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陳滄每天都要去看一趟姬駿,看他的各項體征恢複如何!
周三的時候,吳同甫在內十幾個人都到了監護室內,此時此刻,手術已經過去了十天。
姬駿的情況大幅度好轉,整個人精神狀態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恢複,手術後遺症不是沒有,但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總而言之,手術很成功!
姬駿的手術成功,給了所有人極大的鼓勵!
而這個時候,吳同甫連忙和肖潤芳取得聯係,儘快審批通過,開始臨床手術實驗。
第二天的時候,陳滄的課題終於通過了。
一億的院級課題被國家衛健委和科技部審批通過,允許開始臨床試驗。
這一消息一經公布,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無數人開始紛紛關注起來。
而就在這個時候,陳滄也帶著成員們正式開會,公開向社會招收臨床試驗者。
急救中心的心外科和普外科共同提供出20張病床用於臨床試驗使用。
這個課題的舉辦,讓吳同甫意識到一件事兒,首都急救中心似乎一直以來缺乏科研的發展和基地的建設。
若不是陳滄的出現,吳同甫一直停留在急救中心的職能上麵。
而忽視了一個醫院核心競爭力想要發展,就離不開臨床科研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急救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這些領域似乎都顯得十分單薄!
當天上午,首都急救中心的官方網站上,這個公開向社會招聘的消息得到了廣泛關注。
而這個時候,於婉恢複的已經很好了,她當即把這個消息分享到了他們馬凡人的群裡。
對於首都急救中心,大家還是比較信任的,畢竟作為國家級醫院,不可能欺騙患者。
再加上姬駿和於婉的幫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報名。
當然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個報名的患者都可以通過審批計入實驗組。
這還需要對參加者進行篩選。
當然了,篩選的條件中,比如要符合病例納入標準。
於是,最近幾天內,陸陸續續幾百號馬凡患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首都。
說實話,大家都有些忐忑不安。
畢竟是臨床試驗,者就意味著肯定會有比較大的風險,起碼是要比正在開展手術的醫院的危險性要高的。
其實並非如此!
但是卻也沒辦法解釋。
所以,大多數有經濟實力的患者,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他們希望等待這一批實驗者有了結果以後,再決定是否在急救中心進行手術。
不過,首都急救中心進行這樣的大規模招收患者,也很快觸動了一些專家和醫院的利益。
於是一個個開始站出來,對著那些馬凡患者進行宣傳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