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女帝(2 / 2)

鐘意 初雲之初 12432 字 8個月前

“好了,起來吧。”太上皇親自將他扶起來了,他長歎口氣,感慨道:“你皇祖父昔年,是太相信我與隱太子建成的兄弟之情了,我也犯了同樣的錯誤,而你呢,是太不相信景康與景宣了。”

他溫和的拍了拍兒子的肩,道:“他們都是好孩子,該怎麼做,會有分寸的。”

……

其年九月初六,上降旨,以皇太子病重靜養為由,令退居秦王,享五倍王爵俸祿,禮同皇太子,冊長女渭河公主為皇太女,通傳天下,明正嗣統。

冊立皇太女,為這個天下帶來的震動可想而知,但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李政年少時征戰四方,震懾朝野,大權在握,少有人能反抗他的決定,即便有些曆經幾朝的老臣,在太上皇出麵表示讚同之後,也退縮回去,對此表示了默許。

景康原先病重,甚至起不得床,後來略好了些,才被送回長安靜養,宗室對皇帝冊立皇太女一事,顯然是不情願的,很有些人特意到□□中去走了一遭,希望他能對此表示反對。

“皇太女是我的胞姐,母親早逝,姐姐便如同我的母親,諸位來說這等誅心之論,是想離間天家骨肉嗎?”

景康訓斥了來人,又令將登門之人的名姓報到宮中去,皇帝的處置來的有快又狠,前去的幾家儘數削爵,登門者處死,如此鐵腕之下,再沒有人敢說二話。

景宣聽聞此事之後,當晚便去□□中探望,她慣來果毅剛決,到了這時,卻覺得有些不知所措。

“景康,我……”

景康的身體還是不好,麵色也有些慘淡,卻向姐姐微微一笑,顫抖著伸出了小指。

這原是他們小時候最常玩的遊戲,母親去世後姐弟倆彼此照顧,多年來的深厚感情,當然不是假的。

景宣見狀笑了,同樣伸了小指過去,同弟弟勾了勾。

……

大朝議原是一年之中,朝廷最隆重的典儀,也是景宣做皇太女之後,第一次出現在文武百官麵前,無數雙眼睛注視著她,想要挑些毛病,找出些缺憾,然而最後的結果,卻令人失望了。

年輕的皇太女衣九章華服,束革帶,附金鉤暐,佩瑜玉雙佩,朱組大綬,神情端凝,氣度凜然,眉宇間的神情,像極了高座之上的皇帝,丹鳳眼目光流轉間,威懾十足。

而接下來的朝臣麵奏,新晉的皇太女也沒有表露出任何的生疏與不解,即便是經年的老臣與諸位宰輔,也是暗自點頭。

帝國傳續不過三代,比起八百年周、四百年漢,還太過年輕了,盛世雍容,民風開放,對於一位年輕且有才乾的皇太女,許多人也表示了讚同與理解。

與此同時,也有人在想,將來皇太女登基,子嗣之事如何?後宮又該如何?

李政知道朝臣們會有議論,卻也沒有往心裡去,正如太上皇所說的那樣,他似乎太輕看那姐弟倆之間的感情了,景宣做了皇太女,景康也的確沒有不滿,反倒能夠理解。

更好的消息還在後邊,等到了第二年秋天,景康已經能在侍從的攙扶下,慢慢的站起來了。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轉變,禦醫也講,這樣發展下去,再過一年,秦王的身體應當就能恢複。

對於此事,最高興的反倒是景宣。

“那可太好了,”她道:“景康你不知道,父皇在你麵前什麼都不說,私底下總是同我念叨,著實憂心你,也就是看我是小輩,不好丟臉,在阿翁麵前,不知道有沒有掉眼淚呢。”

太上皇頷首,表示讚同:“掉了掉了,哭過好幾次。”

李政有些窘迫,卻還是笑了,揉了揉兒子的頭,欣慰道:“平安就好。”

景宣也叮囑道:“早些成婚,生下孩子才好,我可不想生孩子。”

景康笑著一一應了:“好。”

……

景宣被冊封為皇太女的第五年,李政宣布退位。

太上皇很不高興:“大安宮已經很擠了,你不要搬過去,到彆處去住。”

李政道:“兒子去跟您作伴,不好嗎?”

“不好,”太上皇斷然拒絕:“還有,你退位做了太上皇,彆人該怎麼稱呼我?老太上皇?”

李政想了想,道:“這也不錯。”

太上皇想拿拐棍兒打他,但畢竟上了年紀,氣喘籲籲的轉了幾圈,也沒能如願。

李政慢慢的從門口蠕動回去,道:“我真覺得老太上皇不錯。”

太上皇怒吼道:“滾!”

