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科舉舞弊案(三)(2 / 2)

明末逐鹿天下 風嘯木 10796 字 10個月前

對今年科舉進士,都要進行詳儘的調查。

有人被調包試卷,那更簡單的冒名頂替,會不會早已經出現。”

蘇河立刻想到,更簡單的舞弊方法。

在這種信息不靈通的時代,隻要打點好周邊人。

一個人可以輕鬆冒充另一個人,如果這個人是偏遠地區的進士,舞弊的人又有官府配合,那會更加容易。

蘇河立刻開始書寫聖旨,他把其中一份聖旨交給李元正。

同時讓通政司的官吏,緊急把聖旨送到各個衙門。

李元正拿著聖旨告退,今晚還要連夜辦案。

王仲策聽到科舉舞弊案,他隻感覺一陣慶幸。

還好皇帝蘇河派他去山東和江蘇考察,沒有時間作為主考官。

如果他擔任主考官,發生科舉舞弊案,他這個主考官都要承擔連帶責任。

王仲策看到皇帝蘇河臉上的怒容,依然沒有消退。

他開口說道:“陛下,科舉舞弊案,一定不能手軟。

我們要讓謀劃科舉舞弊的官員,付出極大的代價,這才能震懾其他官吏。”

錢明義也緊跟著說道:“陛下,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堵住漏洞。

有人能策劃科舉舞弊案,那就說明現在科舉有漏洞,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蘇河聽著王仲策和錢明義的表態。

科舉舞弊案,不會涉及包括他們兩人在內的勳貴集團。

要不然蘇河會很頭疼。

勳貴家中子弟無法通過科舉,也能走另一條路。

大華王朝的勳貴,采取廣撒網模式。

他們的取大量的妻妾,生很多孩子。

他們這些人,家中的財力,能讓很多人脫產學習。

幾十個人,有一個人成才,家族就能屹立不倒。

蘇河揮了揮手,讓王仲策和錢明義退出乾清宮。

他坐在桌椅上思考,自己是不是對讀書人太優待了,讓他們忘記了自己鐵血的手段。

………………………………

李元正乘坐馬車,很快回到都察院。

他當眾把求來的聖旨,展示給都察院的眾人觀看。

李元正向張祈年詢問道:“我去請示陛下,劉宗義交給你們審訊,他交代清楚了嗎?”

張祈年自信的說道:“李大人,你這是太小看我們了。

鐵人來到都察院,我們都能讓他開口交代罪行,更何況是一名五穀不分的士子。

劉宗義已經交代罪行,現在能確定卷入科舉舞弊案的人,就是禮部左侍郎夏文書,禮部員外郎蔣公方……”

張祈年語速極快,一連說出十多個人名。

李元正表情嚴肅的說道:“陛下已經下達聖旨,今晚將是不眠夜。

這可是科舉舞弊案,所有涉及這個案件的官員,都要把他們抓到都察院。”

李元正立刻作出相應的安排,每一名僉都禦史帶隊,負責抓捕一位官員。

李元正坐鎮都察院,同時等待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到達。

張祈年帶人,前去抓捕今年科舉的主考官,吏部左侍郎夏文書。

………………………………

張祈年舉著火把,拿著手槍。

他帶人直接趕到禮部左侍郎夏文書的府邸。

張祈年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夏文書得到消息逃跑,他帶人撲了個空。

他為了防止夏文書逃跑,派人把府邸包圍,不放過任何一個跑出來的人。

他毫不客氣,派下屬砸門。

門內的管家,罵罵咧咧的打開門。

“這是禮部左侍郎夏大人的府邸,哪個不開眼的家夥,竟然敢上門挑釁。”

張祈年大喝一聲:“都察院辦案,所有人抱頭蹲下。”

左輪手槍借著火把反射的光芒,在夜晚也是那麼的耀眼。

所有人看到左輪手槍和張祈年這一身都察院的官服,他們都沒敢阻攔。

張祈年直接來到主臥,他看到夏書文匆忙穿好衣服,正從房間走出來。

“夏大人,你的事發了,請跟我走一趟。”

夏文書看到這種情形,他立刻癱軟在地。

他口中不斷念叨著:“禍事了……”

張祈年行動非常迅速,夏文書沒有逃跑,不隻是這個人。

他的書房臥室也被都察院官員搜索,一張紙片都沒放過,都被帶回都察院。

張祈年帶著夏文書和重要證據,乘坐馬車回到都察院。

他看到張勝北也帶著一名官員,回到都察院。

他的同僚,也陸續帶著官員返回。

其中有人表現的很不堪。

他們不斷抽泣,鼻涕和眼淚全部流下來。

這些心裡崩潰的人,將是他們第一批突擊審訊的目標。

李元正看到張祈年和張勝北等人回到都察院。

他看了看旁邊的座鐘,現在已經是晚上一點。

“你們辛苦了,但我們還不能放鬆,要連夜進行審訊。

最好在明天之前,就審出他們作案的詳細過程。

我給陛下彙報之後,登報公布這個案件。

要不然我們抓捕這麼多官員,明天又沒有確切的回應,會引起極大的風波。”

“都察院想要連夜審訊,你們人手充足嗎?

我們刑部更擅長審訊,我帶人來幫幫李大人。”

刑部尚書蘇燕的聲音,從屋內傳了過來。

刑部尚書蘇燕和大理寺卿吳棟林,他們接到聖旨之後,立刻帶著精乾力量趕到都察院。

這可是科舉舞弊案,皇帝蘇河和滿朝文武,全部在關注這個案件,容不得他們有一絲懈怠。

聖旨上的內容很寬泛,蘇燕來到督察院,了解到科舉舞弊案的詳細情況。

他心情有些失落,都察院反應太快,這個重大案件,刑部隻能充當一個配角。

李元正聽到刑部尚書蘇燕的話,他笑著說道:“陛下要求三法司會審,怎麼能少得了刑部和大理寺的參與。

由我們三方連夜提審犯人,收集相關的證據。

我的直覺很準,感覺不會隻有一場科舉舞弊,能挖出更多的東西。”

大理寺卿吳棟林補充道:“你們審訊過程之中,不允許屈打成招。

我們大理寺官員全程參與審訊,這個案件要辦成鐵案,不允許存在瑕疵。”

以都察院為主的三法司,他們聯合起來提審犯人。

李元正與皇帝蘇河閒聊時,了解到一個審訊罪犯的技巧,囚徒困境。

這個案件不能用刑,這種審訊技巧,將會得到充足的發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