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樣父皇,穆元章心肝發顫。
不是嚇的,而是質疑自己做得是否正確。
他這麼做到底到底對嗎?恐怕曆朝曆代以來都沒有他這麼大膽的太子,先是自請辭去太子位,之後又勸著皇帝給其他兒子退位讓賢。若是日後史書上記一筆,大抵會覺得他是迂腐荒誕至極。
可穆元章又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錯,這條路早在之前就布置好了,對他好,對父皇好,對大家都好。早在伊始,他就沒了回頭路,隻能這麼一步步走下去。
穆元章的嘴唇有些發抖,道:“兒臣承認當初是有意為五弟鋪路,但那是當初最好的選擇,其實父皇也明白,不是嗎?”
承元帝將他捧得太高,眾皇子中沒有一個不恨他的,唯一的例外就是五弟了。所以當初穆元章為穆謹亭鋪路是有私心的,沒人想死,他想活,尤其在知道阮靈兒有孕之後。
承元帝也明白這個道理,且對穆謹亭這個兒子,他雖不是很待見,但其能力是不可否認的,所以當初選穆謹亭,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穆元章繼續道:“至於父皇說兒臣勸著父皇給五皇弟讓位置,兒臣確實有這種想法,但五皇弟並沒有給兒臣什麼好處,是兒臣自己這麼想的。”
承元帝緊緊的咬著後槽牙,偌大的拳頭緊握,眼神狠戾的看著這個自己最寵愛的兒子。
“你、大、逆、不、道!”
這句話,是一個字一個字吐出來的。換其他任何一個人,恐怕這會兒都是被拖下去,死一千次一萬次的下場。可他不是彆人,是穆元章,是承元帝從小親手帶大,寄予了無限希望的兒子。哪怕這個兒子從小體弱,讓他失望過很多次,可他也從來沒有放棄過他,依舊將他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鍥而不舍為其打算,掏心掏肺。
曾經有多麼重視,此時就有多麼失望。
承元帝萬萬沒有想到,穆元章今日竟會對他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瞬間,他蒼老了數十歲。
“兒臣確實大逆不道。兒臣無用,讓父皇屢屢失望,兒臣肩負不起江山社稷這個重擔,所以兒臣請辭了。兒臣勸著父皇禪位給太子,這是死一千次一萬次的大罪。”穆元章望著承元帝,一字一句的說著,眼淚順著臉頰流淌了下來,“但兒臣沒有私心,兒臣即使是有私心,也是為了父皇的龍體著想。父皇嘔心瀝血為兒臣打算,日日還要操持著朝政,兒臣每每看到父皇頭發一點點白去,麵容一日日的蒼老,兒臣就心疼。”
“兒臣怨自己,為什麼自己的身子如此不中用?竟幫不了父皇半分。兒臣甚至連個皇孫都誕不下來,兒臣還有什麼用!隻能眼看著父皇陷入困境……若是沒有兒臣,父皇乃是九五之尊,處境絕不是如此,也不會落得臥病在榻的下場……”
穆元章痛哭出聲。
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對承元帝道出自己的心聲。有些時候有些話,明明彼此心知肚明,卻說不出口,也不能說。世人都說太子身體羸弱,可誰能想到這種所謂的羸弱,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身體本身的緣故,也有沉重的心思與負擔所在,若不然太醫們也不會屢屢讓穆元章少思少慮了。
可能少思少慮嗎?
顯然是不能的。
他一日坐在那個太子之位上,他身上所負擔的東西就一日減去不了。這裡麵有很多原因,而最多的卻是承元帝固執且偏執的父愛。這種父愛穆元章拒絕不了,也不忍拒絕,隻能一日日的那麼承受著,直到有一日承受不下去。
請辭太子之位對穆元章而言,是一條新的路,所幸他已經走了出來。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好的一麵發展,可其中仍有弊端,那就是承元帝明明已經不支,卻依舊想拽著權不放。
這大抵是作為皇帝,都會有的一種心思,但顯然穆元章是不能坐視不管的。不光是因為承元帝的身體,還是因為他不想看到曆史重演。穆謹亭顯然不是成王趙王,若是他被逼急了乾出什麼事來,以承元帝如今的情況來看,根本招架不住。
穆元章本想徐徐圖之,尤其見承元帝對穆謹亭及木木的態度,以為他有所改變了。可淑妃錢妃的蹦躂以及梁王的出現,卻讓他不得不去麵對一個事實,承元帝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想得開。
“元章……”
承元帝聲音顫抖著,身體也顫抖著,眼中充滿了痛苦和感傷,還有一種說不出是什麼的東西。
“父皇,何必呢?”穆元章流著淚說。
是啊,何必呢?
現實雖然很殘酷,但人們必須去麵對,明明身體已經不支,又何必去拽著權利不放。為難了彆人,也為難了自己。
“父皇,放手吧。兒臣如今身子慢慢好一些了,這都是靜心調養的緣故,父皇能和兒臣一樣,定然龍體也會慢慢好起來。兒臣希望父皇長命百歲,也希望自己能夠多陪父皇幾年……蓬萊山如今建得很美,景致都是父皇喜歡的,咱們父子倆可以每日閒暇遊遊園,喝喝茶,說說話……兒臣記得父皇很喜歡下棋的,兒臣研習多年,還能和父皇對弈幾盤……”
隨著穆元章的徐徐描述,承元帝的思緒散發開來。
也許,那種日子真的不錯?
