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讚許道:“大華皇家軍隊用付出了血淚,犧牲數萬人,才能讓國家真正的和平。
我們每一個大華人,都不會忘記軍隊的付出。”
內閣大臣李誌升聽到蘇河的誇獎。
他站出來說道:“陛下,將士們的付出值得尊敬。
華夏大地經過數十年的戰亂,已經千瘡百孔,正在漸漸恢複元氣。
大華王朝放眼望去已經沒有敵人,微臣認為應該適當調整軍費。
各地的戰爭已經結束,今年的軍費不止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三百萬兩銀幣。
微臣認為,這與大華朝廷的現狀不相符。
微臣看到這些錢款,主要都是更換新武器裝備的費用。
軍隊利用之前老舊的武器,已經能擊敗所有敵人,奪得天下。
現在已經消滅所有敵人,微臣認為沒有必要,再給軍方更換新的武器。
哪怕是確實有必要更換,也不能急劇增加軍費,應該緩慢替換。”
蘇河看著李誌升的表現,他不是反戰派,也不是激進派。
李誌升是大多數官員的縮影。
他們接受了蘇河一些新知曉,但心中還受儒家思想支配。
還有文官集團天生的本能。
一旦王朝完成了統一之戰,文官勢力就開始膨脹,並抱團打壓軍方。
曆朝曆代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大宋和大明情況最為嚴重。
蘇河知道他必須站出來,讓所有官員都認識到,大華皇帝的態度。
他要是莫棱兩可,這些喜歡胡亂猜測的官員。
一定會開始打壓軍方,給軍方工作造成更大的難題。
蘇河用眼神掃視著文武百官,語氣鄭重的說道:“朕認為戰爭遠沒有結束。
我們能憑借堅船利炮,攻破倭國。
一旦我們鬆懈,沒有強大的軍力保證自身。
憑借我們大華王朝的富裕程度,肯定會引來豺狼虎豹。
荷蘭人已經能占領台灣,西班牙人都能來京城做生意。
他們已經能派遣足夠的軍隊,來到我們的海疆。
現在老實的做生意,隻是我們實力強大。
一旦我們露出頹勢,必然會被群起而攻之。
還有北方草原,突然之間崛起一個類似蒙古的勢力,我們要怎麼辦?
烏梁海地區已經發現俄國人的蹤跡。
這說明西方人已經打到北疆地區。
你們都看過世界地圖。
他們能從遙遠的本土,打到烏梁海地區。
俄國人的戰鬥力和對領土的野心,都非常強大。
如果我們不重視,這些俄國人,早晚有一天會打到中原地區。”
蘇河這些話說出來,大朝會的文武官員都沉默不語。
很多文官覺得陛下,隻是在危言聳聽,有些杞人憂天。
很多武將覺得陛下說的有道理,就應該提高軍費,發展軍隊,護衛國家的安全。
李誌升再次拱手說道:“陛下不應該窮兵黷武,至少應該把重心放在國內。
不能讓軍隊的擴張,影響到國內的發展。
微臣去各地視察,發現很多百姓依然在吃紅薯和窩窩頭。
他們哪怕種植小麥水稻,家裡也不舍得吃,就是因為玉米麵比白麵一斤便宜幾銅幣。
國內還有很多百姓,窩窩頭都吃不飽,溫飽都沒有解決。
我們至少要保證,百姓付出辛勤的勞動之後,能吃得起飯。
老臣作為內閣大臣,這些話有些刺耳,但一定要講出來。”
蘇河看著李誌升,這個人能被文官集團推出來。
看來是有些人,摸準了他的脾性。
知道李誌升這麼說,他不會對李誌升進行處罰。
蘇河語氣嚴肅的說道:“朕不是窮兵黷武的人,一切軍事行動的花費,都不會讓大華王朝的財政無法承受。
北方的利益重大,但局勢更為複雜,蒙古部落利益交錯。
朕對於北方,以撫為主,以武為輔。
利用強大的武力,威懾北方的蒙古部落。
同時維持北方蒙古部落的局勢,不讓某一方發展壯大。
利用大秦統一天下的策略,遠交近攻。
不斷同化與莪們相鄰的蒙古部落,並與距離較遠的蒙古部落交好。
這是長達數十年的戰略安排。
以強軍鎮壓局勢,以文化同化蒙古部落。
北方地區隻需要維持幾支強軍,軍隊投入不會太高。
我們主要的進攻方向在南方。
李愛卿剛才也說過,很多百姓家裡吃不起飯,連溫飽都沒有解決。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是我們大華王朝人口太多,可耕種的土地太少。
哪怕是我們分配土地,有限的土地再騰挪,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節流沒有用,必須要開源。
向哪裡開源,向土地肥沃的地區開源。
北方地區那是戈壁和草原,沒有辦法種糧食。
南方地區卻是土地肥美,一年三季的良田。
現在的氣候多變,各地旱災水災頻發,土地承載能力有限。
如果奪下南邊的良田,向那裡移民,就能有效解決人多地少的問題。”
蘇河直接把大華王朝,今後的戰略說出來。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大華王朝所有謀劃都有跡可循。
蘇河不怕任何人知道,大華軍隊能粉碎一切敵人。
敵人的實力太弱,人心又不齊,即便知道也沒辦法應對。
文武官員,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北撫南攻這個戰略。
他們剛想在朝堂上議論這個戰略。
咚!咚!咚!
巨大的鼓聲,響徹整個皇極殿。
“鳴冤鼓,誰敲響了鳴冤鼓。”
“出大事了,鳴冤鼓設立以來,第一次被敲響。”
“還以為鳴冤鼓是擺設,他真能被人敲響。”
“有什麼冤屈,順天府衙不能解決,都察院不能解決,必須要敲響鳴冤鼓。”
蘇河聽到鳴冤鼓的響聲,他吩咐道:“鳴冤鼓響,今天朝會提前結束,眾位愛卿可以留下來觀看朕審案。”
“來人,把人帶到皇極殿。
有什麼冤屈,朕親自為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