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些草民,之前遇到一名小吏,都要低聲下氣的陪著。
就怕引起這些小吏不滿,導致我們家破人亡。
那時流行一句話,叫破家縣令,滅門知府。
隻要當地官員你不高興,我們奉上的銀子慢了一步,必然就會被這些官員搶掠。
現在做生意,可比之前的時候好太多。
我們一屆商人,可以直接通過各種方法,與武大人這種朝廷命官聯係上。
我們隻需要花一點銀幣,就能捐錢成為貴族,在地方議會擔任議員。
隻要取得這兩個身份,我們這些商人,再也不是隨意就能讓地方官員處置的下等人。
武大人與商學的存在,直接讓我們這些商人,挺直了脊梁。
武大人放心,隻要我們南洋商會還能跑船,一定會為商家這個學派捐款,把它打造成為最頂級的學派。
讓所有商人,永遠都能挺直脊梁。”
李星閣說完,他把手中的酒一口乾了。
他的話語,立刻引起所有商人的共鳴,他們紛紛喝掉手中的酒。
商人做生意一直不容易,土匪惡霸還會講理,貪官汙吏根本連理都不講,直接就把商人敲骨吸髓。
這種情況,直到新朝建立,商人們才感覺到有一絲安全感。
他們抓住機會,立刻團結起來。
商人絕不想再次成為砧板上的魚肉,隨意被人拿捏。
武弘義看著這些商人的表現,他心中很是滿意。
他作為南洋地區第一任總督,很多進行海貿的商人,都是在他治下發展壯大。
武弘義與這些商人關係密切,他科考失敗都準備去行商,這期間也了解過商人真正想要什麼?
他基於對商人群體的了解,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把他們團結在一起。
武弘義開始隻想自保,朝堂上的爭鬥太觸目驚心。
他作為一名非科舉出身的官員,大量手下又混跡在海外行省。
他手中沒人可用,也隻能團結這些商人。
武弘義都沒有想到,這些商人團結起來的能量這麼大,他們的關係網太龐大。
他隻是小試牛刀,就從儒家那裡搶奪了幾個重要的職位,儒家的反應卻很緩慢。
從這之後一發不可收拾,他手下的勢力仿佛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武弘義放下酒杯,他歎口氣說道:“我們還想取得更大的成果,但為了歡迎大皇子蘇蜀,隻能放棄一些事情。
今天召集大家來的目的,主要是想問問大家,想不想在大皇子身上投資更多。”
作為勢力的高層之一,戶部尚書古千道仔細思考利弊,他才說道:“我認為應該支持大皇子,這對我們來說,就是利大於弊。
大皇子前往海軍任職,他這一路必定是見識到一條繁忙的航線,直接促使周邊國家富裕起來。
大皇子喜歡遠洋,了解海貿,特彆是海貿帶來的利益。
大皇子如果能繼承大統,必然不會讓海貿這種政策斷絕。
大明朝禁海的苦果,大家哪怕是沒見識過,也能從長輩口中聽說過。
我們絕對不能讓朝廷在變的冷漠,遇到事情直接一禁了之。”
古千道這話出口,立刻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這些人都懼怕開海這個好政策,直接被一道聖旨扭轉。
他們必須要從現在就開始準備,支持了解海貿的皇子上位。
禁海的大恐怖,圍繞在眾人心頭,久久不能平靜。
場景比李星閣說話時還熱鬨,隻等到武弘義打斷這些人,他們才恢複冷靜。
他開始收集眾人的意見,主要是同派係官員的意見。
他們雖說背後就有龐大的商會,也接受大量商人的捐助。
但一切利益,都以他們為主。
他們隻是因為共同利益走到一起,而不是商人們的傀儡。
武弘義收集完各派係主要人物的意見,他大聲說道:“眾人的想法,我都已經了解。
大家一致認為,如果大皇子支持海貿,我們就應該支持大皇子。
論跡不論心,必須要確定大皇子蘇蜀與我們前進的方向相同。”
他們現在這種情況,容不得出現巨大錯誤。
大皇子蘇蜀從來沒有處理過政務,他也沒有向外表示過自己的理念。
這種不確定性太強,沒有十足的把握,怎敢用自己的前途與性命下注。
武弘義說道:“我們的目標依然不變,繼續推動商人的地位提升。
同時想辦法完善議會,現在的議會作用還不大。
隻要這些事做好,那收益要比投資皇子大的多。”
………………………………
國子監祭酒於文和正在整理新一批準備上地方就任的進士。
國子監的流程現在已經非常完善,不會讓真正有才能的進士埋沒,同時也不會讓人濫竽充數。
於文和這些年一直在深耕國子監,他哪怕是有機會前往六部任職,他也找理由婉拒。
國子監的工作重要又不重要。
這是一個較為清閒的衙門,適合已經無心仕途的人。
於文和是老學究,他平時研究一下心學的理論,偶爾了解大皇子蘇蜀的動向。
大皇子前往海外,已經兩年都沒有消息。
除了皇室之外,於文合是少數關心大皇子蘇蜀情況的人。
他這個人極為尊重承諾,答應王仲策照顧大皇子蘇蜀,他就兢兢業業,一直在做這件事。
這兩年大皇子蘇蜀離開帝國,他一直在擔心大皇子的安全。
於文和正是因為關注蘇蜀,他才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大皇子蘇蜀歸國的影響。
他了解到皇帝蘇河在乾清宮接見大皇子,用的時長還頗多。
於文和立刻動筆開始寫奏疏,他的咒術這幾年都是一個內容。
懇求皇帝蘇河定下太子,以固國本。
現在其餘皇子年歲太小,根本不適合立太子,他的目的也就清晰的表現出來。
於文和了解到大皇子歸國的消息,他現在寫奏疏的動力更足。
他的奏疏很快寫好,準備明日早朝提出來。
大皇子蘇蜀又是嫡長子,頗得皇帝陛下喜愛。
於文和認為大皇子蘇蜀成為太子的可能性很高。
一旦大皇子蘇蜀成功,他們這些從龍之臣,必定會得到賞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