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身份差異,大家嘴上都不說,心裡卻認定了這事成不了。
五年了,沒能有一點突破。憑什麼四爺一來就成功地弄出大玻璃窗,難道他是財神轉世嗎?
沒人看好,反而更好。
武拂衣對這樣的現狀非常滿意,玻璃廠內大多數人對四阿哥敬而遠之才好。
玻璃窗的技術需要保密,對於選擇哪些工匠參與製作很有講究。那批人不必忠於雍郡王,而是要忠於皇上。
低成本,高售價,這樣的玻璃窗會成為獲得暴利的財路。
雍郡王開創了這條財路,但沒必要把持不放。
搞這筆錢的初衷是為推廣牛痘籌集經費,又用不到自己個人頭上,何必牢牢緊盯著。
這種事是該康熙操心,比如操心將來玻璃窗火爆銷售之後又被人窺覬的風險。
會被誰窺覬暴利?不說遠的,索額圖一黨會沒有想法嗎?
牽扯到太子,這種麻煩當然要扔給康熙去解決。
武拂衣不願意沾手這對皇家父子之間的矛盾,從一開始就準備好撤退的後路。
這一頭,武拂衣在玻璃廠常駐。
為了行路便捷,沒有每日折返北郊莊子,而住在了郡王府。
另一側,胤禛在莊子上住到八月末。繼續做自己的代筆,以四爺的筆跡輔導三個孩子。另外,等著孩子們牛痘出痘後修養一陣,再補種人痘,做到萬無一失應對天花。
九月初,孩子們精神奕奕地回府。
去莊子上住了兩個月,精氣神更好了,身高也竄高了不少,而且越發麵色紅潤有光澤了。
然而,宋氏卻暗中蹙眉,對小女兒的狀態並不滿意。
聽負責照顧女兒的侍女彙報,茉雅琪在莊子上是被四爺慣得更野了。四歲的小女孩竟然真就下了田,做著和莊戶一樣的夥計,搞什麼夏玉米的播種。
宋氏沒聽過玉米,更不懂也沒去懂那東西有什麼價值。能有什麼了不起的,最多也就是一口吃的玩意。
茉雅琪為了一口吃的玩意,居然和泥腿子混在一起。
儘管臉蛋沒被曬成黑炭,還是與以往一樣的白,但也掩蓋不了她在種田過程中把自己弄得像個泥猴。
絕對不能這樣下去了!
宋氏眼看茉雅琪越走越歪,這樣子哪有半點郡王家女兒的樣子,一定要與四爺好好談談。偏偏四爺這段時間常駐玻璃廠,吩咐了府內有急事先去找四福晉。
宋氏去找了福晉,可正如她想的,壓根不管用。
福晉表示茉雅琪年紀還小,小孩子有奇思妙想也正常,隻要不耽誤基礎課業就行。
喜歡下田弄土也沒不是什麼錯誤。往大了說是民以食為天,往優雅了說蒔花弄草也是一種雅趣。
宋氏聽了這番冠冕堂皇的話,礙於身份,隻能將抱怨都咽回肚子裡。真是想質問福晉,如果弘暉是女孩子,福晉會讓弘暉整天玩泥巴嗎?
茉雅琪搞這不著調的事對她將來有什麼好處,還容易把臉給曬黑、皮膚給弄差了。
雖然郡王的女兒都是皇上指婚,幾乎不存在被拒婚的可能性,但男方肯定會更喜歡相貌漂亮的妻子。
宋氏越想越氣,又是很委屈。茉雅琪是她生的孩子,雖說談不上為女兒豁出命去,但也是為女兒著想。四爺現在慣著茉雅琪,任由孩子種田玩泥巴,將來要怎麼辦?
想到四爺,不能說的抱怨就又多了一層。
前些年,四爺不常涉足後院,忙著前朝的事務,也至少是忙著刑部的正經差事。今年就不一樣了,先是去搞風險未知的牛痘,最近又去了玻璃廠。
去玻璃廠能翻出什麼花來?!
宋氏不免嘀咕,茉雅琪的不著調是不是隨了她的阿瑪?
**
**
康熙四十年,十月初九。
這本該是平平無奇的一天。卻在絕大多數人不知情時,玻璃廠爆出了一個大驚喜,大塊平麵玻璃居然真的被成功製作出來了!
清朝沒有本土製作玻璃窗的記錄就此被刷新。
在此之上,還有罕為人知的喜上加喜。奇貨可居隻能依靠零星進口的大玻璃,在四阿哥將配方與工藝改良後,是造價奇低,堪稱一本萬利。
康熙最初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是老四是不是沒有睡醒?
但知道不可能,而老四也沒能力造假謊報。因為玻璃廠的一道道工序都可以派人去檢驗的,大塊玻璃能不能做出來,是能夠眼見為實。
於是,皇上一下朝就去了玻璃廠。
親眼旁觀了工匠如何煉製出一扇窗戶大小的平麵玻璃。其品質通透澄澈,比冰凍的湖麵要乾淨數十倍。
原來,天上真的會掉黃金。
即便是康熙也被砸暈了,看著老四的眼神也發生了變化。倒不是真的認為老四是財神爺轉世,而是覺得兒子福澤深厚。
當場先給予了讚美與肯定,又是加派人手確保這個技術務必嚴格保密。
一通忙碌後,康熙回到了乾清宮。
吩咐梁九功把雍郡王七月裡獻上的英吉利文手劄給找出來,這就開始讀起了牛頓的《原理》英譯本,還一字不漏地看了上麵的批注。
這本書行文晦澀,並不容易。
康熙看了幾節,再回神已經是半個時辰後。抬頭,殿內鴉雀無聲。這場景似乎有點眼熟,想起來自己不是第一次事後翻出老四獻書。
上一次出於好奇練了練《煉體術》,卻也沒有繼續下去。
這一次不同,更為認真想知道西洋技術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那些傳教士是否有所隱瞞。
書,是自己心甘情願去讀的。
不過,康熙冒出一股哭笑不得的感覺,這頭挑燈夜讀的模樣有點角色錯位。
當年教導兒子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今自己認真琢磨著兒子的獻書。
老四啊老四,不僅讓胤禎深刻體會了學海無涯苦做舟,這會把他的汗阿瑪給無意中卷了進去。
能怎麼辦?
康熙瞧了眼天色,今天不去後宮了,再看一節牛頓的《原理》。他就不信了,自己會讀不懂一個英吉利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