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凝待在金風細雨樓的這兩個月過得十分清淨。
原本最麻煩的溫柔因為溫文在的緣故, 連靠近小院都不敢,生怕被捉回洛陽,先前溫晚已經派了人來帶她回去,她一哭二鬨三上吊才把人趕走,然而如果是溫文的話, 他根本就不會和她廢話。
不平靜的是朝堂。
李澈奉命北征,原本朝廷再重文輕武,也沒有讓一個文官帶兵打仗的道理, 但朝中又確實沒有抗得起擔子的武將,能力夠的品級不夠,品級夠的能力不消說, 最後扯皮兩月, 定的人選仍舊是李澈。
按照李澈的想法,這次出征,打喪家之犬的金國隻是順帶,主要是征遼,遼人這些年雖然有些疲軟,但還是比宋兵好得多,故而這一次不像上一次, 是需要紮紮實實的兵力填補進去的,這一場滅國之戰過後, 或許可得百年太平,戰損卻也應當是百年未有之慘烈。
諸如大將軍童貫之類,根本不和李澈爭。
李澈對此沒什麼想法, 倒是官家或許心存愧疚,宣李澈進宮之後一番長談,最後讓他自己決定三司由何人代為執掌。
畢竟這一去至少也得兩三年,宋國二府分權,以宰相和樞密使分管文武大權,又為分權另設三司,將兩名文武主官的權力分薄出一部分來,稱為三司,三司主管鹽鐵,度支,戶部,掌全國財政賦稅,到了如今的宋帝趙佶這裡,原本三司已經被細分下去不複存在了,但趙佶嫌麻煩,於數年前複立三司。
事實上李澈進宮之前,小侯爺方應看已經來過一趟,其實也沒說什麼,隻是給趙佶帶了一卷魏晉名畫,隨意地說了些風雅趣事,趙佶正為了代三司使的人選而頭疼,見到方應看,便覺屬意方應看,然而和李澈一番長談之後,不知怎麼地就讓李澈自己來決定繼任人選了。
李澈從宮裡回來,就登了一趟神侯府的門。
他想請諸葛正我替他執掌三司。
神侯諸葛正我聞聽李澈的來意,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
李澈也不著急,喝著神侯府的新茶,見到不遠處死死盯著他的戚少商,還對他笑了笑。
戚少商通紅的雙眼流出眼淚來。
他自然不是那些愚蠢的容易被煽動的江湖人,當年的事情他比李澈這個坐在大帳裡運籌帷幄的人更清楚,然而刀不加己身不知疼,痛不在己身不知狠,金兵殺人屠城,屍骸盈野的場景,他是親眼見過的,連雲寨那些兄弟死死保護的無辜百姓,也都在那一紙輕飄飄的戰損名單裡。
李澈不認識他,見追命死死地按著戚少商的獨臂,有些不解地問無情道:“大捕頭,不知那是……”
無情看了他一眼,說道:“那是昔日連雲寨大當家,九現神龍戚少商,如今是神侯府的一名捕頭。”
李澈怔了一下,點了點頭。
追命好不容易才把戚少商拉了回去,諸葛正我歎了一口氣,說道:“李大人怎麼會想到把三司使這麼重要的職位交到我這樣的老人家手裡?”
李澈想了想,說道:“因為朝堂裡除了蔡京一黨,沒什麼人能接下這個擔子了。”
諸葛正我說道:“方小侯似乎對此也有意。”
李澈說道:“他也許會比我想象得做得更好,但能讓我放心的隻有神侯,神侯或許不能把三司打理得有多好,但至少不會讓我回來的時候,隻見到一個空殼子。”
他這話就說得太過直白了。
江湖上,朝堂中,若論心機城府,大約所有人都會首推李澈,仿佛除了這個原因,沒什麼能讓一個二十五六的年輕人坐上如此高位,然而諸葛正我卻總覺得這個年輕人太過直白,太過誠實,那雙漂亮得像是氤氳了天光水色的眸子裡見不到半點的風雲詭譎,那些陰狠毒辣的謀劃算計在他眼裡似乎什麼都算不上。
諸葛正我最後還是接下了這個攤子。
三司安頓好後,就到了離京的時候了。
李澈在離京之前,原本是想去一趟金風細雨樓的,但又怕去了之後狠不下心,比起帶著李凝上前線,他還是更願意她在汴京城裡安安穩穩地學些本事,他知道禹師對征戰的重要性,一人可當百萬兵不是虛言,但李凝是個禹師之前,她還是他的妹妹,是他在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
最後改為寫信。
李澈離京之後過了十來天,李凝才從蘇夢枕的手中得到這封遲來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