣訓》一、個、字、都、不、能、錯!

縣試時,考生先要默寫聖祖皇帝頒發的《聖喻廣訓》,要是錯一個字,不但考生要受罰,連考官都要受罰。

每次縣試各地考生少則一二百,多則過千,你說三五十個人不出錯,全部考生不出錯怎麼可能 ?!

總有那性子急的和心態不好的會出錯,或者那學識不好的會記錯。

人家一縣官,寒窗苦讀好多年才跨入統治階級,栽在這事上虧不虧?簡直要虧死了!

這事迅速的就發展成了考生可以帶一本《聖喻廣訓》進考場照抄一遍,這樣對考生考官來說都是大吉利了。

“咱們做事認真點,不走那過場。”顧家曾祖父的回答,肯定了顧思的想法。

顧思想起他五哥考縣試回來時他見到的樣子,覺得:“其實我覺得,和大家一樣,給我這帽子上用紅紙糊個帽纓子也可以。”

“咱家幾百畝地,不缺這個錢。”顧家曾祖父不高興了。他心裡有一種隱秘的野心,他覺得顧思是他平生僅見的聰慧,這個樣子彆說秀才了,說不得這輩子運氣了連舉人都能考上,當了舉人就可以想法子做官了,前途無量。

他不止是不想委屈顧思,更是在滿足自己那種奢侈的渴望。

“有些人不穿官衣嗎?”顧思好奇的詢問。剛才他曾祖父隻說了官帽,可沒說官衣,可見不那麼重要。

“不穿的那是窮苦人家,他們連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哪裡來的官衣。”顧家曾祖父回應。

這一場隱秘的反對以顧家曾祖父的勝利結束了,他輕輕動了一下胳膊催促:“轉過去,彆著涼了。”

顧思知道他曾祖父正心熱著,就不再說什麼了。

到了縣城裡,買考籃時,店主得知顧思要下場,看著顧家曾祖父的眼神都驚奇了:“你這曾孫可真了不得啊,將來一定是中進士的命!”

顧家曾祖父與這店家熟,被誇的高興極了,聊兩句,連桌子板凳都要買。

縣試時的桌子板凳要自己準備帶進考場,這一點剛開始時讓顧思難以想象,沒聽過哪個考試還要發學生自己準備桌子椅子的!

但現實就是這個樣子。

考籃尿罐墨綻啊,平時都能用上,但桌子要那麼多乾什麼!顧思家境好,家裡真不缺桌子。

顧思連忙勸:“曾爺,我新桌子用不習慣,就用家裡的桌子就行了!”

書房裡顧思現在用的那張桌子,是以前買給顧五哥的,那個時候顧家曾祖父心熱,想教曾孫讀書,哪裡想著教幾遍都不會,氣的他罵人,孩子也排斥在他跟前念書,最後就不教了。

店家見他顧家曾祖父遲疑了,他當了這麼多年的店主,早就摸透了這些人的心理,趁機勸著:“用舊的自然好,不過這個這麼小就能下場,他後邊的弟弟們肯定也聰慧,到時候一起下場、弟弟們一起下場還是得買新的,不如買了回去。這還能折疊,拿著也方便。”

顧家曾祖父被說動了,顧思便對店家道:“我要輕的,不然搬不動。”

他們漢中府是盆地地型,四麵環山,北有秦嶺,西南有米倉山,東南與大巴山相望,所以木材極為豐富。

木材裡,輕的有桐木、緞木、白楊木,白楊木愛變型不適合做家具,桐木耐濕隔潮最常用,也就最便宜。

顧家曾祖父笑了:“好,要套桐木桌椅,寓意好。”

顧思倒是沒想到他曾祖父這樣想,想起桐木又被稱為梧桐木鳳凰木,便笑了。

顧思覺得錢要花在刀刃上,筆墨紙一定要買好的,彆的能湊合就行了。他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還是舒穎的原因。

選好桌子,試了一下,挺穩定性,店家還送了墊片,以防衙門裡的地麵不平。

店裡還有官衣官帽賣,顧家曾祖父給顧思選了個小的官帽,官衣就為難店家了。

“現在這穿了官衣的人越來越少了,店裡有的都是大人的,哪裡會有這麼小的孩子就去縣考啊?有官帽就行了,穿了官衣引人注目反倒是讓孩子不自在。”

最後一句話成功說服了顧家曾祖父,隻買了官帽。

買完東西又買了一些年貨,顧家曾祖父還想去定住的店,被顧爺爺勸住了:“開年了報名時順便定了,太早了店家忘了反是耽擱事。”

顧家曾祖父年齡大,基本上認識縣裡的大部分童生,免不得遇到熟人,被問到時,就一臉自豪的說起顧思要下場他來買東西。

然後聽人誇顧思“以後考舉人”“以後考進士”,就高興的很。

過年的時間過的很快,顧思年前也在用心複習。

這邊大年初二走娘家,初三走舅家。

顧思初二跟著他娘去了外公家,初三早上帶著禮物早早的去了他大堂伯家,他要跟著一起去他大堂伯的舅家見趙廩生。

他大堂伯的父親在顧家排行老大,夫妻兩人都已經去世,不然就是初二跟著他大奶一起去趙家了。

趙家也在西鄉縣,但顧家在西鄉縣東方偏北的茶園鎮,還是坐了快一時辰的車才到了。

“趙廩生當初怎麼舍得將我大奶嫁這麼遠啊?”顧思在路上時忍不住問他大堂伯。

漢中氣候好,冬天比彆的地方暖和,但車上人多不能起來活動一下,顧思坐還是坐的腳麻了。

趙耕笑了:“門當戶對裡選合適的人家,能在本縣已經夠近了。”

顧思一想也是,門當戶對肯定比距離更重要,他大奶當時是長媳長孫媳,又更加重要,且童生認識童生,秀才認識秀才,能找到外鄉外縣去很正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