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地賤,大家的房子都造得很寬敞。孟爸爸有一個六十平米的超大工作間,裡麵雜中有序地堆著各類工具、各種尺寸的木材和已經處理好的竹篾等等。
孟爸爸一起床就把自己關進了工作室裡,最後捧著一個小簸箕走了出來。
“以前劈好的竹篾裡沒有這麼細,隻好現弄了點。兒子你看,我這個小簸箕做得怎麼樣?”孟爸爸把小簸箕捧到了孟正麵前,“這個真的能賺錢嗎?”
“能啊!”孟正一臉驚歎地接過了小簸箕。竹子身上不同部位劈成的篾有著不同的顏色,用不同顏色的篾編織器皿,就能編出各類精致的花紋。這樣一個小簸箕,主體部分是最簡單的十字交叉紋路,但也非常好看了。
孟爸爸猶豫了一下,問:“那這個賣多少錢合適呢?一個一塊錢?”
孟正抬起頭,詫異地看向爸爸。
孟爸爸隱隱鬆了一口氣,說:“我就知道貴了……”
“貴了?你在逗我嗎?”孟正激動地說。
一直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可能沒法想象,在紅旗鎮這一片地方,因為交通極度不發達,當地人和外界缺乏溝通,於是很多在大城市裡賣得很便宜的東西在這裡反而賣得很貴。比如說衣服,同樣的衣服,在大城市的農貿市場裡可能隻賣一二十塊錢,但在紅旗鎮卻要叫價三五十塊、七-八十塊。
這一個是因為增加了運輸成本,賣家要去外地進貨,這裡頭耗費不少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另一個是因為壟斷,小地方的店鋪少,是典型的賣方市場。
與此同時,像糧食、菜油、豬肉、各類山貨等很多本地能夠自銷自產的東西,它的價格又會非常低廉。孟爸爸偶爾有空時會編一些簸箕、竹屜、蒸籠什麼的放在家裡。村裡很多老人不習慣用塑料,如果家裡的篾器破了、壞了,他們就會來孟家買一個。一個純手工製造的大簸箕才賣三塊錢!
孟爸爸從來不會覺得這個價格有什麼不對。
首先,竹子是後山砍的,原材料不要錢。然後,他雖然搭上了砍竹子、編簸箕的時間和精力,但人工這個概念,隻有在發達的地區才值錢,農村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最不值錢的。一個簸箕賣三塊錢,孟爸爸還覺得自己賺了。本來市場就小,他要是提價,那一個簸箕都賣不出去了。
既然大簸箕一個才賣三塊錢,那麼像這種玩具似的小簸箕,一塊錢一個,得是傻子才願意買吧?
孟正搖了搖頭,耐心地說:“爸,就你這個簸箕,打上純手工製造的旗號,在店裡賣二十塊錢絕對沒問題。”就是二十塊錢,孟正也是估摸著孟爸爸可以接受的最大價位往少了說的。長期以來的生活環境限製了孟爸爸的眼界。孟正如果再往多說一點,孟爸爸絕對不信,隻會當孟正是在信口開河。
但就是二十塊錢,孟爸爸也很震驚。
天啊,這點東西就賣二十了!這樣的小簸箕,他在臨睡前抽個把小時隨便做做,每天最少能做兩個,兩個就是四十塊錢,一個月豈不是能賺一千二?如果他一天彆的什麼事情都不做,隻做這個……天呐,豈不是賺發了?
孟爸爸搖搖頭,不敢再往下想了。
見識過孟爸爸的手藝後,孟正愈加熱情地張羅著開店的事。他拿出小本子,把腦海中的種種想法都羅列到了紙上,然後又和長輩們商量,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好補充的,最終集合全家人的智慧,花了三天的時間,寫出了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
孟正揚了揚小本子,說:“你們要沒有意見,我就給姑姑姑父打電話了。”
孟家沒有電話。以前孟家想要給孟姑姑打電話時,都是跑去前山村的小賣部裡打的。但這次,孟家人卻沒有去小賣部。因為小賣部的門口總聚集著一堆無所事事的人坐在那裡聊天,孟家前腳和葉剛通了電話問這個生意能不能做,後腳全村人就都知道他們想做生意了。
一點隱私都沒有!
孟爸爸和孟媽媽都不是那種喜歡張揚的人,在一件事情沒有徹底敲定之前,他們不喜歡成為彆人嘴裡的談資。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孟爸爸特意算著孟姑姑休息在家的日子,帶著孟正去了鎮上打公用電話。孟爸爸表示,既然這個創業計劃書的主體部分是孟正寫的,那他就把發言的機會讓給孟正了。
“爸,你一緊張就說不出話來,我懂的。”孟正體貼地說。
孟爸爸:“……”
孩子啊,這份體貼真的不用特意說出來,用行動表示就好了。
電話響了兩聲,孟姑姑就接了起來。聽到孟正的聲音,孟姑姑非常高興,語氣裡都透著輕快。她立刻掛了電話,再從她那邊打過來,這樣接電話的孟正就不用出錢了,也是姑姑的貼心。
孟正和姑姑說了自己的計劃,沒過多久,電話那頭的人就從姑姑換成了姑父。姑父仔仔細細聽完了孟正的話,又問了幾個細節問題,孟正都一一回答了。
葉剛笑著說:“我們有兩年沒有回過老家了……這樣吧,今年國慶放假時,我和你姑姑回去看望下老人。”這會兒是八月,離著十月還有兩個月。
“好啊!姑姑愛吃梳子餅,我讓我媽提前磨好米粉。”孟正說。
葉剛說國慶放假回來,應該是對孟正的創業計劃感興趣了,想要見麵詳談。
做生意肯定不是一拍腦子就能做的。哪怕葉剛覺得孟正的想法非常不錯,他怎麼也得做個簡單的市場調查吧?除此以外,尋找合適的店鋪也是需要時間的。按照孟正的計劃,這個店能在明年開起來,都算是非常順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