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納采問名(1 / 2)

大齡皇後 故箏 7685 字 3個月前

第四十七章

禮部官員上門停留半日,略作指點, 便退下離去。

劉嬤嬤道:“當是皇上特地安排的。”

李天吉差來的下人, 雖然個個都是機靈人物, 但他們誰又接觸過皇上大婚這樣的大事呢?莫說他們了。李天吉恐怕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自然,便需要禮部從旁協助了。

楊幺兒仰頭望去,便見高掛起的燈籠,底下垂著金黃的穗子, 甚是漂亮。

她是見過這等情景的。

在家的時候, 隔壁院子裡就掛過這樣的燈籠,不過比這樣的要醜些,要小些,也要少些……隻有一個, 還是兩個……楊幺兒是記不大清了。

她從前呆呆坐在院子裡,不能邁出去的時候, 瞧見燈籠, 便是除飛過的鳥兒外, 最有意思的東西了……那幾乎成了她腦海中牢牢鐫刻的一抹亮色。

可現在,好像燈籠都變得不值一提了。

這裡好多呐。

楊幺兒抻長了脖子。

見她瞧得久了,劉嬤嬤便讓人取了個燈籠來給楊幺兒把玩。

可燈籠實在太大了,楊幺兒拎在手裡,燈籠都頂到了她的肚皮上。於是隻玩了一會兒,她便回去寫字了。

她走到了門檻邊上, 突地想起了什麼似的, 回頭盯著劉嬤嬤道:“留著。”

劉嬤嬤已經熟知她的性情, 立刻便明白了她的意思,笑著點頭道:“好,留著,給姑娘留著。”

楊幺兒便去了書房,接著寫字去了。

她也不是日日都愛在外麵玩兒的。

……

皇家納采問名,需遣告天地宗廟。

此事自然不得假手於人。

待問詢過禮部後,蕭弋便換了一身衣裳,前往遣告天地宗廟。

蕭弋直太廟中殿,拜過了先祖,而後緩緩走到了惠帝的畫像前。

惠帝畫像是在他壯年時繪下,但縱使是壯年,他發間也多見白,眉眼唇邊更多是細紋,他的眼底不見慈和不見威嚴更不見一絲喜樂。

惠帝是極瘦的,裝在畫像之中,竟顯得與周遭有些格格不入。

蕭弋興許是遺傳自他,乍看上去,身形也是分外的單薄。

但他單薄的身影在殿中拉出長長的影子,竟有幾分威勢。

蕭弋屏退了左右,宮人們莫敢不從,轉眼殿內便隻剩下了他,同那牌位前的嫋嫋青煙。

他在殿內轉了個圈兒,嘴角竟是漸漸牽起了弧度,露出了笑容來。

“父皇,兒臣要大婚了。”

“兒臣與你不同,兒臣的眼光是極好的,不會似你那般,錯將魚目當明珠,錯將假情作真意。”

“兒臣更不會似你那般,連爭都未曾爭過,便認了輸……”

他立在畫像前,定定看著畫像上的人,目光沉沉:“父皇,彆過了。”

他繞了個彎兒,走到了左邊夾室內,夾室內設神椅、香案,還放有牌位。

蕭弋伸手從牌位後頭,摸了個匣子出來,他打開匣子,便見裡頭盛放一顆懸珠,光芒奪目。

這是惠帝生前所留。

他死時,道淑妃李氏死時,讓蕭弋追封她後位,將其牌位並入太廟,這顆懸珠便隨她一同葬下。

這懸珠是有來曆的。

大晉朝開國皇帝晉高祖曾出過海,那時晉高祖尚是一介村夫,出海後曆經萬險,最後從異國族人手中得到一顆懸珠,這是他一生中所見到的最好的東西。

晉高祖將懸珠隨身攜帶,之後更是眼界開闊,漸漸有了大抱負。

等回到中原,不久他便聚集與他同生共死的船員,連同老家健壯的鄉民們,造了反,在亂世之中殺出了一片天……

此後這顆懸珠被晉高祖作聘,迎娶了敏恭皇後。

於是從此開始,但凡天子納後,都會以此為聘。惠帝未立後,但他寵愛淑妃,奈何受製朝臣,彼時李氏宗族勢力未到如今的地步,惠帝叛逆心起,一心隻拿淑妃當皇後。

待他死時,惠帝一心憤懣,便告訴蕭弋,要讓懸珠隨淑妃,也就是如今的太後下葬。

可她……

也配?

蕭弋嘴角閃過譏諷笑意,隨即將那匣子放回,懸珠卻是放在了自己的袖中。然後他才不動聲色,大大方方地走了出去。

……

遣告天地宗廟後,備馬、甲胄、妝緞、蟒緞、閃緞等……抬至太和殿丹陛之上,丹墀之下滿朝文武陳列,蕭弋當廷命正副使,領內務府,抬采禮往楊宅而去。

這一日,隊伍浩蕩,氣勢恢弘。

就這麼自太和門,一路抵了楊宅大門。

路上閒雜人等不得靠近,因而並無多少人圍觀,隻是天底下人大都是八卦的。消息飛快地傳了開來,眾人都在等著瞧,等著瞧那禮停在哪家門前。

“不是說新後乃是岷澤縣的一個鄉野姑娘嗎?”

“是啊,這不是欽天監卜卦所得嗎?怎麼還如此大行納采禮?那鄉野姑娘何來府邸?中間種種該直接省去才是吧?”

“你懂什麼?若是省去,方才不合規矩。”

“隻有將諸多規矩大禮,一一行過,方才以示皇上的重視啊……”

閒雲樓內,眾人喝著酒,閒談幾句,仿佛自己便身處宮中,自己便極為了解皇帝的心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