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蒼心中暗罵了劉恒一番,麵上卻是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說道:“伏唯陛下能作威作福,諸皇子之事,雖說是國事,卻也是家事,陛下自己做主便是!”當初劉邦要分封諸子,張蒼其實就已經覺得,這事是個隱患,像是劉肥,一下子封了那麼大一個齊國,還都是富庶之地,雖說這些年經過呂後和這位不斷拆分,齊國諸王已經不成氣候了,但是吳王和楚王,卻成了心腹大患,而且他們還不是高皇帝的子孫,而隻是侄子,以後隨著皇位的更迭,各個諸侯王的血脈隻會距離天子越來越遠,而天子也會有自己的兒子,到時候想要分封自己兒子的時候,還能分到哪裡去呢?多半還得削藩,問題是,藩王難道會引頸就戮,老老實實被你削?到那個時候,天下又要大亂!
所以,在張蒼看來,在事情還沒有告一段落之前,就分封諸子,根本就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劉昌將來若是做了天子,他能看自己這些異母兄弟順眼,劉昌可不是那等長於婦人之手的柔懦天子,到時候頭一個喊著要削藩的就是他,天知道會搞出什麼亂子來。還不如先勸劉恒下定決心,以劉昌為嗣,然後跟劉昌商議,將他這些異母兄弟安排出去,到時候既然是他自己做的主,那麼刀子也不會砍到這些異母兄弟身上。因此,這會兒劉恒想要甩鍋,張蒼自然是將鍋給甩了回去,你當初自個留下的禍害,自個解決吧,我就是個丞相,甭管你立誰,我都舉雙手讚成,你也彆問我什麼意見了!
如果其他事情上,張蒼擺出這樣的架勢,劉恒肯定是高興的,曆朝曆代,君權和相權的爭鋒都在持續,搞到後來,皇帝直接就將丞相的位置給撤掉了,或者說,將相權拆分開來,自己居中裁決,占據主動權。但是如今,相權在朝堂上還是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的,而且這個時候天子也不是真的一言九鼎,跟臣下之間的關係是臣拜君,君亦拜臣的格局,所以,很多事情,如果丞相開了口,天子就得尊重丞相的意見。
這會兒劉恒肯定是想要張蒼開口幫著自己弄個否決票,結果張蒼根本不接這個鍋,劉恒能樂意才怪。但是劉恒對此也是無可奈何,他歎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再議吧!”
退朝之後,劉恒猶豫了一下,還是留下了張蒼,召張蒼在宣室殿商討皇子封王之事。
劉恒也不跟張蒼這個老狐狸拐彎抹角,直接說道:“丞相何以跟朕裝糊塗,如今是個什麼情況,朕不信丞相不知曉!”
張蒼老神在在地跪坐在那裡,心裡卻在嘀咕劉恒就喜歡搞這種形式化的事情,各個衙門自個都已經將辦公的桌椅給換了,結果在朝堂上,還是得老老實實陪著天子跪坐,不過誰讓人家是天子呢,他要尊崇古禮,省吃儉用,你還能說這樣做不對不成!張蒼是懂經濟的人,他最崇尚的就是管仲,管仲當年治國,隨便齊桓公在宮裡如何大興土木,廣納美人,窮奢極欲,他都不以為意,君王享受一點,本來也不算什麼壞事,君王一力節儉什麼的,聽起來是美德,但是從整體來看,並不是好事,你什麼都不花用,那麼以此為生的那些人日子怎麼過呢?你隻要該給的報酬給了,不要讓人家白乾,那麼,君王奢侈一點,也能讓百姓日子好過一點。
不過這種事情,張蒼覺得自己跟劉恒掰扯不清楚,而且也容易引起那些政敵的攻訐,因此,他從來不吭聲,這會兒聽到劉恒直言指責自己,張蒼也不再跟劉恒打太極,而是直接說道:“臣也沒有說錯,此事終究還得看陛下!陛下若是舍得一時之痛,那麼,就不需要過多考慮彆的事情,該立誰就立誰,隻是,陛下心懷天下黎庶,不ren人間多有兵戈,這才舉棋不定!隻是,陛下心裡明白,朝堂上,許多人卻不明白,或者說,他們不願意明白,陛下不願意下決心,他們自然要逼著陛下下決心,至於會造成什麼後果,對於他們來說,反正也不能更壞了,他們自然不會在乎!”
見張蒼將事情直接說破,劉恒不由苦笑起來,說道:“早知如此,朕當年還不如留在代國,也不至於遭此錐心之痛!”
張蒼很想說劉恒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好在他還算是有幾分理智,而且擁立劉恒這事也有他的份,因此,他歎了口氣,說道:“陛下若是想好了,不如先跟遼王好好商議一番,總不能日後真的鬨出不ren言之事!”
劉恒歎了口氣,說道:“丞相先回去吧,朕也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