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距離周六日越來越近,陳滄感覺自己的的任務也越來越繁忙起來。
《胸外科年鑒》的主編和陳滄聊了一段時間,希望可以對陳滄進行一次專訪。
聽見這個消息之後,陳滄本身是沒有任何意見的,但是……
這個月陳滄的檔期基本上已經滿了!
這周六日是孫廣宇舉辦的消化沙龍,下周六日是國家組織的基層急診胰腺手術知識提高培訓。
再過兩周就是前往美國參加梅奧的消化道功能的會議。
陳滄最近是真的很忙。
所以隻能往後推。
不過,讓陳滄好奇的是,對方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反而覺得理所當然。
看來,名人的時間真的不是自己的時間啊。
晚上回家以後,陳滄開始打開電腦把腦海裡關於腔鏡使用技巧進行製作大綱。
前段時間的論文早知道陳滄就不去花費那麼多時間發表了,畢竟這麼多學生呢,陳滄想著找個時間去讓這群人每個人都寫一篇論文,不同角度和側重點分析一下手術術式。
現在陳滄明白為什麼那些大牛們那麼多論文了,肯定不是自己寫的,他們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啊。
都是有自己的團隊的。
《腔鏡使用技巧和指南》這本書其實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多,因為腔鏡也分為腹腔鏡、胸腔鏡……等等,不同的手術肯定是需要不同專業的人才進行參與的。
但是,與其貪多嚼不爛,倒不如認真的做好一樣。
就是腹腔鏡的使用。
最好是圖文並茂的,每一個技巧附帶有手術圖。
這樣學習起來更加方便一些。
不過這麼多主編副主編編委什麼的,工作肯定不能自己一個人乾啊。
陳滄決定先把整體的脈絡整出來,做好詳細的分工,最好是在這次沙龍之上,成立專門的編委小組。
然後把那些具體的工作和畫麵讓這些編委來完成。
其實,編書是個大工程!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
曾經一本書寫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那些名家醫案都是自己一筆一劃寫出來的。
但是現在呢?
基本上你能看見的一些某某教授的書籍,全都是學生製作的。
甚至就是從幾本書來東一段、西一段湊出來的。
這個社會,真正能夠沉下心來搞學問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出書論著在這些人眼裡是一件大事兒!
可是,現在很多人眼裡,出書已經成了一種鍍金。
甚至各大期刊和平台開始公開“征收”一些“副主編”“編委”的位置。
文化和學術已經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成為了一種“交易的產品”。
陳滄雖然比不上那些大家,但是也希望,這本書寫出來是真正有用的,而不是鍍金的。
是可以當做很多外科醫生的腔鏡指南的!
陳滄忙的時候,秦悅也不打擾,就拿著書自己看。
陳滄花了一晚上時間,把腦海裡東西梳理了一遍,整理好的大綱。
首先,第一卷是腔鏡的使用指南,普遍使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