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村中閒話27(2 / 2)

這念頭,在五天後,家裡麥子碾出來,揚了麥子皮,淨麥子,麥秸稈紮好堆在柴房。每天白天曬,晚上要收回糧庫,怕夜裡下雨。一批一批來,到了第五天,去年麻袋不夠用了。

黎大:???

黎周周也懵了。

今年麥子收量和去年差不多,但碾麥子、揚麥皮時候,父子倆能感覺到,今年好像麥穗結實飽滿許多,所以乾時間比去年長了一天,但心裡高興啊。

這都是糧食,都是銀錢。

可現在麻袋都不夠裝了,這可是去年裝麥子麻袋,黎周周檢查過晾曬過,沒錯呀。

“周周去買麻袋,不成還是我去一趟。”黎大心頭血熱,糧庫柴房還有一半沒弄乾淨,這麻袋就沒了?那今年收成——

黎大想都不敢往猜那處想,火熱朝天拿了錢,趕緊去鎮上買麻袋。

來回沒停歇,黎大買多,等到家是夜裡,村裡也沒人瞧見。黎大心裡火熱,吃了飯就歇,第二天天不亮起來,就等著碾麥子揚麥皮,裝袋子。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終於裝完了。

整個側屋糧倉,堆得麻袋整整齊齊摞著。

這大麻袋包一百斤一包,家裡麥子是九畝,往年一畝地不足二百斤,就是個一百八一百九樣子,顧兆按二百斤算,那就是十八包。

“哪裡那麼多,往年十五包、十六包都算好了。”黎周周嗔著相公說。

顧兆笑著撒嬌,“這不是咱家今年收成好嘛。”

如今黎家糧庫,堆了整整三十七包。黎大嘴上說麥子還得再曬曬,到時候量要少,可臉上褶子都笑開了,後頭再曬,再脫水分,那也就是少個一袋半袋量,難不成還能少一半?

這就放屁了。

第二天吃早飯,顧兆發現爹看他目光十分慈愛了,還讓周周每天給他煮蛋吃,說要補補腦子。

原話是:“周周,你給兆兒多煮煮蛋補補腦子。”

從顧兆到兆兒,隻需要糧食翻倍。

顧兆:……頂呱呱。

黎周周也笑,滿聲答應,不僅給相公多煮了個,給爹也多煮了個,爹也辛苦了,多補補。

乾完是沒間隙,歇都沒歇,黎大去地裡種黃米,都哼著小調子去。

顧兆說麥秸稈燒了成灰也肥田。黎大半點生疑都沒有,找了天沒風日子,如今家家戶戶地裡都收了,隻剩麥茬,再或者就是花生豆子一兩畝。

家裡種黃米田不能挨著王家田,黎大找了中間位置兩畝田,開始燒麥茬,拿著鐵鍁守著,一有不對就拍滅。

剩下不急,先把黃米播了再說。

家裡頭,黎周周便每天再把收起來麥子曬一曬,然後裝袋。顧兆是撐袋子口,戴著簡易版自製口罩——家裡揚麥子那段時間,顧兆弄了個,後來黎周周手巧縫了三個。

這樣遮蓋住摳鼻,不嗆人。

終於到了七月初,家家戶戶麥子都拾掇好了,村長挨家挨戶登記收成上多少稅,等稅官下來一一核對、檢查好有無陳糧、黴糧,以次充好要罰。檢查完了,這才由村長和每戶男人護著送到鎮上。

鎮子管轄周邊十來個村子,排著隊,由村長交涉確認,每家每戶男人確認按指印,稅就交完了。

這天村長來登記,黎家有人,院子門敞著沒關。同村長來,還有同村幾個好奇,想看看黎大家這田收成咋樣,當初長地裡時瞧著是比他們家好,穗子結實沉甸甸,可真咋樣還要瞧一瞧。

堂屋桌子擺院子裡了,方便村長寫字登記,黎周周上了涼茶。

“咋樣啊黎大,你家田今年可是上肥了,不能比我家還不成吧?”

黎大笑嗬嗬,高興著呢,也不藏著掖著,掖不住,跟村長說:“今年收成好,九畝田,一共三十六石。”

“啥!!!”

村長剛進口涼茶聽見黎大報數字都噴出來了,眼睛瞪得圓,連嘴邊水漬都沒功夫擦,“啥?多少石?你可彆亂說。”

“亂說啥,我說得多了,上也多,沒說沒了麵子坑自己。”黎大直說,指著糧庫,“不信瞅瞅啊。”

同行來坐不住了,真有三十六石?

