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店裡賣的糧食主要是麵粉,用蛇皮袋裝著的,外包裝蓋的戳印簡單粗暴,一個‘金’字下方是交錯的兩把彎刀。這個印戳比溫融的大,同樣是黑色的。
糧油店老板介紹說這是本地‘金家莊園’產的小麥,顏色比彆家白,味道也更好。
溫融又看到其他蓋著不同戳印的麵粉袋,這種簡單的黑色印戳看來是這裡人的包裝習慣。
“金家的小麥一袋一百二髓幣,其他家的相同重量隻要一百髓幣,還有更便宜一些的九十髓幣,但比較粗糙,是灰得發黑的麵。”老板見溫融帶著幾個孩子也沒給他開高價,尤其看到了次郎,更不敢開高價。
這裡普通人家的孩子和‘幽蘭坊’的孩子之間,還是很好區分的。次郎他們經常在這附近溜達,一般老實人家都不願意招惹他們。
“那就金家的來一袋,最便宜的來一袋吧。”溫融看了一圈做了決定。
這樣一袋麵粉並不重,統一十五公斤。這次先買兩袋回去嘗一嘗。
阿禾扯了一下溫融的手,買一袋就夠了啊。
溫融安撫地拍拍他的手。買回去自然有用。
老板見溫融豪爽,便也大方,送給了他一小包芝麻當添頭。
溫融想到他家裡還在做的小實驗,“老板這裡有種子賣嗎?”他問。
“種子?”老板愣了一下,有些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敷衍道,“我這兒可沒有那些東西。”
溫融還想說什麼,次郎拉住了他,“我知道,我帶你去。”
覺察到種子的問題可能有些不對,溫融便不繼續追問,轉而問了油價。
這裡的油隻有一種,看那塑料壺上蓋了好幾個印戳,其中一個還是藍色印戳,溫融仔細分辨了一下,藍色的上麵印的是‘尼夏城進出口貿易局’。
“這是從‘北湖城’運來的,他們那裡產油,運回來的運費都要不少錢呢。”老板見他感興趣便開始推銷。
一問價格——二百髓幣一小壺。
這價格讓幾個孩子咋舌。這一個壺也就和他們隨身攜帶的水壺的容量差不多吧,頂多能裝一升油。
油比糧貴,在哪裡都是相同的。
溫融還是拿了
一壺。老板高興的再送他一小包的芝麻。
出了糧油店,次郎的嘴巴就沒合攏過,“你可……真敗家。”
前幾天才買買買了一大堆,這次又是買買買。他比他認識的幾位姐姐還能買東西呢。
“這才哪兒到哪兒?”溫融摸一把他的腦袋,“帶我去買種子的地方看看吧。”
“賣種子的可不好找。”次郎四下看了一圈,小心對他說道,“你彆在問彆人這個問題了。”
“是禁止販賣嗎?”溫融跟著壓下聲音問。
“也不是。隻是這裡大部分的種子隻有莊園裡才有,能擺出來賣的一般不是外麵撿的就是裡頭偷出來的。”
溫融理解了。原來是是稀罕玩意兒。
“這裡一般人不會買土地,以前是沒有大莊園主那種本事從彆處買良土,種不了東西,也就不會留種子。”次郎加緊解釋著,“不過我聽說近兩年城外村莊裡有的私人會從黑市上購買良土,在自家院子裡開墾一小塊地種東西的,大多數就是自己種些菜。現在沒有以前那麼嚴格了,能種出東西也沒人會管,甚至有些鼓勵大家自己開墾的意思,但有錢有膽買土回來開墾的人還是不多。”
說到菜,溫融眼前一亮,“這裡有賣菜的嗎?”
“當然。”次郎覺得這個問題有些怪,“有專門種菜的莊園哪,就在城外不遠。每天天不亮就往城裡送菜,不過,基本送的是富人區的超市和大集市。菜販們從那裡買了挑著擔子沿街賣,價格稍微高一點。一般自家種的菜多是在街邊擺個攤賣了就收,南城那邊就有專門賣菜的攤位,隻是數量種類都少,能弄到良土的基本都種糧食,能填肚子。一般人家裡也想吃菜,可是賣的人少啊,聽說南城那裡賣菜的去了很快就會賣光,比賣糧食還要賺呢。”次郎說著舔了下嘴巴,“可惜我連麥餅都吃不起,隻吃過一次菜,是秋蘭給的。”
溫融了解了,看來還得去集市、超市裡逛逛。
“集市我們可以去,但富人區的超市進不去。”次郎繼續說著,“聽說那裡麵有好多從彆處運來的好東西呢,有些我們聽都沒聽說過。”
“富人區在哪裡?”溫融問。
“就在北上城啊,北上城一整片區域
都是富人區,那裡的房子都是三層小樓,蓋的可漂亮啦。還有好幾座宮殿一樣的房子,城主就住那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