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 104 章(1 / 2)

楚王劉交是當年太上皇的小兒子,說是皇叔,其實年紀跟劉恒他們也大不了幾歲。這位一直倒是個溫厚的形象,也沒表現出什麼野心來,不過,當初劉恒也沒表現出任何野心,真要是那個位置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就不信楚王不動心。

至於說劉濞,就更彆提了,這位就差將我要造反寫在臉上,吳國要不是因為地理位置比較敏感,長安這邊也不想勞師遠征,早就要興師問罪。

隻是,這兩位在繼承皇位的法理上都有問題,他們之前否決齊王一係,就是以齊王劉肥是外室所出,並非正經的婚生子為由,不應該具備繼承權。但是劉肥好歹還是劉邦親生的,而劉交和劉濞,一個是當年劉太公晚年所生的庶子,一個呢,是劉仲的兒子,也就是劉邦的侄子。要是劉太公真正做過皇帝,那也就罷了,但問題是,他就是太上皇,是劉邦為了表達以孝治天下,尊奉他搞出來的一個尊位,所以,如果說劉肥是小宗的話,那這兩位繼承權比劉肥還遠一些。所以,真要是想要迎這兩位中的哪一位做天子,那真的是一點臉都不能要了!

不過,事關自家的富貴乃至性命,這些人哪裡還講什麼道理臉麵。從春秋時候開始,傳統的道德禮儀就已經束縛不了上位者了!哪怕知道再來一出廢立天子的把戲,漢室威嚴隻怕要當然無存,天下也會因此大亂,這些人也顧不得那許多了。老一輩的人已經陸續去世,如今這些都是一幫對於戰亂沒什麼印象的,所以,從小富貴慣了的他們,對於什麼亂世,是壓根沒什麼感覺的,他們是亂世的受益者,祖上從破落戶、泥腿子乃至奴隸一下子翻身,成了這個世界最頂尖的那一小撮人,卻沒想過,曾經那些貴族去哪兒了!要知道,六國貴族在六國覆滅的時候,其實還是過得挺不錯的,始皇帝還算是有些氣度,雖說強行遷移了六國王室和貴族,但是並沒有直接下殺手,那時候實際上六國貴族還存了一點奢望,若是始皇帝繼續行分封製度的話,他們這些六國後人,有的本來也跟秦國王室有些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本著存亡斷續的理念,說不定還能從旁支裡麵挑出一兩個封個爵位什麼的。結果始皇帝來了個不要分封製,直接推行郡縣製,絕了他們最後的指望,這才讓他們鐵了心想要反秦複國。

結果最終,大秦的確覆滅了,可是這些六國貴族,也死得七七八八。而每一次改朝換代,其實都意味著上層勢力的洗牌,所說一度說什麼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實際上,世家的風光並沒有真正持續多少年。要不然,科舉也不會繁盛到那個程度。

總之,對於如今這些公侯子弟來說,他們是真想不到亂世可能遭遇的災難,他們天然就覺得,自己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可惜的是,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走到這一步,其實是有人引導,也有人一直在關注的。

劉恒對於這些人早就有些不耐煩了,遼國那邊搞起了大規模教育之後,漢室這邊,儒家各個學派也開始振作起來,恢複了從前的私學製度,儒家有個好處,那是真的有教無類,除非是奴隸,否則的話,提兩條臘肉過來做束脩,你就可以跟著讀書識字了。

儒家開了這個頭之後,其他各家也跟著行動起來,儒家在遼國那邊是真沒占到什麼便宜,因為遼國那邊更講究實際,你若是嘴裡光知道什麼仁禮,那在遼國是混不下去的。遼國那邊,啟蒙用的書籍是修改過的《三字經》和《千字文》,裡麵也是兼容並蓄,並不僅僅是儒家,裡麵也包含了其他一些學派的思想,而且,這兩本書也就是用來識字,儒家那些經典也有,但是,遼國更推崇的卻是一本署名為王陽明的《心學》,這玩意的確是脫胎與儒家,但是本質思想,卻跟現在的儒家有著很大的區彆。

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除了一小部分比較開放的學子投入了心學的懷抱之外,其他幾個派彆,在遼國根本混不開,隻能一門心思留在大漢,等待時機。而其他學派卻是得到了遼國那邊的資助,也開始大開方便之門,跟儒家搶起了生源。人家也是在投資未來,他們覺得,劉昌十有**是下一任漢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徒子徒孫也正好能趕上為新君效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