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縣試第一場發案啦!(2 / 2)

中股:議論一淺一深,排比對偶沒問題。

後股:議論一實一虛,排比對偶沒問題。

束股:總結有亮點,是點睛之筆,排比對偶沒問題。

*

全篇中心思想固定,沒有擅自發揮,辭例都出自四書五經,用的是先賢語氣,第一遍沒問題。

開始檢查第二遍:皇帝名字的避諱沒犯。

第三遍:七百字,沒問題。

好了,開始思考《論語》這道題,這道題又簡單又正常,不是截搭題:“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這個答起來容易,難的是答的出彩。

不過顧思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接觸的東西多,做起這道題來很快。

他用同樣的方法檢查了三篇,對於試帖詩隻有模糊的頭緒,就一次磨了很多墨,把前兩篇文先抄上去。

考試對於卷麵有極為嚴格的要求,書法要好,一個修改的地方和錯字都不能有,而且墨色得一致。

要是一次磨的墨少了,不夠寫完,後邊磨墨時水多了少了,寫出來的字顏色上有一點細微的差彆,可能都影響考官的印象。

認真而小心的寫完,等墨乾了收起來,顧思打開腳邊的考籃,拿出水壺喝了點水。

早上喝水少,現在渴了。

正喝著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喝水能讓人的大腦思考速度增快,提高效率,乾脆就喝了一杯的量。

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本來就有點思路,水喝完一會兒,顧思靈感就來了。

他寫完草稿,檢查完,再做了雕琢,滿意了。

這時候他開始感覺到肚子有些餓了,但不想在考場吃。

幾百人考試,早有人憋不住,在考桌下就地解手到尿罐裡。尿罐有蓋子蓋著,多了,也能散發出味道,他鼻子靈,已經聞到一點味了。

不是很餓,還能再等一半個小時,就直接把詩謄寫上去,等墨乾了,整體檢查一遍,收好。

這個時候考場裡已經有幾個人交卷了,顧思收拾東西,打算交卷。

這個時候,他右邊的那個小聲的叫他:“你幫我寫首試帖詩。”

顧思當沒聽見。

他是看到一些人交頭接耳的,隻要不出聲擾亂考場紀律,縣官也不管。

而且這聊天也作不了弊,誒,不對,可以問彆人試帖詩這道題的出處,說不定就有人知道。

想到這裡,顧思有些後悔,但很快他就按掉了自己這想法,超出限度的投機取巧不可取。

反正作弊是不可能作弊的。

顧思交卷時,縣官特意多看了顧思一眼。

顧思長揖行禮,回到座位處,折疊了桌椅,提著考籃抓尿罐帶著桌椅從東南的角門出了考場。

等到了轅門前時,那邊等著的人都望著他,一個年輕的十四五歲的少年笑道:“可等著你了。”

考試的轅門不是隨到隨出,開始時得等十個人,才會開門放行。

顧思笑著問:“咱們這是頭牌嗎?”

“頭牌,出頭牌!”少年一臉興奮,正說著,門就開了。

剛走了幾步,門外傳來吹嗩呐和打鼓的歡樂聲音,聲音大的比彆人娶新娘子還要熱鬨!

顧思在街前幾百個候考的家長和親朋的注視下出了轅門!

顧爺爺立刻發現了顧思,還沒上去呢,顧家曾祖父腳步飛快的跑過去,接過顧思手裡的桌椅,著急的問:“考的怎麼樣?”

顧思被逗笑了:“你不是不準我爺問嗎?”怎麼自己倒是問起來了。

“小兔崽子!”顧家曾祖父笑罵,“你要不是出的頭牌,我才不會問你!”

“考的湊合,用了最好的水平。”顧思笑著說,沒給顧家曾祖父太大的希望。

顧家曾祖父便細問了起來,把桌椅給了跟過來的顧爺爺。

顧思記性正好,回去就把自己的文章默寫出出來。

顧家曾祖父看了,連連高興的道:“肯定能中!”府試都有希望過了。

等結果的日子有些著急,但兩天以後,就發案了。

兩篇股文再加五言六韻詩,一個考生答完的卷子有一千四百六十個字。顧思看著,至少有四五百個考生了,就按最少的四百人來算,至少也要有五十八萬四千字了。

要在兩天之內看完五十八萬字,還要批注,你說縣官厲害不厲害?!

厲害的不止是縣官,還是八股文的另一個大優點:易於選拔。

從宋朝開始,讀書的普通人越來越多,考生也越來越多,但是選拔的人才名額有限,競爭就更加激烈。

到了明朝,試卷根本就閱不過來,為了快速簡便,考官開始設置寫作難度,一代代積累下來,就成了八股文的要求。

是以,有些文章閱卷官根本就不用細看,字數不對,過;卷麵不好,過;對偶有問題,過;例子出了範圍,過……

所以說,八股文的發展,是曆史的選擇。它雖然有很多缺點,但在現在這個社會環境下,沒有比它更好的考試製度。

顧思和家裡人沒想到縣官這麼猛,以為至少要三四天,本來打算明天去蹲案的。

第一場結果最重要,要是第一場中了,可以說是縣試就過了。

顧爺爺有事駕車出去了,顧家曾祖父心急,催促顧思:“快!你跑的快,快去看一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