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喝完了三杯茶,皇帝才終於開口了:“明鹿,你說朕是不是一個好皇帝?”
趙九福不明白他為何如此發問,隻得如實說道:“陛下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從不奢侈浪費,在陛下的手中,大周朝蒸蒸日上,百姓們安居樂業,雖不能說百姓心滿意足,但富裕之地,百姓們衣食無憂,貧賤之所,百姓們也多能飽腹,這是古往開來絕難見的。”
“如今大周政簡刑清、愛恤名命、睦鄰安邊、省刑減賦,依微臣看,陛下這般的君王若是不能稱為好皇帝,那即使是堯舜禹也擔負不了這三個字了。”
趙九福這番話說得真心實意,說句實在話,當年他在戶部為大周賺錢,大部分皇帝都會喜歡,但這些年他在工部通常是花錢,花費的地方還是許多人覺得無用之地,但皇帝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光是這一點就極為難得。
正因為皇帝站得高看得遠,知道趙九福看似興師動眾花費錢財的工期,一個個完成之後能給大周朝注入新的生命,所以才會支持下來。
不說旁的,這幾年百姓們種田的速度和開荒的麵積都大大的增加,還不是工部日夜操勞折騰出各種工具來,更彆提修建的水渠和道路能富裕多少地區了。
聽了趙九福的話,皇帝的心情似乎好了許多,但喝了一口茶之後還是感慨的說了一句:“是啊,朕或許是一個好皇帝,卻注定不是個好父親,這一點,朕不如先帝。”
趙九福心思一動,便知道此次的事情恐怕是因為後宮的幾位皇子而起的,說起來如今大皇子已經快弱冠,這般的年紀自然已經是成人,一些原本不敢想的事情,現在也不得不想了。
不過皇帝說自己不如先帝,趙九福卻是不讚同的,先帝或許在皇帝麵前當過一段時間的慈父,但晚年的時候卻優柔寡斷,扶持幼子,以至於最後鬨出動亂來,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在先帝的眼中兒子是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卻是自己的皇位。
“陛下一直疼愛幾位皇子,多加教導,怎麼會不是個好父親?”趙九福說道。
皇帝卻搖了搖頭,看著趙九福說道:“朕聽聞明鹿教子,每日必定早起陪伴練拳,每晚必定考校功課,這才有令郎未滿弱冠即名滿京城的今日。”
趙九福的長子趙順灝如今已是舉人,若不是趙九福覺得他性子過於活躍不適合立刻進官場壓了幾年,恐怕現在就是進士了。
在京城,趙順灝文武雙全的名頭是十分響亮的,甚至還有人弄出什麼京城四公子的排行來,光是趙九福家中就占據了兩個名額,老大和老二,若不是老三年紀小,估計也能排上。
彆人不知道,皇帝卻是知道趙九福在三個兒子身上花了多少的功夫,彆人羨慕嫉妒趙九福有三個好兒子,卻不知道這個人公務繁忙之餘,每日也不往督促兒子勤學苦練,有一次他留趙九福到了半夜,據說他回家之後第一件事還是翻閱兒子的功課。
提起兩個兒子,趙九福心思一動,隻得笑著說道:“陛下日理萬機,微臣不過是看著工部那一畝三分地,自然還能擠出時間來盯著那三個混小子。”
皇帝笑了笑,他也是見過趙九福三個兒子的,混小子肯定是不混的,但人太機靈讓長輩操心倒是有的,就說趙順灝吧,年紀也小了聽聞也不肯成親,定親也不答應,咬死了要跟親爹一樣考中了狀元再談婚論嫁。
兩人打岔說了一會兒,皇帝的情緒緩和了許多,眉宇之間卻似乎有些猶豫,再三猶豫之後才說了一句:“明鹿,你說朕現在冊封太子有無不妥?”
趙九福心頭一跳,連忙說道:“陛下諸位皇子皆是人中龍鳳,太子一事陛下自有定奪,若是陛下覺得不妥,那便再看看,若是陛下主意已定,那也是大周的福分。”
皇帝挑眉看著他,半晌才笑了一聲說道:“如今你也學得滑頭了。”
趙九福苦笑不已,這可是儲君大事,哪裡是人臣可以隨便摻和的,實際上他覺得皇帝想要立的太子,估計也隻有大皇子一個,畢竟這可是皇帝的嫡長子,這些年來雖沒有皇帝這般聰明剔透,但也不是個蠢人,沒理由越過這位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任選他人。
果然,皇帝接著說道:“這些年是朕想茬了,太子之位懸而不決,不一定能讓人錘煉成鋼,也會讓人長出不該有的心思來,反倒是讓兄弟失和,父子成仇。”
“既然明鹿在此,不如就由你來為朕擬旨,冊封大皇兒為太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