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黨爭(2 / 2)

明末逐鹿天下 風嘯木 10668 字 8個月前

武弘義以南洋總督府為藍本,打造了大華帝國海外擴張的規矩。

他因為這個功績,一路碾壓各大巡撫,成為增補內閣大臣的贏家。

武弘義曾經仕四川、廣東兩地,但他的基本盤在南洋。

他在京城之中根基薄弱,隻是收攏了一些小官。

現在這種情況,正是他等待許久的機會。

隻要能把投靠他的官員,推上去幾個,他的圈子會更加穩固。

內閣大臣武弘義出列道:“陛下,大理寺、少府、稅務總局等衙門罷官人數太多,這幾個衙門有些業務已經半癱瘓。

臣建義儘快增補一些官員,讓這些衙門運行順暢。

臣知道幾個賢才,可以推……”

皇帝蘇河看到內閣大臣武弘義侃侃而談。

他知道武弘義說完,會有更多的大臣做這些事。

這些大臣都為了一件事,爭搶空缺出來的官職。

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他們想說的話,皇帝蘇河都能念出來。

各方派係為了爭奪利益,各種手段頻出。

他們雖沒有在大朝會上演全武行,但罵戰的情況出現了足足兩次。

皇帝蘇河對於大臣們明爭暗鬥,他已經快忍耐到極限。

特彆是一些人,已經把目光盯在長大的皇子身上,這直接觸碰了皇帝蘇河的底線。

他準備來一記重錘,徹底扭轉現在黨爭的局麵。

內閣大臣武弘義的話,直接被皇帝蘇河出生打斷。

“這次空出來的官位,朕準備用作招募賢才。

朕起勢之初,在漢中設立招賢館,招納了很多賢才。

帝國的一二品大員,很多都出自當年那次招募賢才。

朕聽聞民間各種思想潮流不斷湧現,有著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盛況。

朕準備拿出一些職位,招募百家之中的人才,讓他們為國所用。

再者,皇子已經成年,是時候請名師教導。

百家之中卓越的賢才,可以為各個皇子的老師,教導皇子學問。”

內閣大臣武弘義被皇帝蘇河打斷他的話。

他開始還有些惶恐,擔心自己哪方麵惹惱了皇帝蘇河。

他戰戰兢兢聽完皇帝蘇河的講話,這才了解到,皇帝蘇河是另有想法。

朝廷空出來的這些職位,將會給皇帝蘇河心目中的賢才。

這些賢才還能成為皇子們的老師。

武弘義知道,這是他奠定根基,追上其他內閣大臣的機會。

他趁著自己正出列,其他人愣神的機會,躬身行禮道:“陛下,您所說的百家,朝廷官員是否可以加入其中。”

皇帝蘇河笑著說道:“百家思想,為了什麼?

古時的道、儒、法、墨,那都是在探索治國之道。

現在的百家,也必須有著獨特的治國思想。

禁止官員們加入,那算什麼治國思想。

某一家的思想,能得到大部分官員認同,朕覺得這才是能治國的思想。”

皇帝蘇河這話一出,參與大朝會的官員,他們都眼神閃爍。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他們沒有能力像王守仁那樣,創造出心學那種新學派,但加入一個認可的學派,完全沒有難度。

皇帝蘇河宣布在會試之前的九月十日,舉辦大華帝國百家爭鳴大會,歡迎各大學派來京論道。

這個突如其來的事件,讓所有官員都措手不及。

他們也無心討論其他事情,這次大朝會很快結束。

皇帝蘇河看著官員們陸續走出皇極殿院內。

他從龍椅上站起身,向著乾清宮方向走去。

皇帝蘇河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這幾年,文官武將的黨爭都在加劇。

官員們因為利益、地域、師承等原因,抱團在一起。

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官員們不抱團,很難在官場上生存下去。

皇帝蘇河也多次打擊官員結黨營私,他發現無論怎麼打擊,這種現象或多或少都會發生。

讓每個官員都是聖人,有著極高的道德水平,這根本不可能。

一個正常人,他都會趨利避害,更何況官員都是精英。

皇帝蘇河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堵不如疏。

他從幾年前開始,疏導官員們的黨爭,讓官員們有序競爭。

打嘴炮的那種清流,拉幫結派,隻知道鬥爭的官員,他們被皇帝蘇河壓製,升遷的速度極慢。

大多數官員結黨,但他們能把本職的事務做好。

大華帝國的官場形成多個派係,每個派係的勢力都不強,全在皇帝蘇河的掌控之中。

他看著皇子們一天天長大,就覺得這麼做,不是長久之計。

他是開國皇帝,掌握著強大的武力,心智也極為堅定。

文官武將都懼怕他,做事絕對不敢湖弄。

等到他老去,皇子登基之後。

再維持這個製度,必然會出現奸臣或是權臣當道,蘇家江山都被篡奪。

皇帝蘇河思考數年時間,他決定把權臣為主的黨爭,轉變為黨派為主的黨爭。

這樣哪怕到了最極端的情況,數個黨派互相製衡,皇帝最多成為傀儡或是吉祥物。

隨著大華帝國經濟蓬勃發展,朝廷又不限製民間思潮。

諸子百家的思想複蘇,又與現在的情況結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新思潮。

皇帝蘇河從中看到新的希望。

新的諸子百家互相競爭,代替舊的黨爭。

這不再是代表某個人,或是某個利益集團,而是代表某個思想。

這種容納多個利益集團的派係,他們之間互相競爭,更容易被皇帝掌控。

這種競爭是良性競爭,很難出現一家獨大,超越皇權的情況。

大華帝國現在的思想很混亂,也不利於帝國的穩定。

百家互相競爭,形成幾大主流思想,也有利於帝國的穩定。

皇帝蘇河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他這才在大朝會推動新的百家爭鳴。

他根本不怕百家爭鳴會失去掌控,某一家吞並所有流派。

哪怕是儒家一家獨大,也有理學心學等派係。

更何況法家等學說,在持續的壯大,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手中的利益。

無論事情發展到哪個方向,他都不會比大臣結黨營私,形成黨爭更加惡劣。

皇帝蘇河沒有忘記,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激烈的黨爭。

大明東林黨擊敗所有黨派,失敗者利用閹黨對抗東林黨。

等到閹黨也失敗,東林黨一家獨大無人可治,大明也就步入了死亡的倒計時。

皇帝蘇河決不允許,東林黨這種自私自利的黨派,出現在大華帝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