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試在每個縣城都有考場, 基本上都是考四場或者五場,這個是可以由縣官來決定的, 他們戴河鎮的縣太爺的決定就是四場, 倒是免了考生們再折騰一次。
第四場考試的內容與前幾場都有些不同,背誦默寫在這一場不再重要,主要集中在經文、詩賦、姘文這幾大塊, 遇到什麼題目就得看縣官的心思了。
趙九福先翻開考題看了起來, 題目一目了然十分簡單, 《驥不勝其力》, 簡簡單單的五個字,但他們要寫出來的內容可不止五個字。
驥不勝其力出自《論語》憲問第十四, 原文應該是“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應該就是,“孔子說:‘稱千裡馬叫驥, 並不是讚美它的力氣, 而是讚美它的品德。’”
往後衍生一下,論語集注中尹氏曾經說過:“驥雖有力, 其稱在德。人有才而無德, 則亦奚足尚哉?”這話就直接將千裡馬拋開, 圍繞著人的品德來說話了。
趙九福估摸著縣官的性格, 對人的品德肯定也是十分看重的, 他略一思索就決定從驥,善馬名,一日能行千裡。然所以稱驥, 非以其力能行遠,乃以其德行調良,與人意相和諧。人之才德兼有,其所以稱必在德。然亦有無才之德,不能行遠,終是駑馬,性雖調良,不獲驥稱,入手,頌揚一下人之品德的重要性。
剛剛開始起草呢,趙九福忽然發現有人走到了自己的考棚前,縣試考場十分簡陋,考棚自然也是沒有遮擋的,但凡有人從門前走過都能看見。
但是這一次過來的人不是巡視的衙役,而是縣官帶著兩人慢悠悠的踱步,也不知道是不是趙九福的年紀在考場裡頭十分顯眼,他走到趙九福這邊就停了下來。
趙九福拿著毛筆的手微微一頓,這種時候他自然是不用起來行禮的,想了想全當是沒注意有人就在麵前繼續開始破題。
當年考試的時候,監考老師站在身邊的經曆也不是沒有,趙九福這麼一想反倒是淡定了,畢竟就算是縣試考不中,他已經拿到七千積分也已經賺大發了。
那縣官原本也是心血來潮才打算走一走看一看,畢竟這已經是最後一場了,再不看的話就得再等明年,要知道這是他在戴河鎮的第三年,明年還不知道在不在這邊了。
隻是他一走下來就發現不對勁,自己走到哪兒,哪邊的考生就哆哆嗦嗦的,似乎老鼠看見了貓似的,這還隻是縣試呢,一點兒也不夠大氣。
這位縣太爺自己也不過是舉人出生,但好歹是經過了縣試府試院試和鄉試的,對這些看見自己就哆嗦的考生一點兒也看不上,心裡頭覺得他們太過膽小,以後恐怕也成不了大器。
一直等他走到趙九福麵前,看著趙九福鎮定如常的樣子才停下了腳步,一邊是覺得驚訝,一邊是覺得驚喜,畢竟這孩子看著年紀不大,估摸也即是**歲的樣子,卻比隔壁那三十出頭的還要出息,能做到鎮定如常就不容易。
就如趙九福所想的,這位縣太爺出生一般,最是喜歡人根底紮實,思想和性格也十分傳統,在知道前兩場的第一名是以為八歲孩童的時候,這位縣太爺是有些不滿意的,心中暗暗想著八歲的孩子能讀過多少書,難道還能比得多讀了十幾年二十年的那些人?
他原本還想著到了第四場要不要壓一壓這孩子的名次,誰知道今日心血來潮下來走了一圈,倒是發現這孩子確實有自己的出色之處,至少這泰山崩於前而不懼的鎮定,就不是其他人可比的,相比起來倒是他之前有些狹隘了。
要不怎麼說對人的印象很重要,原先縣太爺覺得趙九福年紀太小不太行,一門心思就琢磨著壓一壓他的名次,如今見他施施然的模樣,又覺得分外合胃口。
這一站就是好一會兒,縣太爺忍不住低頭去看趙九福的字,雖說現在隻是在起草,但趙九福的字寫得頗具風骨,一看就知道沒少練習。
縣太爺越看越是滿意,一直到身後的衙役催他才繼續往前走,這走完了全場回過頭來想了想,還是覺得趙九福比較合胃口,人長得精神,字也寫得好,最難得的是沉得住氣。
等這位縣太爺走遠了,趙九福才微微鬆了口氣,他雖然不怕這種壓力,但有人盯著自己看總是不自在,現在倒是可以用心寫了。
等最後一場縣試結束,趙九福跟著考生隊伍慢慢走出考場,看著外頭西斜的日頭也忍不住歎出一口氣,忍不住有一種輕鬆了的心情。
“阿福,這邊。”這次陪著老趙頭一塊兒來的是趙老二,他這會兒也挺興奮的叫了起來,大約是常年住在鎮上的緣故,趙老二與幾個兄弟都不算太親近,但他性格其實十分不錯。
趙九福快步走了過去,趙老二自然不會跟趙老四似的把他抱起來,但也笑著拍了拍他的肩頭問道:“累了,快上車斜著,爹,你也坐著我來趕車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