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封禪泰山?可笑!(1 / 2)

明末逐鹿天下 風嘯木 10522 字 8個月前

4338年公元1641年,五月二十五日。

皇帝蘇河召開禦前會議,這次禦前會議人員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相魏時鳴和大都督馮三秋分彆帶著文武官員入場。

他們分成左右兩排,文武官員的敬畏分明。

內閣與六部官員和大都督府大都督與副都督坐在前排,他們有著討論政策的權利。

其他列席的官員,隻能討論與他們衙門相關的政策。

皇帝蘇河看著魏時鳴,他剛上任就表現的很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很精準,直接讓內閣大臣李誌升暫時退避。

魏時鳴聯合新入閣的曲向陽和王言虎二人,很快掌控內閣的局麵。

禦前會議剛開始,工部尚書金銀花起身奏道:“陛下,魏王等人大肆招募國內的工匠,購買國內技術。

大量的技術外流,朝廷是否要阻攔。”

工部除了興修水利道路這種日常工作。

它還負責製定工業發展政策,協調各地的工程項目。

現在遇到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技術和人才外流。

魏王等人大量收集人才,普通官吏沒有能力阻攔。

工部剛開始也沒有太在意,但魏王等人給的待遇太優厚。

頂級工匠流失,很多項目工期拖延,負責的官員來工部哭訴。

負責主管工業等事物的內閣大臣曲向陽,他聽完工部尚書金銀花的發言。

他站起身說道:“我在前段時間的內閣會議上,就提出增加工匠的待遇。

督促少府旗下的公司,讓他們與頂級工匠簽訂待遇優厚的契書。

不喂飽的千裡馬,千裡馬與駑馬又有什麼區彆。

咱們給的待遇太低,根本無法留住人才。

這些人才哪怕是不向海外跑,也會流向民間商賈。

最頂級的技術,例如青黴素、電磁技術、槍械與子彈技術,少府看管的很嚴格。

本官認為常見的技術,不需要進行封鎖。

本官在各地見到的現象,技術之間互相交流,才能促進技術進步。

現在給國家納稅的主體,已經不是地主和自耕農,而是變成各大工廠主。

商稅的規模是農稅的五倍多。

工業技術想要發展,必須要求新求變,離不開頂級工匠的作用。”

工部尚書金銀花立刻反駁道:“曲相的言論沒說到重點,本官在這裡討論,技術外泄的危害。

朝廷的工業發展,百官都有目共睹,每年納稅的額度擺在那裡,本官不是想限製工業發展。

民間老人都知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我們不能任由技術和人才外泄。”

皇帝蘇河坐在龍椅上,他看著曲向陽和金銀花的爭吵。

曲向陽非常激動,空空的右臂都隨著身體抖動,袖子在空中來回飄動。

這兩人起爭端很正常,曲向陽在內閣負責工業相關事務。

他想要執行某個政策,必須要獲得工部支持。

偏偏工部尚書金銀花,他與李誌升聯合起來,經常對曲向陽的政策提出反對意見。

他們兩人這是在爭奪,關於工業的話語權。

皇帝蘇河看到這種現象,他卻沒有進行阻攔。

內閣和六部都變成一言堂,這是很可怕的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皇帝蘇河也要及時調整。

他沒有讓李誌升成為首相,除了李誌升本身能力不足外。

李誌升在內閣經營太久,成為首相之後,很難再找一位官員壓製他。

他反倒是成為內閣大臣,可以反過來限製首相的權利。

皇帝蘇河看到這兩人爭吵了一會兒,誰都沒有說服另一方。

他沒有下場,而是看向首相魏時鳴。

皇帝蘇河一般不參與大臣的爭吵。

他如果偏向某一位大臣,得到的結果就會失真,政策執行中,很可能會出現其他問題。

皇帝蘇河決定的事,直接讓百官執行,暫時無法決定的事,要認真聽從各方意見。

首相魏時鳴看到皇帝蘇河的示意,他出聲製止道:“本相聽著你們的討論,都有各自的道理。

工匠的待遇確實應該提高,技術也應該進行分類。

內閣之前對這些事情就進行過討論。

內閣儘快出台提高工匠待遇的措施,同時把工業技術分類。

核心技術必須留在本土,限製類技術可以分為擴散到總督府和藩屬國兩類。”

魏時鳴說完之後,他看向皇帝蘇河詢問道:“陛下,臣這個做法可行嗎?”

皇帝蘇河聽著魏時鳴的建議,他的做法就是中和兩人的意見,選取最穩定的政策。

魏時鳴做事求穩,他不激進,這也是皇帝蘇河比較滿意的地方。

“魏愛卿的建議很不錯,內閣儘快形成政策,先試行一段時間,沒有問題再推廣。”

曲向陽和金銀花聽到皇帝蘇河發話,他們停止爭吵。

按照之前的慣例,這些事情誰搞得好,皇帝就會采用誰的建議。

曲向陽和金銀花依然較著勁,準備以能力拚勝負。

大都督馮三秋上奏,關於海軍增加研究軍費的請求。

馮三秋說的模棱兩可,文官們卻沒有反對。

他們都知道,軍方有很多秘密項目,這些項目能拿到禦前會議討論,必須要撥款。

例如很多人了解的鐵甲艦,他們隻知道海軍正在研究鐵甲艦,具體到什麼進展,誰都不了解。

禦前會議又討論一些事務,皇帝蘇河說出今日討論最重要的事情。

“山東段黃河大堤已經通過驗收,朕派出數位欽差帶隊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

黃河工程可以正式竣工,朕要親自去見證黃河新河道投入使用。

朕想趁著這個機會,巡視周邊省份。”

皇帝蘇河自從登基以來,一直沒有觀察華夏的大好河山。

主要原因是剛建國,政局還沒有穩定。

蘇河也擔心,離開京城太久,京城這裡會出現變故。

他前往最遠的地方,就是天津,還是火車開通之後,可以當天返回。

現在電報技術已經成熟,皇帝蘇河可以在全國任意一個大城,通過電報與京城聯係。

外出的條件已經具備,皇帝蘇河才準備去各省看一看。

黃河工程即將竣工,這是很好的時機。

因為官員貪腐,已經拖延一年的黃河工程,終於迎來終結。

朝廷花費數千兩銀幣,建造這個工程,很快就知道它是否值得。

內閣大臣李誌升站起身,擔憂的說道:“陛下,出巡這件事要慎重考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