他家地今年收成好,也不過二十石,這還是種了十一畝地,黎大三十六石,九畝田就出來了?

幾人齊齊往糧庫走,黎大將門大開,說:“數數,好好數數,我黎大啥時候說過騙人?”

這倒是。可三十六石啊!這祖祖輩輩整天紮地裡頭老莊稼漢,也沒見過九畝田出這麼多。

一遍一遍數,還有人不信邪,問:“真九畝田?不是十五畝?”

“我家旱田一共就十畝。”黎大一口牙笑高興。

那是,誰家多少田,村長都記著,地也那村裡都能瞅見,不會拿這個編。

那真真是九畝田,三十六石?

“我老天爺呀。”數回來村長直念叨,三十六石九畝地,三十六石九畝地。

坐都坐不住,幾人就站在桌邊說話。

“這咋種啊?雨水足,我一畝地算下來也是一石八鬥。”

哦,一百八十斤。

顧兆也出來了,去了灶屋,門敞開著,聽爹和幾位聊。爹是真開心,臉上笑就沒停過,不過也是,他現在都晉升了,兆兒!

院子聲響亮,黎大是真高興,哈哈哈笑個沒停。

黎周周在灶屋跟相公小聲說:“我從來都沒見過爹這麼開心。”

“糧食多爹當然開心。”顧兆說。

黎周周抿著嘴笑開心,“也不全是。”卻沒說明白。

黎家招了個讀書郎當贅婿,雖然顧兆琢磨出了爐子,在村裡名聲能略微好一些些,但那都是在婦道人家口裡,男人們還是瞧不上顧兆,嫌顧兆乾屋裡人乾活,不像個爺們,給男人拖後腿了。

還說顧兆沒力氣,下不了田。

這些風言風語,黎大都知道,人不明說,偶爾玩笑說兩句,你家那贅婿一天割了半畝沒?這你以後老了乾不動了咋使?

黎大不可能聽見不合心意就打過去,那成什麼樣了?還在村裡過日子不?

可如今不同了,他臉上有光,顧兆給他、給黎家漲臉了。

他家沒白花十八兩,他家周周才不是沒人要隻能挑瘦弱。

“肥啊,不是都說了嘛,我哥婿兆兒看書琢磨出來肥料,好使吧?當初我給田裡上肥,村裡家家戶戶都可看著呢,你們問我說了,沒藏著掖著……”黎大高興震天聲。

屋裡被cue到兆兒:……

臉上也露出了笑。

爹還挺可愛。中年男人高光時刻,麵子有了。

外頭幾人,連著村長這會都拉下臉好聲好氣求問黎大說詳細些,還有人自認說當初不對,真是看走眼了,誇了又誇黎大顧兆,連著黎周周都誇——會挑哥婿,眼光好使。

“人讀書人腦子就是比咱靈、好使!”

黎大受了誇,心裡壓著氣也沒了,通體舒暢說了一通‘肥料經’。

“這就成啦?這麼簡單?也不費啥錢?”

黎大:“費啥錢?尿你家沒有?豬屎雞糞你家沒有?今年地裡收麥子稈可千萬彆燒了,等來年做肥料——”

話還沒說完,有人一臉肉疼拍大腿,“糟了我家婆娘最近燒飯隻逮著麥子杆使,誒呦我趕緊回去一趟——”

“乾啥呀,這會都過了飯點,不急一時半會。”黎大還沒說完,哪能讓人走,叫了回來繼續說。

村長本來登記完黎大家,還要去彆家,愣生生沒走成。

因為黎大說完,顧兆出來了。村長幾人這會看顧兆,那就是看文曲星下凡——對莊稼漢來說,能提高地裡收成,可比隻會寫看不懂文章讀書人要強不知道多少。

顧兆叫了叔叔伯伯,然後又是一記驚雷。

“如今稻子種上了,冬日裡琢磨肥料時,最先想了一種適合水田上肥,不過這個要花錢,當時家裡緊,先緊著麥子來。”

這話一出,幾人同時震住了,還是村長先反應過來,讓顧兆坐著慢慢說,怎麼弄、花錢是花哪裡,收成能不能和麥子一樣也翻一翻。

黎周周上了茶水,讓叔叔伯伯坐著慢慢說。

他就說,上次遇到了石粉,相公問了地址後一直沒去買,原來在這兒啊,要是村裡一起買,那可不便宜許多了?

