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說大伯母的父親最迂腐,他們母子在賈家時尚且不曾接濟多少,回家更是唯恐人知,想必喪事也是草草辦了。”
都是家中女兒卻有完全不同的待遇,巧姐兒又是一陣唏噓,片刻後才繼續道:“蘭大哥成親時知會了父親一聲,但時間倉促父親趕不及回來,賈家的人並未去觀禮。我也是前兩年偶然遇見蘭大嫂才又聯係起來,隻是王府門第高,他們不曾上門攪擾。”
說好聽些是不曾上門攪擾,說不好聽就是沒臉上門。
賈家出事李紈走得決絕,單方麵斷開了與賈家的聯係,誠然裡麵有賈政、王夫人被斬首的緣故,她若不走,賈蘭一輩子都要背著罪人之孫的名聲,回到李家雖然可能會被娘家不喜,但賈蘭可以重新開始。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她為賈蘭選擇了最穩妥最安全的一條路。
隻是她自己都沒想到她會走得如此倉促,若是她還在,等賈蘭考中後她豁出臉皮上門,林家也還得認這門親。幸而李家雖迂腐但還算厚道,賈蘭的婚事雖然簡陋,迎娶的也是文官之女。
自小賈蘭就與賈寶玉、賈環不同,讀書過得去品性也過得去,若不是巧姐兒偶然與他們遇上,他這輩子怕是真的再也不會與賈家重新聯係了。畢竟母親去世後就違背母親意願,他頂戴官翎人們或許不會說什麼,但一定會攻擊李紈背信棄義。
巧姐兒悄悄看林茈玉的臉色:“蘭嫂子是個不錯的人。”
“既然不錯,你們常聯係就是。說來你們才是一輩的人,不過大家族裡一輩的人總是差著年紀,菘哥兒又不在京城,環哥兒也不在,你很該給你三姑母去封信。”
“正要說到三姑母呢。前些年三姑母的公爹去了,三姑丈的職位一應地上升,說不得什麼時候三姑母便要回京了。”
初時官員任職是可以帶著家眷都去的,康熙中期卻改了這一規定,能帶出去的家眷數量有嚴格規定,若是做到高品級官職,正妻十有八九都要留在京城,王子騰在外時他的夫人便在京城。
探春是正妻,她若不回來便是她的孩子回來,依她的性子,必是不許孩子回來學京城那些紈絝子弟做派。而且依照時間推算,她的長子兒媳婦也能將家裡撐起來了,完全不必擔心有妾室往上爬,她回京還能幫著觀察局勢,傳遞消息。
“若是早些年就罷了,這個時候回來豈不是養老?”林茈玉換支筆,調笑起來。
“正是呢,幾位姑母多年未見,等三姑母回來又多了個說話的人。”巧姐兒也笑起來,賈探春與她是本家呢。
兩人就這樣說些閒話,有時候是朝堂上的熱鬨八卦,有時候是與兩家相關的事。巧姐兒一個月來上一兩次,能維持兩家的關係,頻率也不算太高,不至於引得弘曙福晉厭煩。
臨近入夏,王熙鳳趕在炎熱來臨前夕回江南去了,與她擦肩進京的是賈璉致仕的折子。
賈璉這樣的小官,在皇上麵前比芝麻大不了多少,折子要轉兩圈才能遞到皇上跟前,還是分到不太重要的那堆折子裡,等批下來差不多要耽誤一兩個月,但一般情況下都會準奏。
因為這樣不大重要的職位上、印象不大深刻的人,皇上沒有那麼多時間耽誤。雍正在位的年份與批閱奏折數量形成的比例,與曆史上所有皇帝對比都是恐怖的。
類似這樣不重要事情的奏折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是板兒他們這些負責官員整理抄錄時看見了都不會停頓的程度。若論大事,大約是年羹堯被一擼到底,成為了一個閒散人,空出來的權力被十三和十七分了。
貴妃年氏病情到底是加重了,她陪著雍正住進圓明園,可到避暑結束聖駕離開的時候,她卻沒有跟著離開,反而是回宮的雍正一趟又一趟派人去圓明園看她,看診、賞賜、作畫等等。
允佑手上還提溜著他的破鳥,聽聞圓明園的事直哼哼:“沒看出來,老四竟然還有鐵漢柔情的一麵。”
橫豎園子裡都是心腹沒有外人,林茈玉踢了輪椅一腳:“你管年羹堯的事了?”
“爺管他的事乾什麼,不過是看了個熱鬨而已。”
有兵權的人最忌諱囂張跋扈,隆科多和年羹堯都倒了,允佑對他手裡剩下的那點兵權可寶貝得很,還想留著傳到弘曙手上呢,一點都不想讓老四找到機會將它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