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狹窄的樓梯一步一步往下走,當他們走到某一節台階的時候,不知道觸發了什麼感應裝置,燈光從他們頭頂開始,一步步向內延伸。眼前的視野變得一片明亮,整個地下空間完整地呈現在新海空的眼前。
這是一個通體純白的空間,天花板、牆麵以及地麵幾乎是一個顏色。極具科技感的內部和它實際所在的教堂形成了強烈的割裂感,任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外形驚悚的哥特式教堂底下,竟然有一個如此巨大的現代科技實驗室。
而這個實驗室內部,此時空無一人。
這個實驗室現在雖然沒有投入使用,但絕對有人在定時清理。雪白的地麵一塵不染,散發著金屬光澤的冰冷機器,靜靜地停留在他們所在的位置。
琴酒為什麼,要帶他來一個實驗室?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非要再來這裡一遍,這個地方已經沒有投入使用了。”
琴酒掃視整個實驗室一圈,麵無表情的開口說道:“當時所有的實驗資料全部都存在裡麵,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沒有人動過。”
再?
為什麼會說是“再”?他曾經來過這裡嗎?
不過,實驗資料......
新海空的眼睛亮了一下。
琴酒口中的實驗,該不會就是組織一直以來想要追求的那個東西吧?在原著當中,連載了那麼多年都始終沒有觸及這個實驗的本質,永遠都隻是透過那些謎語人之口,說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眼下,他真的能夠接觸到這個實驗的本質了嗎?可是連原著的漫畫都還沒有完結,他該怎麼應對這個最終的計劃呢?
黑發青年的臉上閃過一絲好奇,他朝前走了幾步,視線從身邊的一台台機器上掃過,最終落到了他正對麵巨大的櫃子上。
“你——”
還站在原地的琴酒看到新海空的背影時,忽然開口,語氣少見的有些遲疑。
“嗯?”
“沒事。你自己看吧,我去外麵等著。”
銀發青年匆忙地轉過身,過大的動作幅度使得他寬大的黑色外袍微微揚起。
?
新海空的腦海當中充滿了問號。
都已經把他帶進來了,這裡又沒有其他人,隻有他們兩個,琴酒為什麼一定要在外麵等著?是不想和他在一個空間裡共處?
還真是老大哥的心思你彆猜啊......
新海空抽了抽嘴角,有些無語的轉過頭來。在這種距離組織最終秘密隻有一步之遙的時刻,他當然也不會分出太多心神去關注偶爾鬨彆扭的琴酒了。
他慢慢靠近那個裝著那個巨大的玻璃櫥櫃,這是整座實驗室裡唯一一個稍具有陳舊的年代氣息的東西物件。可以看出,這個東西至少在十多年前,應該就已經擺在這裡了。
說實話,一路走來,整個教堂內部的防守並沒有非常森嚴,又或許外麵其實有很多的安保人員,隻是他沒有注意到而已。但他總覺得,這個地方更像是一個被廢棄了的實驗室,隻是偶爾會有人來這裡定期打掃而已。
在這個地方,真的會有很重要的資料嗎?
新海空沒有抱太大希望,他直接打開了玻璃櫥櫃的櫃門,從裡麵並排立著的一大堆文件當中隨機抽出了一個。
暗黃色的紙張第一麵上,端端正正地打印著幾個鉛字——《第14次實驗報告》
還真是實驗報告?
新海空心中的期待值瞬間被拉高,但這份沉甸甸的期待在他翻到第二頁時,又被猛地戳破,漏了個乾淨。
因為在這份實驗報告的第二頁上,在一片空白上方,還浮著一個巨大的、用紅色印章蓋出來的印記——“實驗失敗”。
這個實驗報告竟然隻有短短兩頁,第一頁記錄次數,第二頁簡單地寫了四個大字,“實驗失敗”。
在正常情況下,就算這一次實驗失敗,也應該會留下關於實驗過程的記錄以及實驗失敗原因的推測,怎麼會如此簡短的隻留下“實驗失敗”呢?失敗的結果是什麼?他們做的到底是什麼實驗?到底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如此簡短的記錄?是原本的實驗報告被人拿走了,還是這件事本身就沒有被記錄下來?
新海空不死心,他把這個實驗報告塞回原本的位置,正準備去拿旁邊的一份文件,視線一轉間,竟然發現這個實驗報告好像就是按照數字順序排列的,也就是說,第十四份實驗報告剛好擺在第十四個的位置上。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一排總共有十八個文件,每一個文件有厚的也有薄的。新海空猶豫了一下,懸在半空當中的手最終伸向了最左邊的、同時也是最厚的那個文件。
《第1次實驗報告》
說是厚的,但這份文件比起其他的文件也就多了兩張。第二頁是一張巨大的照片,看上去應該是被實驗的對象,是一個十七|八歲左右的歐美男性,照片的正下方寫了一個“A”字。
第三頁是一段心率圖,那根折線在幾度波折之後,最終走向了平緩。
最後一頁還是那個熟悉的“實驗失敗”。
這一係列實驗報告都沒有注明時間。實驗失敗,到底是什麼時間的失敗?
是十八、九年前宮野夫婦在組織製造“銀色子彈”時期的失敗,還是灰原哀研究A藥時期的失敗。
現在的時間線是兩年前,這個實驗室看上去已經廢棄了一段時間,再結合琴酒說他曾經來過這裡,基本可以排除這是灰原哀來研究A藥時期留下來的實驗記錄。
......所以,這是組織十八年前“銀色子彈”時期的實驗資料嗎?
但按照原著當中的記載,宮野夫婦當時所在的實驗室遭遇一場巨大的火災,大量的實驗資料都被銷毀。而眼下這個實驗室根本沒有留下任何火災過後的痕跡,實驗資料也非常完好地保存在書櫃當中,除了數據很少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疑點。
新海空一邊在頭腦當中思索著,一邊手上並沒有停止繼續搜尋的工作,他按照實驗次數的順序翻開每一份文件。
“實驗失敗”、“失敗”、“失敗”還是“失敗”。
在這些實驗記錄當中,這個實驗似乎從來沒有成功過,而且每一個實驗體最終的結果都是走向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前麵的這些實驗資料,幾乎每一個都配有實驗對象的照片。這些人基本都是十七|八歲的青少年,從種族和國籍來看,既有歐美那邊的人,也有亞洲、非洲的人。每一張照片下麵都用字母編號作為排序。
字母。
青少年。
電光火石之間,新海空的腦海當中突然浮現出一種新的猜測。
這種猜測極其離譜,完全脫胎於幻想當中,沒有任何根據,但是意外地符合此時此刻的情景。
他越過中間剩下的幾份文件,直接把手伸向了第13份文件。
《第13次實驗報告》
暗黃色的老舊紙張被慢慢翻開,露出一張占據了一整張紙篇幅的彩色照片。
照片上是一個亞洲少年,他看上去顯然要比前麵所有實驗對象都要小。這有可能是亞洲人臉型本身的特點,也有可能是因為他確實沒有達到十七|八歲的年紀。
這是一個看上去隻有十五、六歲的少年,黑色短發,膚色偏白,琥珀色的大眼睛有些無神地望向鏡頭。他身上穿著一件非常單薄的棉麻襯衫,襯衫的左邊仿佛還隱隱約約寫了幾個字。
照片的正下方,端端正正的寫著一個他極其熟悉的字母。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