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使團進了函穀關,劉恒才將這事在大朝會上說了,他當然沒說當年劉昌遭遇毒殺竟是僥幸沒死,而是表示,當日代王王宮發生時疫,呂王後與幾個王子都染上了時疫,劉恒不得不將人緊急送到王宮之外,最終除了劉昌,其他人都不治身亡,劉昌身體也變得虛弱無力,又有術士表示劉昌與中原相克,因此,劉恒便派人護送劉昌出關去了遼東,不想劉昌在遼東振臂一呼,誅殺了亂臣賊子衛滿,撥亂反正,被推舉為遼王,日後便為大漢鎮守北疆,防備匈奴。
劉恒這些話其實很經不起推敲,當初的事情,誰不知道怎麼回事呢?朝堂上就有許多人家當初主動或被動卷入到倒呂之事中,長安當年凡是跟呂家有關係的都被殺得乾乾淨淨,家裡有呂姓女眷乃至留著呂氏血脈的,多半都是一杯毒酒灌下去,對外也都說是暴斃。至於為什麼暴斃,也無非就是時疫、風寒之類的說法,反正那個時候死得多,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也就行了。
能在朝堂上為官的,裝糊塗都是一把好手,個個都擺出一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樣子,嘴裡都是陛下聖明的高呼,有的還要稱讚幾句劉昌,說什麼虎父無犬子,陛下你人中龍鳳,皇子也是卓爾不凡。一番馬屁滾滾,弄得某些人心裡很不得勁,畢竟,哪怕那位遠在遼東,但是就像是那位能借漢天子的名義一樣,劉恒這個天子也能借這個兒子的勢,那位就算是對劉恒有恨,但是,未央宮住著的是劉恒,總比住的是旁人來得強。所以,劉恒原本尚且不甚穩固的皇權也因此得到了加強,之前還想要繼續糊弄這個天子的,隻怕以後未必糊弄得過去了。真要是惹急了劉恒,劉恒一道詔書送出去,許諾劉昌一個儲君的位置,劉昌就能再來一次“清君側,為劉氏左袒”,轟轟烈烈搞一出勤王救駕的把戲,到那個時候,當年將事情做絕了的人,可就要倒黴了!
長樂宮中,竇皇後恭敬地伺候著薄太後,她自然也聽說了前頭的事情。對當日的呂王後,她倒是沒什麼敵意,她出身一般,當年是呂王後的陪嫁宮人,後來得了劉恒的寵幸,接連產育。呂王後並不是什麼難纏的人,相反頗為寬和大度,無論是她,還是慎姬和程姬,呂王後都一視同仁。
竇皇後能當皇後,是因為除了呂王後所出的四個兒子之外,她生育的二子一女排行在前,劉揖劉參年紀都小了些,加上竇皇後本身聰慧溫順,頗有一點薄太後的品格,因此,到了長安之後,劉恒最終選擇了立她而不是慎夫人為後。
原本竇皇後以為,自己可以就這樣安享尊榮,等著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將來劉恒駕崩,她就會順理成章入主長樂宮,成為漢家太後。哪知道,她聽聞,呂王後的長子劉昌居然還活著,還在遼東立了國。
竇皇後雖說聰慧,但是終究是個女子,暫時也沒有真的摻和過政事,因此,驟然遇上這樣的事情,還真是有些發慌。
她從一個普通的宮人,走到如今的地位,自然非常害怕失去,尤其,她若隻是如慎夫人程姬一般也就罷了,偏偏如今她是皇後了,她的幾個孩子也占據了嫡皇子的名分,如此一來,若劉昌殺回來,劉揖劉參尚且不會有事,劉啟劉武卻難以幸免。
她這會兒來侍奉薄太後,自然是希望能夠得到薄太後撐腰。薄太後的生母原本是魏國的宗室女,魏國亡了,宗室女自然也就不值錢了,不過,她年少的時候,許負說她注定能生下未來的天子,她母親便將她送到了魏豹那裡,魏豹聽說了她的命格,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便對她多有寵幸。可惜的是,魏豹沒多久就被劉邦給乾掉了,薄太後作為魏豹的妃嬪,自然也被俘虜,成了劉邦後宮的宮人,然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劉邦遇上了她,覺得她有些姿色,便寵幸了她,然後她便懷上了劉恒。
薄太後在劉邦那裡並不得寵,她也算是知情識趣,一直對呂後極為恭敬,呂後雖說不喜歡劉邦那些妃嬪,但是跟戚夫人比起來,任誰都顯得可愛起來,因此,等到劉邦去世,戚夫人被打入永巷,反倒是薄太後跟著劉恒去了代地,做了王太後。
薄太後一生經曆的事情很多,竇皇後的不安,她一眼就看出來了,當年在代王宮,她對於呂王後也沒什麼挑剔的意思,婆媳關係還算是和諧,竇皇後那時候也經常在她那裡表達孝心,她也是不置可否,在那個時候,她要是表現出對竇姬的偏愛,呂王後雖說素來表現得賢淑大度,但是在這種事情上,卻絕不會妥協。如今也是一樣,既然呂王後已經是過去式,竇姬才是皇後,那麼,她自然要對竇皇後表示足夠的看重,因此,這會兒便安撫道:“你也不必憂心,現如今,大家公認的嫡長皇子是啟,便是昌回來了,那又如何呢?何況,他真的會回來嗎?他在遼東,那是萬人之上的遼王,回了長安,點出一支兵馬,就能將他拿下,若是你,你肯將自己置入這樣危險的境地嗎?既然他不會回來了,那你還擔心什麼?”
竇皇後聽得心悅誠服,她跪伏在薄太後麵前:“多謝母後指點,兒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