顧兆三兩句說了,“這種法子我是書上琢磨出來,還沒試過,就跟我家麥子一樣,當初也沒想著有這麼個收成,也是爹和周周不怕費力,信任我才做成。”

“我也沒法保證收成能翻一翻。”

“錢是買石粉錢,我打聽到了,一袋半石二百三十文,要是買多了指定會更便宜。這個不急,買回來還要在加工——就是在做一做。”

顧兆站起來,給村長行了書生禮,拱手作揖。村長臉上也是有麵,被讀書人這樣尊重禮代,語氣更好了,讓顧兆有啥話直說。

“我家今年第一個上肥,當時也不敢保證說指定會收成好,先自家試試。如今好了,自然不會藏著掖著,旱田肥如何上、如何做,原原本本教大夥,不藏私。”

“爹和周周都是西坪村人,我如今上了門,也是黎家一份子,也是咱們村裡一員。這麼多年來,爹和周周總有困難時候,多謝村裡人搭把手說句好話,不能我一家田肥了,收成好,應當大家夥一起。”

顧兆說村長老淚縱橫連連說好孩子,黎大你家哥婿好啊。

“王大伯誇讚了。咱們再說水田肥,因為也是第一茬還沒弄,我們摸不清狀況、產量,會不會好使,對著稻子有沒有害,這都不知道,所以還要王大伯跟村裡人說清楚,有今年想一起上肥,上我們家來,怎麼買料、怎麼做肥,我教。”

“咱們統一著來。”

村長連連拍手說好,就是其他幾位聽完都心裡愧疚,當初心裡瞧不起顧書郎,背地裡還說了,如今真是沒有臉了。

人家還想著村裡呢,帶著大夥一起。

有些人家田裡多收成一鬥,都舍不得說怎麼種。

等黎周周送幾位叔伯出去,天已經麻黑,錯了晚飯時間,不過黎大舒坦,比吃了仙丹還要舒坦,半點都不餓,笑嗬嗬說不急,慢慢做。

黎周周也高興,麻利去熬雜糧稀飯了。

顧兆在堂屋跟爹說:“爹,您不會嫌我今個搶話多嘴吧?水田肥料那事,沒先告訴您……”

“你這小子,機靈,腦子好使。”黎大說話是語氣親昵,真當親兒子了,還拍了拍顧兆肩膀,說:“田就在那兒擺著,咱家收成也藏不住,我也沒想藏肥料,不然明年咱家地裡莊稼就要遭殃了。”

“日防夜防,難不成還要住在莊稼地看著不成?”

村裡眼紅收成,你不說藏著,那指定要壞了你家地。

“水田肥料這事,你跟村長說了,這事大,又是花錢買料,又是新一茬,咱自家地種壞了些沒事,咱咬咬牙少吃一口能扛過來,彆人家不成。”黎大搖頭說。

顧兆應是:“爹說得對。當初上旱田肥,那是糞水、草木灰,沒啥新奇,如今要石粉,家裡田咱們能說,要是村裡其他人瞧見咱家麥子收成好,偷摸著學也做水田肥,那壞了地,可真要罵咱家了。”

“不如乾脆由村長出麵,話說清楚,想做就來,怕危險再等等,等到今年收成好壞,明年再說。”

還有一點,顧兆在村長跟前說這話,也是想給黎家在村裡落‘權威’,村長心動是指定要做肥,哪怕家裡水田不敢都上,也要拿幾畝試試。村長出麵,信黎家、聽黎家,對著黎家好脾氣,慢慢,黎家在村裡就有說話分量,有地位了。

之前黎家因為就一個哥兒,雖然黎大有本事,可終歸到底是被村裡人瞧不上,沒有說話分量,邊緣存在,背後婦人都能編排說嘴。像是張家田氏那樣。

在現代,同一小區家家戶戶關起門來過自己日子無所謂,可在村裡這個人情世故極深地方,有說話分量、有地位,真是一件很重要事。

顧兆不當聖父,不能白儘心儘力給村裡人說肥料,手把手教,圖啥?就單看王阿叔,在王家不也是儘心儘力伺候公婆,往死裡乾攢錢,可落到什麼好了嗎?

公婆瞧不上,男□□打腳踢,村裡人說可憐、人好。命苦。

有啥用?

得自己立起來。

顧兆要讓黎家,黎大家立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