景宣稱帝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冊立業已康複,並娶妃生子的景康為皇太弟,為此,景康特意進宮走了一趟。

他真心實意的勸道:“姐姐,你若是想要孩子,來日……”

“我不想要,也不想生,”景宣正伏案翻閱奏疏,聞言頭也不抬,道:“為什麼你會覺得女人不能生孩子就是受了天大委屈?我隻是不想為另一條生命,而叫我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即便那危險很小也不行。”

“還有,”她抬起頭,道:“我一點也不喜歡小孩子,吵死了,之前大長公主帶她的幾個孫子孫女進宮,恨不能把太極殿給拆了,那時候我真想一腳把他們踢到天上去。”

“好吧,”景康理解的笑道:“我隻是不希望姐姐有遺憾。”

出太極殿的時候,他迎麵遇上一個年輕郎君,青袍玉帶,麵容明俊,氣度不凡,見了景康,先自躬身施禮。

景康淡淡頷首,走出一段距離,才道:“那是誰?”

“是陽明君,出自南陽蕭氏,”引路的內侍道:“陛下喜歡聽他彈琴,近來時常招去伴駕。”

景康輕輕“哦”了一聲。

女帝登基,並不曾冊立皇夫,而是分彆揀選封號,冊自己身處東宮時所納的幾位郎君為君,登基之後,又擇選天下美男子入宮,林林總總的,宮中也有三十來人了。

皇族出身的公主與高門貴婦豢養男寵,原本就是人儘皆知的事情,現下女帝廣納美男子填充後宮,前朝雖有些瞠目結舌,卻也說不出反對之語,到最後,索性由她去了。

世家把持權柄,早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自李政起,便有意扶持寒門,打壓世家,等到景宣這兒,才算是大功告成。

女帝登基之後,在三省六部之外,另設鸞台,作為自己的私人智囊團,選納有資質的年輕人進入其中,對天下各州郡的一切事務進行參詳,包括但不限於軍事、農桑、水利等事。

若有人能提出切實見地,即刻就會被授予官職,或地方,或中樞,得到重用,甚至不乏有憑借自己能力與女帝賞識,寒門出身,而登頂宰相之人。

鸞台初設時,不過十餘人,等到最後,卻一躍成為囊括近二百人的、由來自天下各州郡的年輕乾吏們組成的龐大組織,因為可以直達天聽,鸞台尚書們品階雖不高,卻都是極炙手可熱的人物。

因為鸞台尚書們都頗年輕,又是常伴女帝之側,更不乏有美男子充斥其中,朝中不免有些風言風語流傳,說滿台尚書,儘是天子裙下之臣,景宣知道後,不過一笑置之,連太上皇與老太上皇都不說什麼,就更沒有人去觸及這個黴頭,說些有的沒的了。

……

陽春三月,正是一年之中最動人的時候。

景宣換了男子衣袍,甚至還有閒心在唇邊畫了兩撇胡子,笑問道:“如何,俊不俊俏?”

崔博彥含笑道:“很是俊俏。”

景宣笑了兩聲,道:“你一向是會說話的。”

時下風氣開放,女扮男裝也是一時風尚,男女身量麵容差異太大,其實根本瞞不過去,但風氣如此,若有女郎著男子衣袍,便默認為是可以出門交際的。

景宣在宮中呆的悶了,索性丟開政事,往河南道去遊玩,隻留景康一人在長安叫苦連天。

崔博彥出自博陵崔氏,景宣的母親,身上也流有一半的崔氏血脈,仔細數一數,還要稱呼他一聲表哥,許是因這緣故,崔家的郎君入宮之後,一直很得她青眼。

皇帝削弱世家,這是明擺著的事情,崔博彥當然也明白,隻是從來不會提及,景宣對此很滿意,也愈加中意此人。

在宮裡呆久了,出門去走走,其實很有意思。

景宣在河南道內逛了幾日,便亮明身份,往州府去,令調集當年的刑事檔案查閱,刺史侍奉在側,親自尋了送過去。

景宣也有時間,細閱每一份檔案,及到一人時,忽然頓住了。

“明經及第的人,怎麼也到了刑獄之中?”她笑道:“傳過來吧,朕很想見見。”

刺史應聲,又示意侍從去傳,不多時,便帶了人來。

明經及第,又被授為判佐,想是知曉律令的,景宣如此思忖,便著意出了幾個難題考量,這原本是無心之舉,不意那刑犯年紀輕輕,卻答得精妙,言辭極為精準。

景宣動了愛才之心,神情愈加柔和,笑問道:“因何入獄?”

那刑犯答道:“為人誣告,不得辯解,方才被判刑。”

景宣讚譽道:“仲尼稱觀過知仁,以朕觀之,君可謂滄海遺珠矣,你可願往鸞台去,做個侍筆尚書?”

那刑犯抬首,由衷感激,年輕的女帝姿態閒適,意態風流,他現下卻正狼狽不堪,不知怎麼,忽然有些臉紅,道:“臣願意,多謝陛下恩典!”

景宣微微一笑,又去從卷錄中看他名姓:“你叫……”

那人深深叩首,道:“臣姓狄,名仁傑,字懷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