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治理廣東(2 / 2)

明末逐鹿天下 風嘯木 12385 字 10個月前

什麼事情都要管,還不能出錯,一出錯就會導致大事件發生。

他治理廣東,把所有應該做的事情分為三個階段。

這三個階段結束,他一定會讓廣東大變樣,交出一個完美答卷。

現在的廣東,第一階段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第一階段就是把官員安排到位,讓各個衙門能順暢運行。

官員能正式對地方形成統治,這才算真正占領一個地方。

跟他一起來到廣東的官員,安排起來不難。

但要甄彆降官,這就非常費腦筋。

金銀花這段時期的主要工作,就是與各個降官約談。

看能否找到一些滄海遺珠,幫助他一起處理事情。

結果令他失望,這些大明官員,大部分都是酒囊飯袋。

讓他們寫文章做對子,這些人完全沒有問題。

讓他們處理事情,很多人都不會處理。

金銀花隻能找一些吏員和師爺,協助他處理事情。

怪不得秦王蘇河,喜歡用吏員。

這些人寫文章不行,但做事真有能力。

隻要剔除一些名聲太臭的吏員,這些吏員完全可以使用。

金銀花也覺得自己有些傻,秦王府之前已經探索出來的經驗,他不想使用。

偏偏想另辟蹊徑,展示自己的才能。

金銀花認清楚自己,立刻調整自己做事的方法。

運用秦王府探索出成功的方案,各府縣的官吏缺額,很快被補充。

當地官府正式運轉起來,對廣東形成有效的統治。

現在廣東各地,正在進行第二個階段。

收繳士紳的土地,嚴打劣紳,為百姓申冤。

給百姓分地,爭取百姓的信任,徹底穩固官府的權威。

治理廣州府第三個階段,那就是開墾土地,發展海貿和工商業。

還有最重要的普及教育,普及拚音和官話。

廣州府隻有河流附近的土地,經過長時間的耕種,它們已經變成熟田。

離河流較遠的土地,還有丘陵山區,根本沒有經過有效的開墾。

金銀花要興修水利,讓離河流較遠的土地,也能種上水稻。

山地可以種植林木、草藥和紅薯。

興修水利,這需要水泥廠和鋼鐵廠。

廣東已經確認,它將會成為東南的工業中心。

金銀花需要為工業大發展,提前做好準備。

便於承接漢中和四川的工業轉移。

至於教育,這是百年工程,在他任上肯定完不成,但能開一個好頭。

官話教育會從小學開始,成年人沒辦法改變語言習慣,等到這批小學生成長起來,才能改變當地的語言,利於民間交流。

………………………………

廣東廉州府合浦縣南部,原來的珠場巡檢司,現在的珠場鄉。

這裡是疍戶聚集的村落,以在海上采珠為生。

他們每年過得都很辛苦,采到價值極高的珠寶。

但因為不能上岸,隻能把珠寶便宜賣給劉巡檢劉老爺。

劉老爺還給每個人下任務,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沉海。

一名像鐵塔的壯漢,穿著不太合身的官服,來到寶珠鄉海邊。

船上的疍戶,目光疑惑地看著這群人。

這群人的官服很陌生,它和之前看到的官府都不一樣。

最讓他們震驚的事情,這大老爺竟然帶著衙役,直接把劉老爺抓了起來。

劉老爺那可是本地知名的大老爺,縣裡的典史來收稅,他對劉老爺都客客氣氣。

牛什錦衝著這些住在船上的人喊道:“我是香山縣知縣牛什錦。”

牛什錦每次說出自己的名字,他都非常尷尬。

自己老爹沒文化還總裝文化人,給他起名字叫牛什錦,彆人總聽成牛十斤。

寶珠村的這些疍戶,聽不太懂這句話,但知縣這兩個字他們能聽懂。

聽不懂這兩個字,衝撞了縣太爺,全部都被劉老爺沉海了。

他們可不關注縣太爺叫牛什錦還是牛十斤。

他們不知道,縣太爺為什麼來他們這個小地方。

牛什錦嗓門很大,衝著村民大聲說道:“根據秦王的命令,你們這些疍戶從今天開始,正式脫離賤籍。

我將在合浦縣,為你們分地。

現在開始登記個人信息,給你們分配土地。”

牛什錦說完,看到村民無動於衷。

他有些奇怪,自己在雲南擔任縣戶分局局長時,跟著縣長一起去給村民分地。

當地村民聽到分地之後,欣喜若狂的表現。

怎麼他第一次主持分地,現在寶珠鄉的村民無動於衷。

秘書李傘點頭哈腰地提醒道:“大人,你說的四川話,這些村民聽不懂。”

現在給新來的老爺們當師爺,也就是秘書,必須要掌握北方官話,大老爺家鄉的語言和大老爺任職地區的粵語。

牛什錦瞪了李傘一眼,道:“愣著乾什麼?還不快給莪翻譯。”

秘書李傘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把牛什錦的話,用粵語重複了一遍。

珠場巡檢司的百姓,簡直是不敢相信。

他們一陣混亂之後,派出了一名拄著拐棍,滿頭銀發老奶奶,代表村民來谘詢。

她在這裡的威望最高。

“老婦五珠,請問縣太爺,您說的話是真的嗎?”

牛什錦聽不懂這名村民的問話。

他交代秘書李傘道:“縣裡的政策你都知道。

你把政策解釋給村民聽。”

牛什錦根本不怕李傘不用心,因為他語言不通,歪曲縣裡的政策。

牛什錦身後還有幾名,競爭秘書失敗的人,他都帶來了。

李傘想要搞小動作,這些急著上位的人,肯定要把李傘弄下去。

老婦人聽著李傘詳細介紹縣裡的政策,她簡直不敢相信,谘詢了好多次,這才返回船上。

她對著疍戶們,大聲說道:“秦王把大明趕跑了,現在這裡就是秦王的治下。

秦王廢除了我們的賤籍,今後我們可以自由上岸,可以和其他人正常通婚。

秦王任命的縣太爺,還給我們分地。

珠場巡檢司劉老爺的土地,都會分給我們。

哪家和劉老爺有仇,現在就去找縣太爺申冤。”

縣大理市卿,親自來村中審案。

當劉巡檢被吊死在船上時。

所有百姓都沸騰了,他們真正相信,這裡已經改朝換代。

牛什錦開始給疍戶們分配土地,他劃分村落,任命各村的村長。

安排鄉裡的鄉公所、衛生所和小學。

衛生所最先投入使用,給村民治療一些小病,給村民接種牛痘疫苗。

廣東大地,各縣都開始分土地,安排鄉長和鄉公所官員,任命村長。

百姓拿到屬於自己的地契,鮮有人不失態,很多百姓都嚎啕大哭。

他們坐在自己的地頭上,久久不願離去。

對秦王的支持度,也達到了最高峰。

東南都督府的征兵人員,趕到各鄉村征兵。

剛分配到土地的百姓,他們都踴躍報名。

對於底層百姓,想要出人頭地。

隻有科舉和參軍這兩條路,科舉需要讀書識字,大部分人達不到要求。

隻有參軍這一條路,隻要身體壯實,人人都可以參加。

秦王統治的觸角,深入到廣東各個鄉村之中。

秦王府在廣東大地,統治徹底穩固。

大明的遺老遺少已經失去民間基礎,他們再也掀不起波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