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奏疏一樣是跟捷報一同傳到洛陽的,如今平叛已經進入了尾聲,基本上就是追緝那些正在逃跑的叛軍首領,已經不需要程敬微親自過去,王安同一個人就足夠了。
駱時行算了算,哪怕那些人一時半會沒抓到,其實也能算是事情平息,可以發捷報的。
而洛陽那邊簡直就是痛並快樂著。
快樂是因為叛軍被打敗,武曌的心情顯然好了許多,圍繞在紫薇城上空的低氣壓逐漸消失,大家也著實鬆了口氣。
要知道雖然現在朝上沒有了酷吏,但也少不了那些溜須拍馬的人,這些人殺傷力不及那些有名的酷吏也差不了多少。
捷報雖然讓大家開心,但駱時行那封言辭犀利的奏疏卻讓很多人麵子上都過不去。
尤其是經略使、容州刺史以及邕州刺史的例子太鮮血淋漓了。
當然肯定也有人會說刺史跟縣令還是不一樣的,不過駱時行早就想到了這一點,直接寫出來堵他們的嘴叛軍派往交州的兵馬數跟其他的州是一樣的,那兩位刺史擁有一州的資源卻還是不敵叛軍,蕭善詩隻是一個縣令,卻在守城之餘還能將叛軍打跑,難道不更能說明蕭善詩更強一些嗎?
雖然那兩位刺史一家都殉城的確很慘烈,但戰爭這種事情又不是誰那邊更慘誰就贏的,在這種時候無能本身就是一種失職!
駱時行在奏疏的最後又寫道本來給諸君寫首詩的,隻是如今事務繁忙,諸君不必著急,等我忙完了就寫一首。
眾人都麻了,駱時行寫的詩受許多人追捧,可不是一般的小詩人,駱時行既然在這份奏疏上說要寫詩,以他的立場來看說不定要嘲諷一下大家,這要是被外麵知道了,名聲都要臭了啊。
一直在旁邊觀戰的狄仁傑忍不住偷偷笑了笑,誰能想到那孩子隻是說要寫詩就讓這些人這麼畏懼呢?
也是,文人筆如刀,看看秦始皇到現在被抹黑得都翻不過身來就知道他們多厲害了。
不怎麼參與這件事情的蘇味道此時便說道“交州刺史既然忙碌,可以讓他繼續忙碌就未必有時間寫詩了嘛。”
狄仁傑一向看不慣這個蘇味道,明明是宰相卻萬事不理,為人也唯唯諾諾沒有個主見。
是以原本不打算出聲的他此時卻是忍不住涼涼說道“那你們可要小心,駱時行年底還是要回來述職的,到時候他恐怕要在朝堂之上跟諸位辯駁一番。”
眾人一開始沒反應過來,還想著辯駁就辯駁唄,還能給他們定罪不成?
然而腦子快的頓時反應過來倒抽一口氣,立刻站出來說道“交州刺史言之有理,既然蕭家娘子有大功於國,於情於理都該封賞以示朝廷公正。”
這人是禦史大夫,之前上躥下跳地反對給蕭善詩封賞,所以他此時直接站出來改口讓很多人都有些茫然這人吃錯藥了?
然而這位禦史大夫卻是狡猾無比,看著自己的盟友瘋狂甩眼色你們傻嗎?來俊臣殷鑒不遠,你們不怕駱時行當場給你們扣一個意圖謀反的帽子啊?
禦史這個人群是最會打嘴炮的,也最明白駱時行當時收拾來俊臣時候那一通循序遞進的話術多麼高明。
來俊臣可也是以巧舌如簧聞名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說得動武曌,結果這樣的人在駱時行麵前毫無反擊能力,一般人還是輕易彆跟他對上吧。
他的同黨雖然還沒太想明白,但想了想也跟著他一起轉變了風向。
朝中大臣有明白的也有不明白的,不過狄仁傑都在為駱時行說話,再想一想當今聖上的性彆……行吧,封賞就封賞。
反正以蕭善詩的軍功也就是能有個五轉軍功就頂天了,本來到了如今,十二轉軍功已經泛濫,許多平民身上都有軍功,根本也沒什麼用,何必因為這件事情浪費時間呢?
唯有一些人略有些擔憂,正如駱時行所說,蕭善詩的能力堪比一州刺史,至少在嶺南是這樣,現在大家覺得沒什麼,等到對方成氣候還能壓得下去嗎?
當初駱時行和程敬微不也是從這種小軍功一點點起來的?如今人家成了嶺南道行軍大總管和行軍總管不說,甚至駱時行都開始暫代經略使的職責,這升官速度比兔子跑的都快,萬一蕭善詩也走這個路線怎麼辦?
可惜再怎麼擔心他們也隻能無奈同意,要不然真惹惱了這位,誰都沒好果子吃。
駱時行不僅是人有本事,還簡在帝心,京中很多人都知道這位小刺史當初鬨脾氣要辭官,皇帝都沒挽留住,朝中大臣輪番上陣勸說,連狄仁傑都去了才留下來,這些人除了本身自願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受了皇帝暗示去的。
這也就是他,換一個人試試?你敢辭官,皇帝就敢讓你滾蛋。
武曌見朝上形成了統一意見,便點點頭說道“此事便這麼定了,嶺南道行軍大總管和行軍總管戰功卓著,朕有意封爵,諸位愛卿議一議吧。”
眾人瞬間精神一震,這才是重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