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鄭王的信(1 / 2)

明末逐鹿天下 風嘯木 11587 字 8個月前

皇帝蘇河從大朝會返回乾清宮。

這次大朝會,皇帝蘇河少見的態度強硬,壓製了所有反對意見。

禦前會議上達成的各項政策,都通過這次朝議,正式頒布相關政策。

在地方官府增設軍方代表這件事。

在朝堂上如皇帝蘇河所料,引起了很多文官的不滿。

但他們的不滿,根本無法阻止政策的通過。

沒有朝廷重要大臣在背後推波助瀾,這些普通官員,很難引起太大的波瀾。

大朝會進展順利,皇帝蘇河也很開心。

每次大朝會結束,皇帝蘇河都會給各省巡撫下發旨意,督促他們執行大朝會的政策。

皇帝蘇河同時批閱各地巡撫和部分重要知府的奏疏。

大華帝國全國各地鋪設電報網,各地消息可以通過電報,快速送達京城。

京城的政令,也能以光速傳達到各地。

哪怕是最為偏遠的地區,信息傳遞也隻需要幾分鐘。

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各地巡撫彙報事務也變得更加勤奮。

之前彙報一件事,奏疏在路上往返的時間,就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現在的信息傳遞速度,早上發出的奏疏內容,晚上就可能獲得皇帝和內閣的批複。

正是由於這種情況的出現。

皇帝蘇河批閱奏疏的數量成倍增加。

這還是經過通政司和內閣篩選過的奏疏。

他們已經篩選到,大量無意義的奏疏。

例如西北總督宋康年,為了展示他的存在感。

自從尹犁通上電報後,宋康年每天都要發送電報,給皇帝蘇河請安。

他同時說一些西北的雞毛蒜皮小事。

皇帝蘇河看了兩三次這種奏書,他就立刻讓通政司攔截。

沒有重要事情彙報的巡撫,發來毫無用途的奏疏,通政司全部退回。

地方遇到的大量政務,內閣都有權力解決。

大部分的奏疏,基本都由內閣解決好。

這隻需要皇帝蘇河最終審核,蓋下玉璽的大印。

皇帝蘇河自認為他不是那麼勤勞的皇帝。

他每日最多拿出三四個小時,處理當天的政務。

他與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章努力程度差遠了。

朱元章是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的勞模皇帝。

皇帝蘇河大量的政務都交給內閣,繁瑣的軍務交給大都督府。

他已經這樣做,為了減少工作壓力,下放了部分權利。

皇帝蘇河隻做這點工作,他都感覺皇帝的工作非常耗精力。

他有些擔心下一代養尊處優,不喜歡處理政務,成為一個被大臣圈養的昏君。

大華帝國的製度,能讓明君總攬朝政,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

讓昏君對國家不造成太大破壞,隻是毫無權利的虛君。

皇帝蘇河設立這種製度,是為了應對三四代之後的皇帝。

皇帝蘇河希望他的兒孫,最好是明君。

不要求他們是聖君,能力比肩漢武帝唐太宗。

兒孫作為一個守成之君,守住他打下的基業,皇帝蘇河就極為滿意。

這樣有三代皇帝奠基,就能把大華帝國的底子,打得更加穩固。

子孫後代即使敗家,大華帝國也有足夠的底蘊,不會一蹶不振。

皇子現在還小,皇帝蘇河還能用很長時間,觀察各個皇子的才能。

這個國家,必須要交給合適的皇子手中。

………………………………

皇帝蘇河揉了揉酸痛的手腕,他從發呆的狀態中恢複過來,繼續批閱這些奏疏。

他剛批閱完奏疏,讓通政司把奏疏送回。

同時做好備份,送到內閣和大都督府。

讓這兩個衙門,按照他的意見執行相關政策。

周方誌公公拿著幾份電報,在之前就走進乾清宮。

他看到皇帝蘇河在工作,沒敢上前打擾。

周方誌公公等到皇帝蘇河工作完,他這才走上前彙報道:

“陛下,遼東發來電報。

在濟州島練兵的魏王蘇虎、祁王蘇山等王爺。

他們發來電報,稟告陛下,他們已經準備好,乘船前往美洲建立國家。”

皇帝蘇河看著這幾份電報,蘇虎他們決定結伴而行。

這樣能增強船隊抗風險的能力。

龐大的船隊,已經從濟州島出發,前往北美洲。

他們將順著西風與洋流直接前往北美洲。

再從北美洲順著美洲西海岸,到達各自想要抵達的地方。

探索船隊現在隻探明北太平洋,這道洋流流經的方向。

從北方順著洋流前往北美洲,將會是一條最快的航線。

這條航線能為蒸汽船,節省很多燃料,前往美洲的速度也不慢。

皇帝蘇河看著電報的時間,這是三天前就寫好的電報,電報剛剛發過來。

現在還沒有海底電纜技術,島嶼與大陸之間,不能直接發送電報。

魏王蘇虎他們需要寫下信件,派專員前往釜山發送這幾份電報。

皇帝蘇河從中拿出幾份電報,把它們遞給周方誌。

“這是魏王等人的家書,你把這幾份家書送到王府中。”

周方誌公公領命,剛準備拿著電報退出乾清宮。

皇帝蘇河突然叫住周方誌公公。

“方誌,魏王蘇虎等人已經啟程,閔王張瑜亮、晉王李鳳鳴、鄭王王仲策準備前往非洲,他們也必將在近期啟程。

你要關注這幾位王爺的情況。

收到情況,不需要等待,立刻向朕彙報相關情況。”

周方誌躬身行禮道:“陛下,這件事情臣會關注。”

他又停留片刻,發現皇帝蘇河沒有繼續下達命令,周方誌退出乾清宮。

他要把這幾位王爺的家書,親自送到王府之中。

皇帝蘇河想到呂宋島的三位王爺。

他們各自都有著弱點,目標又不太一樣,促使著三人聯合起來。

皇帝蘇河想著呂宋總督冒襄彙報的情況。

這三位王爺,隻有張瑜亮有領兵的經曆。

他們讓心腹訓練士兵。

三位王爺麾下的兵,開始各自進行訓練,同時培養手下的忠心。

三王經過對比之後發現,士兵的個人勇武都差不多。

但隻要是集體作戰,閩王張瑜亮手中的兵,碾壓其他兩人手中的兵。

甚至能誇張的達到,三十比一的戰損比。

他們見識到巨大差距,決定資源交換。

張瑜亮負責練基層的兵,李鳳鳴負責培養軍官,王仲策負責培養官員。

他們三人資源交換,必定也會像蘇虎等人一樣集體行動。

這些王爺,其他的物資早已經準備好,他們就等待手中的兵力,有了足以抗衡危險的實力。

蘇虎等人已經練完兵,起程前往美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