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聽到楊騰飛的承諾,他這才完全放心,喝杯茶壓壓心中的緊張。
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讓楊家幫他引薦,大華皇家海軍第二艦隊總督馮三秋。
盧明想做奴隸生意,有官方的協助,才能快速發展壯大。
他本以為會付出極大的代價,至少是五成乾股,沒想到楊騰飛竟然什麼都沒要,主動幫助他。
盧明緊張地詢問道:“鵬飛兄,你們家裡是出現什麼事情了嗎?
有什麼能用上小弟,小弟義不容辭。”
楊騰飛擺了擺手,笑著說道:“是有些棘手的事,但我們不需要幫忙。
你也知道咱們大華商人的幾大勢力。”
盧明點點頭,心中想著大華商人的勢力。
最大的一股勢力,那就是原先漢中商會的商人,現在被稱為漢中幫。
以丁家和楊家為首的這些商人,他們與朝廷的關係很好。
一些少府淘汰的技術,其他商人沒辦法獲得,漢中幫的商人能輕易獲得。
第二大商人勢力就是海貿幫,他們顧名思義,以海貿為主的商人。
這些海貿幫商人也分成兩部分,以安樂伯鄭芝龍鄭家為首的純海貿商人。
以李宮、杜寶年為首的南洋幫商人,他們是海貿加上實業。
第三大商人勢力是徽商,以東南商人為主,經營著傳統絲綢、瓷器等貿易。
晉商等其他商人勢力,現在還沒有發展起來,隻能算得上是小勢力,對整體商界環境影響不大。
這三大商人勢力,不是涇渭分明,它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核心利益完全不同,漢中幫以實業為主,海幫以貿易為主。
例如楊家,他們也積極參與海貿,但一直是漢中幫的領頭羊。
楊騰飛喝了一杯茶,無奈的說道:“國內的三大商人勢力,一直在明爭暗鬥。
利益衝突的矛盾點,很多都無法調和,例如爭取朝廷的優惠政策。
朝廷的優惠政策,很難讓所有商人滿意,都是優惠一兩個行業。
誰能拿到優惠名額,那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例如南洋總督府出台了很多優惠政策。
就是李宮等人花費巨大代價,買下了南洋地區很多爛地,南洋總督府才會出台針對南洋幫的有利政策。
丁伯父為了爭取商界的利益,他參加議會成為議員,在議會中幫我們商人爭取利益。
他就無法繼續擔任華夏商會會長。”
盧明聽到這裡,他還有些迷茫。
華夏商會第一任會長丁萬年,也是一手扭轉社會對於商人看法的人,很多人都佩服他。
更何況他是首相王仲策的嶽父,不看僧麵看佛麵,有這個重量級的女婿,誰也不會駁丁萬年的麵子。
丁萬年卸任會長,華夏商會會長的職位,就落在好友父親楊文才身上。
盧明擔憂的說道:“騰飛兄,難道是楊伯父出什麼事了。”
楊騰飛看到盧明一臉擔心的樣子,他覺得這個朋友沒白交。
“華夏商會,這個一開始囊括所有商人的民間機構。
丁伯父成立這個商會的目的,就是原來的各大商會相互競爭,內鬥的很厲害。
華夏商會的成立,就是為了緩和各方的矛盾。
減少商人的內鬥,在華夏商會這個平台,進行公平競爭,同時解決爭端。
丁伯父這隻是一廂情願,有利益的地方必然有鬥爭。
觸動商人的利益,那就是觸動了他的靈魂。
一名合格的商人,不會放手他所掌握的利益。
華夏商會立下的目標太宏大,有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為華夏商會名存實亡埋下了隱患。
現在的華夏商會,那就隻剩下向外傳達商會的共識,同時接受朝廷的建議。
華夏商會會長之前不重要,沒有人競爭,這讓我爹撿了一個漏。
他甚至是不太情願,坐上這個雞肋一般的會長寶座。
但隨著前段時間,皇帝蘇河要加強議會的作用,同時開始清退不合格的議員。
例如安樂伯鄭芝龍,他是通過商人的名額加入議會。
多次在議會提案,說的事情卻與商人無關,被認為沒代表商人,清退出議會。
議會清退很多人,議會又沒到選舉年,皇帝蘇河命令議會臨時征選一些議員。
這些議員按照身份遴選,華夏商會會長將會增補為議員。”
盧明聽到這個消息,他十分羨慕。
現在議員職能一直在加強,他這些天看報紙上的消息,議會都有小都察院之稱。
議員可以直接質詢官員,甚至能提交提案,罷免這個官員。
誰家有一個議員,那就再也不怕被官僚惦記。
楊騰飛歎了一口氣說道:“現在華夏商會會長這個職位,有很多勢力都在爭奪。
我們家這段時間求穩,一動不如一靜。
我絕對不允許家裡露出破綻,影響到我爹商會會長的位置。”
盧明聽完前因後果,他也理解楊騰飛作出的選擇。
楊家這麼多資產,卻沒有出一個大官,一旦被某些人惦記上,那非常危險。
楊文才進入議會,這個危險就消失了。
一名議員最多可以連任一屆,隻要再給楊家十年時間,家裡有人考中進士,就不用再擔心家產被侵吞。
至於皇帝蘇河推行的法律,讓人相信法律能保護家族,法治時間太短,還沒人敢相信。
所有人隻是聽一聽,沒有人會放在心上。
前幾年大明朝,還因為一句話,就把人滿門抄斬。
現在說紙麵上的字,能保護一個家族,誰都不會把寶壓在這上麵。
哪怕皇帝蘇河信守諾言,讓法家治天下。
誰知道換一個皇帝,儒家會不會重新回來。
盧明心想,一旦讓和他偽君子老爹一樣的人。
掌握朝政大權,他們這些商人,那就是砧板上的肉。
盧明從楊騰飛這裡了解到一些情況,他也得到楊騰飛的許諾。
他就告辭離開楊家,立刻開始籌備勞工公司。
勞工公司就是販奴公司,現在報紙上都在用這個新詞。
盧明也選擇用這個新詞,勞工這個詞聽著確實順耳一些。
他來到自己辦理的公司,向手下說明情況。
願意去遠方拚搏的人,給他們開兩倍薪水,跟隨他一起去引進勞工。
不願意出去的人,留在國內,他們的任務是聯係客戶。
盧明做好所有準備,他準備起程打通商路。
目的地是倭國,隻要這一趟把關係疏通到位,讓手下維持這個貿易路線。
就有源源不斷的倭國勞工,順著他這條貿易路線,為大華的各項工程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