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三國(13)(2 / 2)

敵方據城而守,原來可以不打直接繞過去的嗎?

李澈自有李澈的道理。

高陽距離北平不遠,公孫瓚得知嚴綱被圍,必定會派大軍來救,這就打了個時間差,那邊大軍向高陽進發,北平郡一空,到時公孫瓚人都沒了,再收拾些許殘兵敗將,也就不算什麼了。

話說得太透反倒沒什麼意思,郭嘉不多時就明白過來,見太史慈和孫策還是一臉懵逼,嘴角不由上揚幾分,和周瑜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

十日之後,北平郡破。

公孫瓚士族出身,不甘受辱,在大軍破城之際準備舉火**,被手下將領攔住,雙方僵持之際讓人包了餃子,其子公孫續率軍援救不及,也被徐州軍生擒。

公孫父子和趙雲坐了一輛囚車往徐州。

這倒不是太史慈摳,而是公孫瓚不甘受辱,想一死了之,憋著勁尋死。

第一次自儘,公孫瓚被沒收了渾身的銳器,連束發的簪子都給擼了,胡人披發,公孫瓚認定這些人要以此羞辱他,於是更氣。

第二次自儘,公孫瓚一頭撞向囚車,由於沒什麼經驗,除了把頭撞出個大包來,也就暈了兩天。

第三次自儘,公孫瓚準備咬舌,但還是沒什麼經驗,把自己咬了滿舌頭的血,最後被堵了嘴。

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不知道從哪裡聽到自家父親數次欲自儘的消息,十分羞愧,於是也準備自儘,折騰了兩次之後,沒有辦法,隻能把這兩父子五花大綁放在一處,由趙雲照料。

押送這一批俘虜的是孫策,太史慈大軍鎮守冀州,輕易不能動。

孫策就很納悶,不明白公孫瓚為什麼那麼固執地認定自家主公要羞辱他,自家主公多好的一個人啊,彆說他公孫瓚了,就是張超張邈兩兄弟,主公也沒說過一句重話就放他們走了,誰有那閒工夫陪他折騰。

他也找過公孫瓚兩次,試圖和他溝通,但公孫瓚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裡,根本聽不進話,他這些日子又在鬨絕食,趙雲沒有法子,隻能等自家主公餓暈過去,再喂他一點米粥。

公孫瓚是真的想死,他早年鎮守北方,組建白馬義從,胡人望白馬則避,威勢不下當年冠軍侯,天下亂世,他便順理成章割據幽州,後來又占冀州,曾經有多威風不可一世,如今就有多落魄,他甚至不敢去看自家兒子和下屬的眼神,怕從他們的眼裡看到憐憫和悲痛。

戰場幾經生死,他從沒想到尋死會那麼難。

到後來公孫瓚也不折騰了,他認定隻要自己不投降,必然會被殺死,除了要受一點奚落,死在自己手裡和死在彆人手裡沒什麼區彆。

囚車到達徐州境內時,受到了徐州百姓的熱切歡迎。

歡迎的自然不是公孫瓚,而是孫策。

作為年輕的、單身的、英俊的大齡武將,孫策在徐州極其受士族歡迎,經曆過豫州一戰,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知道他戰無不勝的名聲。

孫策騎馬入城當日,百姓夾道歡迎,少女合歌而舞,比過年還熱鬨幾分。

迫於形勢,李澈不得不走出家門,迎了孫策半城,反倒令公孫瓚更加警惕。

這個李澈長得倒是……呸!他一定是要來羞辱老夫了!

如此年輕,又如此貌、呸,這個李澈一定十分得意,十分想要羞辱老夫來取樂!

公孫瓚看著李澈一步一步接近過來,眼裡的警惕之色越發濃重,直到李澈一步走過囚車,扶起了正要行禮的孫策。

孫策有些激動。

能讓主公這個雷打不動一年才出一趟門的人出半城來迎,四舍五入就是出城相迎了啊!

這可是大將才有的待遇!

孫策被扶起來之後,打了打腹稿,清了清嗓子,張開了嘴,準備用他六年私塾的文化水平來表達一下感動之情。

然而李澈不準備讓他說話,搶先開口褒獎了幾句,便再也忍不下去,匆忙道:“日頭正曬,回營說話。”

孫策的激動卡了一下,隨即理解地點點頭,跟在李澈身後。

不遠處的公孫瓚硬生生坐在囚車裡看完了這場略有些倉促的君臣相得。

公孫瓚有些懵。

這就是徐州的歡迎凱旋武將的方式嗎?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