……
九娘並沒有選擇和淑妃錢妃對上,而是靜觀其變。
她雖沒有掌著宮權,但東宮大勢所在,宮裡投靠過來的奴才們也是不少的,所以對大明宮那處的動靜,九娘儘收於眼底。
而錢妃和梁王那裡的動靜,自然也沒漏過。
穆謹亭如今很忙,承元帝臥病,太子監國。
說是監國,其實哪能避開如今依舊躺在紫宸殿的承元帝,自是每逢有什麼大事都是要往上稟的。且承元帝也有攬權不丟的跡象,龍體剛稍微好了那麼一點,就開始召幾位近臣偶爾前來紫宸殿議事,雖然沒有越過太子,但承元帝的態度已經昭然若揭。
也因此下麵一些善於揣測上位者心思的大臣們,都不若之前那般服帖了,穆謹亭接手朝政的進程遭到了阻礙。不過這種阻礙是可以想到的,穆謹亭從來不是一個天真的人,自然不會認為承元帝的態度軟和下來,就代表著他能放心將所有一切交到自己手中。
不過他並不在意這一切,也未對承元帝的行為做出任何質疑,每日隻乾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種態度也落入眾多大臣們眼裡,讓他得到一個穩重自製,堪負大任的評價。
當然,這一切都是暗中的議論。
誰人心裡沒有一本帳呢?承元帝日薄西山,而太子就宛如那徐徐升起的太陽,該如何選擇其實所有人心裡都有數。可大齊畢竟是以孝治天下,隻要承元帝一日不禪位,所有人都不得質疑。
人人都在猜測,太子到底會忍到什麼時候。
不過這位從來心思深沉,任人試探無數,都是一副不動如山的模樣。
這種局勢下,後院失火,作為太子妃的九娘就不得不做出一些事了。
觀察了幾日,她便將此事告知了穆謹亭。
穆謹亭心中早已有數,隻是如今不適合去動錢妃和梁王罷了。
動一個人其實不難,關鍵是如今他處境微妙,自然不想為了一個無足輕重之人,落一個不容幼弟的名聲。有時候身在某個位置,就不得不去在意大勢,而順勢而為是最好且最不容易讓人詬病的方法。
夫妻二人商量了一下,對錢妃和梁王的行徑置之不理,就仿若看不見似的。
可他們看不見,不代表彆人也看不見。
紫宸殿是什麼地方,是承元帝的寢宮,也是承元帝日常用來與大臣議事的地方,俗稱‘天子便殿’。經常有朝臣來這裡覲見承元帝,梁王的頻繁出入又怎麼可能不引來眾人的注意,再加上如今也是有不少人知道梁王的生母錢妃,如今掌管著後宮大權。
漸漸,前朝和後宮便有許多流言蜚語傳出。
無外乎是一些錢妃霸著宮權不丟,至今未交付太子妃之手,梁王如今頗得陛下寵愛,今非昔比之類的言辭。總而言之,說什麼都有,無外乎表達著一個意思,梁王要出頭了。
至於這出頭是什麼意思,就容各人自己猜測了。
穆謹亭倒是鎮定若素,可有些朝臣們坐不住了,這裡頭有為江山社稷的,也有因知曉太子勢大,主動靠上來想效忠的。甭管他們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思,侵犯了太子的權益,就是等同於侵犯了他們的。
於是,屢屢有人明示暗示穆謹亭,不能再這樣繼續坐視不管下去。穆謹亭剛開始置之不理,漸漸被人說多了,難免露出一些為難的情緒來。
這些情緒不用他自己說,就有人幫他解釋,梁王畢竟是太子的幼弟,太子作為兄長的,怎麼好做什麼呢?
既然太子不能做,作為善解人意的眾朝臣的自然要為其分憂解難,太子雖是半君,但他也是君啊。
大義、道理都站得住,自然有許多朝臣紛紛跳了出來。
有上奏錢妃置身份尊卑及禮儀於不顧的,宮權應該由太子妃所管,有請奏梁王如今也不小了,該是前往藩地了。這些奏折穆謹亭也不好經手,自然由中書省呈給了承元帝。
承元帝將穆謹亭叫了過來,怒斥道:“這是你讓人乾的?”
與此同時,幾本奏折砸了過來。
穆謹亭躲都未躲,垂首道:“回父皇的話,不是。”
“不是你指使人乾的,誰吃飽了沒事乾,管朕的家務事!”
穆謹亭沒有說話。
確實有那吃飽了沒事乾愛管彆人家務事的人,那些朝臣和禦史們不就是如此嗎?承元帝為君多年,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他粗喘著氣,一副非常惱怒的模樣。
穆謹亭抬起頭來,勸道:“萬望父皇注意龍體。”
“滾,你不來氣朕就是好的。”
承元帝都發話了,穆謹亭自然滾了。
待其走後,殿中安靜了下來,坐在龍榻上的承元帝麵容不顯惱怒,反而露出了極為複雜的神色來。
想著之前太子的話,他麵上苦澀更濃,不禁喃喃道:“看來朕終究是老了……”下麵人都不聽話了。
這句話聲音極為低微,幾乎隻是在空氣中打了個轉兒,便消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