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菜市口(1 / 2)

()文帝二十二年的這一場科舉舞弊案開始的蹊蹺無比,結束的也糊糊塗塗。

就在京城百姓熱熱鬨鬨的看狀元遊街的時候,在趙九福對顧家無比擔心的時候,沒過幾日朝中忽然傳來消息,禮部尚書,此次科舉的主考官居然也上書告老還鄉了。

趙九福是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的,顧老尚書告老還鄉的折子是在小朝會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直接遞上去的,皇帝隻是留中不發,言語不允。

但事已至此,趙九福暗暗卻明白這是顧老尚書的自保之道,皇帝一次不允許,後麵總會允許的,顧老尚書老了,他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雖然穩當,卻也太穩當了,不能作為利刃。

果然,很快顧老尚書就上書了第二次告老,皇帝還是留中不發,一直到顧老尚書上書了第三次,皇帝才一臉挽留的答應了下來,對顧家也頗有幾分賞賜。

但是與上一次朱老學士告老之後,留下來的朱家人升官不同,此次顧家人分寸不動,而禮部尚書的位置卻很快落到了曹懷明的手中。

曹懷明原本是禮部左侍郎,雖說升職為尚書似乎也合情合理,但其實朝中人人知道曹懷明與顧老尚書頗有幾分不合拍。

一個是穩紮穩打,隻希望安度晚年的老人,另一個卻年輕氣盛,較為激進的壯年官員,皇帝這麼一任命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幾分問題來。

而更加出乎所有人所料的是,曹懷明上任禮部尚書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徹查禮部官員,從上到下從頭至尾梳理了一遍,但凡是有瀆職之罪的都下了牢獄。

這些人裡頭不少人都是顧老尚書一手提拔起來的,一時間顧家門前車水馬龍,下來的人都是找顧老尚書說情的。

但彆人不知道此事的厲害,顧老尚書卻明白的很,舞弊大案沒有爆發出來,他能夠全身而退,顧家沒有收到波及,這樣已經是皇帝的仁慈,那些被下獄的人若是無辜,早晚都能出來,若是不無辜,他不責怪這些該死的人拖累自己就不錯了。

顧老尚書一貫在意人情往來,但這一次卻露出自己冷酷無情的一麵來,但凡是來求情的人都被他直接趕了出去,最後顧家竟是閉門不出,擺出安分守己的姿態來。

甚至中間一度顧行之也被下獄盤問,顧老尚書頂著老妻的眼淚愣是不讓人探望,一直到這件事塵埃落定,才主張讓小兒子遞上辭呈。

相比起朝中如今的大事,顧行之的辭呈幾乎是悄無聲息的被通過了,他很快就賦閒家中,這一次顧師娘不但沒有怪他偷懶無上進心,反倒是心有餘悸的高興。

隻因為此次禮部之中被徹查的那些人,竟然多多少少被判罰有罪,甚至還有兩人因為罪過太大判了斬立決,全家都被株連進去。

大周當今的皇帝並不是心狠手辣之人,這些年來京城安安靜靜,甚至連菜市口的鮮血都似乎洗刷乾淨了,但這一次這個地方又迎來了新人。

趙九福並未去看行刑,但從下人們的反應上來看也知道必定是血腥無比的,甚至來了這麼一出之後,工部的官員在衙門都認真了許多,似乎生怕呂靖來這麼一朝查到自己瀆職。

京城的百姓隻看見公布出來的罪名,但參與其中的幾人卻都知道這件事背後的真相,比如說顧家能夠保留下來,是因為顧行之提前做了搜檢,毀掉了那些不該存在的東西。

又比如皇帝大張旗鼓的讓曹懷明徹查禮部,為的既是這次會試的泄題一事,更有接受不了原本在他掌控之下的禮部居然出現了這種事情。

被殺的官員是不是無辜趙九福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此事絕對沒有那麼單純,隻是皇帝不知為何將背後之人隱藏了下來。

無論如何,顧家從上到下無一人損傷已經是不易,趙九福上門的時候,顧老尚書竟然親自向他作揖感謝,倒是讓他受寵若驚的同時有十分無奈。

等隻剩下師徒二人的時候,顧行之倒是笑道:“這下可好,你倒是成了我父親的座上賓。”

趙九福無奈的看了一眼促銷的師父,想到他已經賦閒在家,便不免擔心的問道:“此次的事情並未牽連到師父,您為何?”

顧行之倒是不大介意的說道:“那曹懷明與吾父曾有齟齬,我就算是留在禮部也不會痛快,反正顧家也不缺我那點俸祿,還不如索性在家吟詩作對,閒來無事就出去走走,反倒是比這幾年被官職束縛的時候好。”

趙九福想到他當年寧願去偏僻的鄉裡當一個訓導,也不樂意留在京城受家族親長的蔭蔽,倒是也能理解他的意向。

師徒倆說了一會兒,倒是顧行之對他多有擔心,拍著他的肩頭說道:“顧家此後大不如前,以前老師還能為你撐腰一二,以後怕是不能了。”

趙九福自然不會在意這一點,反倒是說道:“老師照顧我多年,能讓我反過來照顧也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