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畝產千斤的秘密(八)(2 / 2)

【以天府之國成都的土地為例,十畝土地裡有七畝是藩王的,兩畝是軍屯用地,隻有一畝給農民們分。然後呢,藩王和大戶是不承擔賦稅和徭役的,這些也都壓在農民頭上。而且明朝還正好遇到了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氣候異常,到了後期,糧食產量大減,甚至土地絕收!】②

暴雨傾盆而下,雨幕之中天際線似乎都變得模糊了。

而田中剛被插下的秧苗被雨水衝刷得亂七八糟。農民們穿著蓑衣,臉上現出愁苦之色。

雨不知道下了多少天,河流中的水都開始慢慢的漲了上來。

洪災來了。

住在低窪處的百姓們不得不拖家帶口,來到高處或者是來到有城牆圍著的城裡麵避難。

城門的守衛們不讓進,隻能在城牆根下席地而睡。

洪災好不容易走了,農人們回到自己的家中,好不容易將田裡的淤泥全部都清理乾淨,又咬牙買了另一茬青苗種下。

結果,洪水過後往往連著大旱。

太陽就像個火球一樣在天幕上掛著,農田裡的水逐漸乾涸,土地都出現乾裂的縫隙,費勁乾辛萬苦長出來的農作物被生生的曬死在田裡。

這時候,莊園上的管家帶著奴仆前來收田租。

農民們跪在地上哀求,今年大災,田租可不可以減免一點,或者是緩一緩。

管家居高臨下,鞭子一甩,表示沒得談。

大災關他們什麼事呢?他們隻管收稅,而主家隻管結果。

於是,這些佃農隻能成為流民,被迫背井離鄉,看看能不能在遠方尋找到一線生機。

隻留下黃土建造的房屋,孤零的留在了原地。

不管是哪個朝代的百姓,看到這裡都不免動容,眼中含淚。

這樣的天災,誰不害怕呢?

若是被他們撞上了,或許也隻有這一個同樣的結局。

就連帝王們之前的憤怒和情緒也都漸漸的冷卻下來,誰都不想自己治下的百姓生活如此淒慘。

但是,後麵還有更淒慘的。

【明朝後期的農民有多慘,聽過那首《菜人哀》嗎?】

【序言

是這樣的"歲大饑,人自賣身為肉於市日菜人。有贅某家者,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使速歸。已含淚而去,夫跡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菜人,指的不是做菜的人,而是成為菜的人!易子而食,在古代饑荒的時候也是常事。】③

【所以,我才說崇禎自儘隻能說是"祖上積的德"。】

路小柒將《菜人哀》宛如恐怖片一樣的內容放在了天幕上。

朱元璋隻覺得喉嚨湧起腥甜之氣,氣急之下開始劇烈的咳嗽。

馬皇後趕緊撫著他的背,然後就看到他咳出了血絲,倒是真的著急了: “禦醫呢,禦醫怎麼還沒來?”

一陣兵荒馬亂。

朱元璋拉著她的手,嗚咽嗚咽的哭起來:“妹子,我有罪啊!我是天下的罪人啊!”

如果說剛才將藩王和皇室占地隻是讓他氣憤不已的話,現在這首《菜人哀》簡直就是擊垮朱元璋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經曆過元末的亂世,自然知道亂世是什麼樣子。

“死者已滿路,生者與鬼鄰”。④

卻沒想到自己建立的大明,後期竟然與元末的世間慘相不遑多讓。

他想起自己起義前,紅巾軍的一首歌謠:"天遣魔軍殺不平,不平人殺不平人,不平人殺不平者,殺儘不平方太平!”⑤

他也曾“殺儘不平”,並且為此熱血澎湃。

當現在調轉了個兒,當這殺儘不平的刀落到自己這一方時,才深深醒悟。

朱元璋又想要吐血了。

【有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填壤,皆為利往"。這個"利",放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裡,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就是糧食!從秦漢到明清,所有的爭鬥都是為了糧食。農民起義是為了土地,異族入侵也是為了搶糧。】⑥

【糧食的重要已經無需再強調,曆史已經給出答案。】

【一畝地產量一百斤,可以養活一個成年人,但當它產量到了四百斤,就可以養活四個成年人。而到了現代,一畝地的產量可以達到千斤,糧食安全總算是得到了片刻的輕鬆。我們下一期就講,從畝產四百到畝產千斤,做對了什麼。】

【十天後,下期見。】

r />

這期視頻的內容結束了,但所有的人,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都依然仰望著天際。

是怔忡,是悵然若失,是若有所悟。

天幕無情。

向他們展示了這輩子也到不了的美好願景,倉滿糧足。還向他們揭示了未來即將到來的悲慘劇情,重稅與失地。

但天幕也有情,告訴了他們農具該是什麼樣的,土地該如何更好的耕種。

甚至像魔鬼一樣蠱惑他們,活不下去了嗎?造反吧!隻有造反,才有出路。

村民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的眼中還帶著淚,有的眼中燃起希望,有的神情閃爍,又停留了一會兒,才最終決定,各自歸家,洗洗睡吧。

誠如仙畫所言,不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誰願意提著腦袋造反呢?

而各個皇城宮殿中,今夜的燭火又要徹夜長明了。一封封的奏疏呈上來,一道道的詔令從宮中發出。

仿佛昭示著,這天下即將做出改變。

漢武帝時期。

孫小羊和哥哥孫大牛終於收割完了最後一畝莊稼,疲累不堪的直接躺倒在田裡麵喘著粗氣。

不過,兄弟倆的精神卻很振奮。

不單單是因為新收獲的莊稼,還因為幾天前的仙畫。

見離日落還有一陣,孫小羊從田裡麵爬起來:“我先去王木匠那裡看一下,看他做得怎麼樣了。"

孫大牛也跟著爬起來,嘟囔道:"應該差不多了,大家可是幫他把他家的田全都收完了。"

孫小羊知道他有點不爽,安慰道:"放心吧,值得的。"

他們這一亭裡有一個姓王的木匠,手藝不錯,平時大家有什麼東西需要修補都是去找他。自從看了仙畫之後,孫小羊就說服了幾家鄰居,一起湊了一點錢去找王木匠,想讓他把鞍車和曲轅犁給做出來——至於為什麼沒有選擇做耦犁,因為他們這幾戶人家家裡都沒有牛,牛太貴了。

王木匠答應了,但是說要晚一點再做,因為他們的莊稼也都還沒收割完。

孫小羊不想等太久,和鄰居們一合計,咬牙決定每天出一個人幫王木匠家收麥子,好讓他抓緊時間做。

這一做,就是七八天。

br />他們的麥子也終於全部收完了。

孫小羊從田裡上來,正想往王木匠家走的時候,卻看見小路儘頭跑來一個人,卻是王木匠的學徒。

那學徒氣喘籲籲的,但是卻麵帶喜色。

“快過來,快過來!你們要的東西已經做出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