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舊瓷硯引出單相思,眨眼間六年如流水(2 / 2)

十八釵 暮蘭舟 6265 字 8個月前

人命就像韭菜一樣被死神用鐮刀收割著,因病去世的人多了,漸漸就起了瘟疫,難民們瘋狂湧向彆處,但處處都遭到殘酷的攔截——瘟疫是會傳染的,誰都不想死,城門緊閉,禁止一切乞討者進城,鄉村男丁們自發組建民兵組織,拿著鐮刀斧頭守在村口,硬闖著格殺勿論,還就地焚燒掩埋,毀屍滅跡,杜絕瘟疫。

漸漸的,四處逃奔無果,被逼到絕路的流民中出現了好幾個類似陳勝吳廣的人物,掰了幾根竹子削尖了,再撿幾塊石頭做武器,造反了。

先是幾百流民“攻克”防守最為薄弱的鄉村,搶了糧食、屠殺男丁、奸汙女人,忘記了他們的初衷其實隻為吃上飽飯。

很快更多的流民為了吃飽飯的目的加入了起義軍,然而他們同樣很快忘記了初衷,他們報複性的在鄉村裡燒殺搶掠,似乎忘記了其實那些慘死的人們和他們一樣,都是靠天吃飯的貧苦農民而已。

後世有一部記錄逃荒的影片說,大旱生蝗蟲,蝗蟲吃掉了僅有的莊稼,人被逼造反,就變成了掠奪成性的蝗蟲。

因為恐懼和殺戮和瘟疫一樣,都是會傳染的。

起義軍迅速膨脹成五十萬,還攻下了洛陽城,起義軍首領自立為帝,秀才出身的“丞相”還像模像樣的以新帝的名義給泰正帝寫了一封討伐檄文。

泰正帝看完檄文,卻沒有生氣,他先是命人將第二任欽差大臣拖出去廷杖,數目不限,打死算完。去奉先殿曆代皇帝靈位前,為枉死的河南人民大哭一場,還下了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錯誤。

最後緊急詔文武大臣上朝,然後文武大臣們聽到一個幾乎令他們瘋癲的消息——泰正帝說,朕要親自去河南賑災,安撫百姓,招安匪兵!

文武大臣們嘴裡就像裝了一個複讀機似的,個個都狂呼:“皇上!不可以啊!”

確實不可以,因為曆朝曆代,就沒有皇上親自賑災的先例——這事應該由臣子乾的活計,皇上搶去乾了,臣子的臉麵往那擱?

其次,河南瘟疫未平,皇上千金之軀,豈能去那種地方?萬一遇到不測——皇上,您好歹先立了太子再去也不遲,不過這種話大臣們也說不出口,因為泰正帝還很年輕。

泰正帝其實並沒有打算真去,他隻是做足了愛民如子、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姿態而已,餘下的爛攤子,還需要大臣去解決。

最後是戶部尚書、同時是內閣次輔的王大人親自帶錢糧去河南賑災,這位王大人也是喜歡唱戲的,他隨身帶了一口棺材,說河南饑荒一天不平,他就一天不離開,他願意和廣大災民共患難,瘟疫有什麼可怕的?橫豎老子的棺材都準備好了!

王大人當然怕死,除了棺材,他還求皇上把太醫院五十餘名太醫帶在身邊!還裝了幾十車藥材,預備研製治療瘟疫的藥方。

賑災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洛陽“招安”五十萬起義軍,泰正帝封順平侯為元帥,帶了二十萬精兵,還有火槍火炮的神機營助陣,其實這個架勢那裡是招安,分明是要趕淨殺絕!

泰正帝再仁慈,他也是個皇帝,一個立足剛穩的皇帝,是容不得任何人挑戰他至高無上的地位的。

順平侯的軍隊從出發到班師回朝隻用了兩個月時間。

五十萬起義軍在炮火的轟鳴先自行跑了十來萬,還有十來萬頑固抵抗的起義軍被全殲,另外二十來萬聽說家鄉賑災人人有飯吃了,有朝廷太醫看病治瘟疫,而且回去開荒朝廷免費發放種子,並且五年免賦稅,也都扔了武器回家鄉了。

順平侯凱旋而歸,一年後,王大人也帶著棺材賑災完畢回來了,在政績上留下光輝一筆,王大人無論生死,都永遠活在河南人民心裡。

其實這個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因為餓死幾十萬、病死幾十萬、再戰死幾十萬,人口減少三分之二,賑災熬粥的壓力當然就小了,平攤到每戶人家的耕地就多了,勝利屬於活著的人們。

至此,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都說泰正帝仁慈。某天,南京禮部的某位侍郎吃飽了撐著,上書泰正帝,說那位貶為庶民、曾經造過反的偽帝的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一直圈禁在南京皇陵,如今三個孩子都到了嫁娶的年紀,這是人之大倫,皇上您乃仁慈之君,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孤獨終老吧?罪不及子女,雖不能重新入皇室玉牒,但皇上應當把他們從圈禁之地放出來,再給他們尋一門親事是正經。

泰正帝依舊不生氣,立刻回複說,你的提議真是太好了,朕同意。這樣吧,既然你這麼關心這三個孩子,朕聽錦衣衛說你的嫡女和兩個侄兒都沒有定親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朕還請欽天監還合了這三個孩子和你女兒、侄兒的生辰八字,都是天造之和,乾脆就按照欽天監算的吉日成親吧,朕給三個孩子置辦聘禮和嫁妝。

侍郎聽了這個旨意,當即暈過去——如此一來,他們整個家族都完了,皇上真是太“仁慈“了!

作者有話要說:泰正帝繼位時,六請六辭的矯情個性依舊,太會做人了。

六年了,童男成了少男,比如子龍,少男成了男人,比如臨淄王,男人成了老男人,比如許三叔。。。

圖為電影《一九四二》的海報,人和蝗蟲合二為一,很可憐,也很可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