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您說得真有道理。”沃克一臉欽佩,不愧是科研工作者,這說出來的話就是不一樣。
站在一旁的小吳愣愣地看著前後好似兩個人的佩斯.沃克,看看林易再看看跟在他身後時不時用敬佩目光看他的外國友人一行,不由挺了挺胸膛。
那個林研究員,是他們華國人啊……
林易走進房間,先是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告訴林母自己最近可能會回家一趟,隨即便把被子往自己頭上一拉,倒時差。
“碰碰碰,碰碰碰”
林易沒睡下多久,就聽到一陣敲門聲,他本是不打算理會,但是外麵的人實在是太鍥而不舍了。
“誰啊!”他氣惱地將被子往旁邊一扔,揉著自己的雞窩頭,趿拉著拖鞋往門處走。
打開門,他眯著眼睛,一個老頭一個年輕人。
這年輕人咋這麼眼熟的呢?
林易猛地睜開眼睛,“莊……莊城?”他下意識甩上門,“五分鐘,等我五分鐘!”說完光著腳就向廁所跑去。
怎麼能在莊教授麵前這麼沒有形象呢,太沒禮貌,太沒禮貌了!
“這……”
“林易他,不拘小節了點,張叔叔您彆見怪。”
“不見怪,不見怪,就是有點驚訝,林研究員看起來是個挺好相處的人啊。”
莊城腦海裡出現林易抬著下巴譏諷人的場麵,詭異地沉默了幾秒,並沒有接話。
兩分鐘後,門被打開。
林易梳好了頭,換好了鞋子。
“我咋忘了你也在華京呢,消息這麼靈通?我剛入住呢,就讓你找過來了。”林易把手搭在莊城肩膀上,笑眯眯地說道。
對於莊城拒絕自己的好意,甚至不透露航班號的行為,林易是給予嚴厲譴責的,但莊城既然這麼積極上門道歉,那他大人有大量,也就不計較了。
“呦,這位老先生是?”林易終於意識到莊城旁邊還有一個人。
莊城將林易的手從自己身上拿下來,“這是工業部一處的張處長。”
“哦,張處長,您好。”雖然不知道工業部的找自己什麼事,但這並不妨礙林易熱情得跟人家打招呼,處長呢,華京的處長,在全國範圍內也算是一個人物了。
“林研究員,您好啊!”張處長的態度出乎意料地熱情,他重重地和林易握了握手。
將兩人引到屋內,水壺裡還沒有燒水,林易撓了撓頭,從行李箱裡拿出兩瓶礦泉水,“你們要不先這樣對付一下?還沒來得及燒水。”
“林研究員客氣了,這樣就很好。”張處長看著用透明塑料瓶裝著的礦泉水,心中感歎,國內塑料產量都不夠用,外國人卻已經拿他當一次性消耗品了,差距啊。
林易點頭,也坐了下來,他當然知道工業部處長這種人物,無事不登三寶殿,不可能隻是來看看他的。
“張處長如果有事的話可以直說,如果能幫得上忙的,我會儘力的。”他說完,對著莊城眨了眨眼,示意我可是給你麵子。
莊城……
張處長沒想到林易這麼直接,他看了莊城一眼,輕笑一聲,“好,既然這樣,我也就不拐彎抹角了。聽說林研究員手裡有幾條化工精加工的生產線?”
林易楞了一下,化工精加工的生產線的話?YBCO生產線?
“您是說YBCO材料生產線?”
“對,用於材料合成與精加工的生產線!”張處顯得有幾分激動。
“聽說,您在尋找海外建廠的廠址?”
“額,是有這麼回事。”
“那您覺得華國怎麼樣?華京?海市也行?或者其他城市,我們都可以配合的!”
林易眉頭微微皺了起來,“等等,張處。或許您沒了解清楚,YBCO材料生產線與一般材料生產線不同,它有不小的能耗汙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尋找海外建廠的原因,因為美國為了控製汙染,限製了它的產能。”
“換句話說,如果我把選址定在了華國,那華國就要承受不小的能耗汙染。歐美國家對超導電纜的很有興趣,如果一旦出台政策鼓勵電纜更換,超導電纜在全球鋪開的話,這個體量有多大?它的產能越大汙染就越大,它並不是一個好的招商引資對象。”
這也是林易為什麼從未想過把生產線放在華國的原因,環境汙染,這完全得不償失嘛。
張處略帶感歎地看向林易,“您這麼想的?”
“難道不是嗎?”
“林研究員,有沒有興趣聽我講一個故事?”
林易奇怪地看了一眼張處長,聳聳肩,“願聞其詳。”
“您是受汽車協會的邀請過來的,我就跟您講講華國的汽車工業。”
“華國的汽車工業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發展,1953年第一汽車製造廠破土動工,那是我們華國第一家自己的汽車廠,那時候我們與前蘇聯關係好,汽車技術也大都由蘇聯提供,但即使如此,沒有生產線,隻能進口加拚湊,汽車是有了,卻被人掐住了技術的喉嚨。”
“後來,我們與蘇聯的關係破裂,國內汽車製造業一下子陷入停滯階段,五十年代後期,所謂的第一輛生產的橋車,完全是工人們東拚西湊,手工敲打製作出來的,一輛轎車大半年,這就是當時的汽車行業現狀。”
“再後來,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了,與外國的交流多了。我們迫切希望學到西方的技術。那時候的克萊斯勒要淘汰一條落後的生產線,我們華國整整派人去談了九次,談了大半年,沒談妥。因為一條他們當做廢棄物的生產線,克萊斯勒要價1800萬美金!”
“1800萬美金啊!那時候整個國家加起來的外彙有多少?他們完全是搶劫!沒辦法,我們落後嘛,談,再談,沒談成。隻好轉頭跟德國合作,用市場換技術,進口零件國內組裝,根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就為了那麼一點點組裝技術,我們不得不用華國龐大的市場去交換。”
“到了九十年代,稍微好一點了,合作進一步深入,我們也有了生產線,汽車國產率也大大提高,但關鍵零部件還是要進口。汽車協會邀請你們來做什麼,不就是希望多找些合作夥伴,用外國人來製約外國人,從而多學點技術嘛。”
“您說,為了技術,我們都做到這種地步了,環境問題又算得了什麼呢。倫敦,以前被稱為霧都,現在不也是好好的嘛。有錢了,進步了,才能講究起來。華國,現在還講究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