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青山大隊廣場上熱鬨非凡,村民們聚集到一起等著隊裡分糧,大家夥熬過了青黃不接的春天,專等著這次分糧能在夏秋時節吃上飽飯。
柳建國拿出了大秤,就放在倉庫門口,裡麵堆著大家夥的口糧。
大隊長一到,村民們自發排成了長隊,在族老的安排下一個個上去確認工分,兌換成糧食抗回家,基本都是全家出動的。
江秋月的工分不多,一共分到一百斤玉米和六斤高粱米,按照一天八兩糧食來算,差不多剛好能撐到年底再次發糧的時候。
陳中華和方衛東幫她把兩麻袋的糧食送到養殖處的小屋,那六斤算是精細糧食的高粱米被江秋月親自背著。
晚上還有一頓犒勞隊員的大鍋飯,江秋月把分得的糧食堆在小客廳裡,跟著柳二媳婦去幫忙做飯。
還記得上次村廣場那次的大鍋飯,江秋月還是個剛來的愣頭青,老老實實的同知青們一起坐在桌上等上菜,看著柳蘭花領著媳婦子發饃饃,這次輪到她參與其中了。
這回隊裡有糧食,大鍋飯做的量足實在,大個的玉米麵窩窩頭蒸的笑開口,一人兩個分下去先墊肚子,接著上涼拌的菌子木耳大雜燴,老大一盆擺在桌子中間,讓人就著窩窩頭吃。
還有一人一碗高粱米飯,再端上一鍋豬油渣燉陳年粉條,野菜蛋花湯拌著高粱米飯一塊吃更香。
當然,這樣一頓豐盛的大鍋飯不是白吃的,柳建國半場的時候上台說起夏種的事,吃完這頓實在飯,接下來幾天他們隊就要開始種大豆芝麻花生了,讓隊員們打起精神使出力氣,把田種好,必須完成領導交代下來的生產目標。
江秋月聽著要種的三樣都屬於經濟作物,擱臨河村村民們來說他們寧願種上土豆飽腹,種經濟作物完全是上頭下達的任務。
畢竟如今城市裡的居民都是吃的供應糧,除了能填肚子的小麥玉米紅薯之外,肯定還需要花生、芝麻、油等副食品,那些東西從哪兒來,當然是農民種出來的。
夏種就沒江秋月什麼事了,她喂好豬就行,夏天豬圈氣味大,每天都要打掃幾次還要用水衝,野豬吃得多,割豬草煮豬食都成了力氣活。
忙裡偷閒地時候,江秋月弄來幾隻瓦盆,在裡麵填土種菜,她倒是想開墾門前的那片荒地,種成菜地使很方便,但即使是荒地也是村裡的公共地麵,江秋月不能隨意動用。
或許是今年的天時好,夏種忙完後,天上終於下起了雨,一個多月的乾旱得到緩解,更有利於種子的發芽生長。
農閒了,糧食也有了,雖然到年底那次才能分到錢,但有些人家的紅白喜事著急辦的,正好趁好時節辦了。
比如,老鰥夫家的閨女柳翠花,即將出嫁了。
江秋月一心宅在養殖處,起初不知道這件事,送嫁那天劉愛英過來找她,說一起去看看,說不定能吃上幾口好吃的。
村裡的嫁娶都是熱鬨的喜事,一村子的男女老少都跑去看新娘子,有親戚關係的或者想幫忙的,隨上一份禮就能上桌吃頓席麵。
柳二媳婦帶著江秋月兩人到的時候,老鰥夫的茅草屋小院外已經圍滿了人,院子裡坐席上的人倒是不多。
柳二媳婦既然來了,那就代表大隊長家的臉麵,她上去給隨了一塊錢,被老鰥夫的親戚迎進去。
江秋月和劉愛英對視一眼,各自掏出五毛錢隨上一份禮。
知青們手裡多少有點錢,缺的是糧,而村民們家裡有糧,手頭平時卻是緊巴巴的。所以站門口看熱鬨的人多,真正隨份子的少。
兩人同樣被迎進去,同柳二媳婦坐一桌。
之後陸陸續續的又進來一些人,男女老少都有,幾個花白胡子的族老最後到,坐到上席鎮場子。
過了半晌,嘹亮的嗩呐聲突然遠遠傳過來,門外人群一陣騷動,小孩子們跑出去,喊著新郎官來了。
院中在坐的作為娘家人紛紛站起來,不一會兒嗩呐聲近了,一個黝黑漢子牽著毛驢到達門口。
劉愛英拉著江秋月湊近門檻往外看,那黝黑漢子身材短粗,看起來敦實有力,穿著一身半新不舊的汗衫長褲,黑布鞋和腰上綁著紅布條,連毛驢頭頂都紮了一朵紅花,隻是看起來不像是新的,應是用過幾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