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在聽到李旦說駱時行是老實孩子的時候還覺得李旦這是被蒙蔽了眼睛,但是等李旦說完,大家想一想好像……還真是這樣啊。
朝廷下派的任務就算是狄仁傑這樣的首相偶爾也要推辭一下,當然未必是真的做不到,隻不過是綜合考量不會什麼都答應。
隻有駱時行,女皇說什麼他都敢點頭,這麼一想,這人受寵好像也正常,誰不喜歡這樣的手下啊?
狄仁傑難得一臉憂鬱,他總覺得是自己把駱時行給坑了,所以才說出那句話。
倒是武曌,不會沉浸在心疼之中,立刻拍板說道:“給他送錢送人,先讓他把刺史府修一修再說!”
隻是如今朝廷被一場花費巨大的戰事拖著,各項支出都在削減,因為沒人知道這場仗會打多久。
所以武曌張嘴說出的那個數字足以讓戶部眼前一黑,戶部尚書不是不想給錢,但……國庫真的不寬裕啊。
好在武曌對這些心裡都有數,那個數字並不是完全讓戶部出,隻是因為是以封賞的名義給駱時行賜各種錢財珍寶,所以戶部怎麼都要出一點,剩下武曌自己開私庫給的才是大頭。
不僅如此,她還送過來了很多奴隸。
她這次才知道駱時行名下奴隸本身就不多,除了護衛滿員,其他仆役的數量在公爵這個檔位簡直是寒酸。
哦,或者說是在還不如子爵家裡人多。
駱時行不喜歡買賣人口,所以家裡的人都是一開始從甌駱族帶過來的,後來補充的一些也是偶爾看到一些走投無路的人,心下可憐就收留了他們,給他們一口飯吃。
武曌不知道他這想法是哪兒來的,隻以為是因為駱時行自己吃過苦才會這樣。
武曌見過太多一朝一飛衝天然後反過來欺壓原本階層的那種人了,共情是個很珍貴的品質,這樣的人情感很細膩,也很溫柔。
不過很多人覺得就是因為這一點,所以駱時行才會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
但是堂堂國公,家裡這麼點人也太少了,乾脆送過去一點吧。
武曌將事情交給李旦去辦,因為李旦跟駱時行關係好,李旦也不會坑駱時行。
李旦同樣是個溫柔細膩的人,他甚至還注意到了南北氣候差異不同,所以哪怕送人過去也是讓人在嶺南選了一些被好好訓練過的奴隸給送了過去。
駱時行在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頗有些哭笑不得,他不缺錢啊,為什麼會有人覺得他缺錢?
而且他的臥室是早就修好了的,書房自然也先修好了,他就算再無私奉獻也不可能真的讓自己在那種環境下生存。
這些人到底對他有什麼誤解啊?
然而朝廷或者說是武曌命令送過來的東西還隻是先頭部隊,緊接著其他人也在給他送東西,太平公主、武承嗣甚至是李旦都咬牙節省了一下自己的開支給他送了點東西過來。
狄仁傑更是過分,不僅送來了東西,甚至還把兒子給打包過來了。
駱時行看著一臉無精打采的狄景暉,想到這小子貪婪殘暴到了連累他父親的生祠都被砸毀,一時之間頗為頭痛,很想問問狄仁傑是不是恨他。
不過狄仁傑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小兒子脾性不太好,他現在很忙,沒空管,長子次子對這個弟弟又十分溺愛,根本管不住,早就想把他送到外麵去曆練一番。
但他是首相啊,他的兒子誰敢管呢?送出去豈不是也要被捧著哄著?
狄仁傑想了一圈,覺得駱時行合適,兩個都是年輕人,應該更有共同語言,而且他兒子平時誰都不服,儼然成了洛陽一霸,但對駱時行還是服氣的。
駱時行脾氣上來了也不會給他麵子,對方連女皇寵臣的麵子都不給,說懟就懟,說按死也按死了,怎麼可能怕首相的兒子。
狄仁傑很放心地把兒子給丟了過來,不過他倒也不是真的坑駱時行,他兒子書讀的還可以的,而且他兒子過來了,狄仁傑就能理所當然的讓一堆幕僚跟著過來,也算是給駱時行幫忙。
駱時行的刺史府一下子擴充了許多人,搞得他有些發愁這些人怎麼安排。
而就在他發愁的時候,程敬微連聲招呼都沒打就過來了。
駱時行在見到他的時候十分驚喜:“阿微,你怎麼來了?”
他開心的撲過去抱住了程敬微,而程敬微順手就把他抱起來說道:“走,跟我去廣州。”
駱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