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內聖外王(2 / 2)

明末逐鹿天下 風嘯木 11028 字 10個月前

東察合台蒙古,存在著大量的天方教徒,這些人排斥豬,認為它是不潔之物。”

宋康年聽到楊正峰的擔心,他輕哼一聲,語氣有些不屑的說道:

“楊正峰巡撫,你都被貶到西北地區,有些思想還沒有轉變過來。

你這個思想,就是傳統儒家內王外聖的思想。

比較重視異族的想法,卻忽略本族百姓的需要。”

楊正峰聽到內王外聖這個詞,他顧不得宋康年是他的上司,立刻爭論道:“宋總督,你這話說的有些偏頗。

我們儒家一直推行內聖外王,怎麼是內王外聖。”

宋康年聽到楊正峰這麼說,他立刻教育楊正峰。

不把這個下屬思想扭轉過來,影響他在西北地區推行相關政策。

西北二省是宋康年重要的跳板。

他從禮部尚書成為大華王朝第二個總督,第一個一品總督。

再次返回中樞,不可能繼續成為二品的六部尚書,隻能成為一品的內閣大臣。

宋康年絕不允許,有人影響他成為內閣大臣。

“內聖外王,說的好聽,儒家這幾百年做到了嗎?我怎麼沒見識到?

自漢朝儒家壯大以來,我見識到的儒家表現,都是內王外聖。

漢朝擊破匈奴,南匈奴向漢朝稱臣。

漢亡之後,晉朝無能,導致南北朝之亂。

南匈奴等異族入關,大肆殺戮漢人百姓。

唐朝擊破突厥,容納大量的草原部族。

異族安祿山叛亂,平定安史之亂後,大唐人口隻剩下三成。

這導致五代十國之亂,我們漢人成為兩腳羊,差點亡國滅種。

大明收留建州女真,李成梁給予他們發展的空間,要不是陛下崛起,漢人朝廷再次亡於異族之手。

這些王朝鎮壓百姓毫不留情,對於異族卻百般照顧。

你說他們是內聖外王,聖在何方?王在何處?”

楊正峰聽著宋康年的說法,他之前一直堅持的道理,轟然間破碎。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他確實能發現,曆朝曆代對於伏低作小的異族,當時的皇帝都給予這些異族很大好處。

楊正峰能想明白,這些皇帝主要是好大喜功,想在史書上留下來一個賢名,留下一個萬邦來朝的盛世。

他們這個做法,確實很難稱得上內聖外王。

楊正峰謙虛的求教道:“宋總督,咱們即將前往吐魯番城。

您要治理西北地區,請問您怎麼用內聖外王的方法,治理西北地區。”

宋康年看到楊正峰服軟,他自信的說道:“我這些見解,那都是從陛下那裡學來。

陛下是天生聖人,流露出一點點知識,都讓我們這些凡人受用一生。

內聖,顧名思義,就是對自己人好。

我們要找準自己的基本盤,打造堅實的基本盤。

我們的基本盤,那就是漢人。

西北二省局勢穩定之後,我會向朝廷申請,接收大量移民。

官府給他們土地,扶持他們形成相關產業。

學習南洋等地,給他們發放媳婦。

多項措施並舉,中原地區人口又極多,一定能拉來大量的漢人。

哪怕不是漢人,是已經漢化的土人。

在西北這裡,他們就屬於漢人,而不是土人。

我們漢人不隻以血脈決定民族的歸屬,還有文化。

官府為漢人提供極大的優惠,當地的蒙古和其他部族,他們必然會爭相漢化。

隻要堅持這個政策,漢人勢力會逐漸強大,並壓縮其他人的生存空間。

我相信經過幾十上百年的發展,西北二省就屬於我們漢人的天下。”

宋康年說出這個政策,他語氣極為自信。

正是由於他的這個想法,皇帝蘇河才會任命他為西北總督。

西北地區信仰複雜,漢人勢力基本沒有。

他身為祖廟太祝,大漢人理論的推崇者,才有機會搶到這個位置。

楊正峰聽著宋康年的政策,這個政策撥開來看,就是強乾弱枝之策。

他也認識到宋康年能作為西北總督的原因。

國內關於民族歸屬,主要有兩個派彆。

一種是以血脈而論,認為漢人已經定型,就是中原地區的人。

一種以文化信仰而論,認為夷狄入漢為漢,漢入夷狄為夷狄,血脈處在次要地位。

皇帝蘇河任命宋康年為西北總督,就是讓宋康年完成西北地區的漢化工作。

他想要將功贖罪,還準備高升到中樞,必須要追隨宋康年,完成這個任務。

宋康年看著楊正峰有一絲羨慕的眼神,他繼續說道:“內聖是固本,外王是手段。

隻有內聖,沒有外王,西北肯定會亂成一鍋粥。

想把我們的思想,裝進其他人的腦袋中,這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第一步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舉起屠刀,殺死所有反抗者。

敲碎最硬的骨頭,再用種種政策引導,這才能徹底完成漢化。

例如天方教徒不吃豬肉,本官不準備強製改變這個習慣,而是潛移默化影響他們的習慣。

我給西北帶來大量的長毛羊,在這裡發展毛紡織工業。

今後養羊主要獲取羊毛,它能帶來的利潤遠超肉羊。

同時保護牛,大量的牛都販賣到中原,成為耕牛。

官府推進發展養豬業,大規模飼養中原大黑豬。

我要讓西北二省,豬肉十枚銅幣一斤,羊肉五百枚銅幣一斤。

類似的政策有數百條,涵蓋一個人的生老病死。

非漢化的人,他生存成本極高,漢化的人,活著極為舒適。

隻要達成這個目標,漢化異族輕而易舉。”

楊正峰聽著宋康年總督的政策,他大驚失色道:“宋總督這是要官逼民反。”

宋康年不在乎道:“反就反,趁著軍方沒有撤離,大量軍隊留守在城中。

敢反的人,那就是賊寇,是東察合台殘餘勢力,他們今後也很難漢化。

這不是官逼民反,這是發現隱藏的賊人,這可是大功一件。”

楊正峰聽著宋康年的想法,他擔憂的說道:“宋總督就不怕事情做得太絕,鬨出的動靜太大,禦史彈劾您。”

宋康年冷哼一聲,道:“畏首畏尾,還怎麼擔當封疆大吏。

我宋康年敢做這些事情,就不怕其他人亂嚼舌頭根子。”

宋康年極為自信,西北二省距離京城太遠。

都察院禦史真的彈劾他,等到都察院往來數次,調查好這件事。

他的政策初見成果,立下足夠的功勳,根本不怕都察院這些人。

宋康年看到前方有一座城牆低矮的大城。

他開心的說道:“我們已經來到吐魯番城,儘快建立官府各個衙門,從軍方手中收回治理權。

我的內聖外王之策,這是為西北地區量身定製,我們一定能完成西北地區漢化任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