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農業大學之旅(二)(2 / 2)

後世的這些食物看著也太好吃了!想吃!

北方的遊俠們正在豪飲,看到天幕後立刻有人收拾行李

“我決定往南方去了!諸君誰願一起?”

剛當上母親的年輕女性正愁著自己的奶水越來越少,看著嗷嗷大哭的寶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時候她看到了米糊。

“姆媽,姆媽!我們也去可以買點米來磨米糊!”

貧困的農人正在想要去市場上賣點什麼東西來補貼家用,被仙畫上的米粉和麵條啟發。

“我們或許也可以試試做這個!”

不僅僅是平民向往,就連身在皇宮之中的帝王和權貴們也都欣羨不已。

這後世的大米竟然可以玩出這麼多種不同的花樣,看上去比宮中的禦膳房和家中的主廚做得還要好!

贏政、劉徹和李世民都明白過來,為什麼水稻取代了粟米成為了主糧。

唐人還好,料理手法相對豐富一點,大秦人卻吃得十分簡單,將麥子和粟放在陶罐中簡單的煮一煮,煮成麥飯和粟米飯就是一頓。

如果一種糧食既高產又好吃,那肯定會受到全天下的歡迎!

觀看著仙畫的士卿們都打算等回家後立刻讓家裡的廚子研究一下怎麼用稻米做出仙畫上的這些食物來。

餓了!想吃!

他們在心中默默的把對水稻的重視往上提了提。

【我們之前講過,建國時期的時候,水稻的畝產是300多斤,比明清的鼎盛時期還要低。而在清末和民國的時候,因為戰亂,這個產量還要更低,大概也就兩百斤出頭,完全養不活當時那麼多的人口。當時我們國家有很多有識之士都出國留學,接觸了到了現代農業科學,他們回國之後,就想要培育出產量更高的水稻品種,解決當時的糧食危機。】

【丁穎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目光注視的領域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雜交水稻!】

【他也是我國第一個成功研究出雜交水稻的人。】

一所中學的畢業典禮上。

台下的青年學生們都在討論著要報考什

麼樣的專業,有的覺得文科好,有的覺得工科好,有的覺得商科好。

這幾個學科讀出來,都是不愁前途的。

年輕的丁穎作為優秀學生代表上台,目光堅定:

“諸君,當今之血性青年,當為農夫溫飽儘責儘力。我決意報考農科!”④

台下一片嘩然。

彙勝之、賈思勰、王禎、宋應星、徐光啟這些古代的農學家看了後又是唏噓又是讚賞。

不衝著高官厚祿而去,而是堅定的選擇了注定要和黃土打交道的農科。

如此年輕就能想清楚自己的誌向。

此子果然不凡!

【丁穎教授出生於1888年,當時還是清朝光緒時期,也就是說他的整個研究時期其實正逢民國戰亂,環境十分的惡劣。當時的政府鼠目寸光,也不可能出錢來讓他踏踏實實的搞科研。哦,不對,他們還是給了錢的,給了260元呢!真是一筆'巨款'!打發叫花子呢!】

已經從日本學成歸來,三十多歲的丁穎在官邸門口攔住一位官員,言辭懇切:

“甘委員長,我之前向您提交了《改良廣東稻作計劃書》,不知道您有沒有抽時間看過?”

甘委員長步履匆匆,敷衍的道:“看過了,寫得很好。”

丁穎頓了一下,又跟了上去: "如今我們的水稻產量太低,以至於竟然要進口彆的國家的水稻。您隻需要將洋米進口稅撥出1%給到我作為科研經費,我保證一定會研發出更高產量的水稻,以後再也不用進口!"

"目前市政府正在研究,你在家等消息吧。"甘委員長登上小汽車,揚長而去。

丁穎站在原地歎了一口氣,轉身走了。

shops.taobao.

【所以,丁教授研究的費用完全是自己出的!為了專心的做科研,他在1927年建立了‘南路稻作育種場’,這也是我國的第一個水稻研究專業機構。為此,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而且還賣掉了自己的祖產!】

仙畫前的劉徹表示不能理解。

他用人大膽,而且毫不吝嗇。對自己的心腹重臣,對打了勝仗的三軍將士,他向來大方得很。

>此時,劉徹看得直搖頭,忍不住罵了一句:"蠢貨!"

怎能如此對待賢能?

要是這位丁教授在他大漢,他必將其捧為未央宮中的座上賓!

想要研究水稻?給萬金!

他冷哼一聲,心下想,這個朝廷的官員竟然如此短視,估計也命不長久。

【在1933年,他成功的培育出了第一個雜交水稻的品種,叫‘中山一號’。因為當時他在中山大學農學院任教,所以用自己學校的名字為這個稻種命名。中山——號在兩廣地區得到了很大的推廣,據說,當時“農人爭種中山白”,並且持續了很多年。】

衣著破舊的農民聚集在稻作育種場的門口,隻為了求得傳說中能更高產的稻種。

一傳十,十傳百。

到了後來,甚至有農民跋涉幾百公裡前來求稻種。

【1936年,他又收獲了“千粒穗”。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因為最大的穗上麵可以長出一千四百多顆穀粒,非常的驚人!千粒穗的發現也是當時的一個重大突破。他的這些品種在華南地區得到了推廣,成功的增產了最高百分之二十五。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就按照兩百斤的25%來算,一畝地可以增加50斤糧食,已經能夠多養活不少的人口!在當時的這個年代,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所以當時的兩廣農民親切的稱呼他為“穀種佬”。】

【到了這個時候,民國政府還是想起他來了,對丁教授拋出了橄欖枝,兩次邀請他去當官,都被丁教授拒絕。】

之前出現過的甘委員長親自前來育種場相請。

"丁教授,如今您的稻種可是名震中外呀!您不如來幫我主管這邊的農業,您看如何?職位和薪酬絕不會低了給你。”

丁穎微笑:“甘委員長抬愛,不過丁某人隻想待在學校好好教書,恐怕無法前往。還望見諒。”

贏政麵上不由自主的露出微笑,但很快又淡了下來。

他喜歡這個結局。

但是他又是帝王,看到此景難免想起了某些自己誠摯邀請卻被拒絕的人,因此心中一時不虞。

不過,對丁教授,他還是佩服的。

哎,要是天下英才們都懷著一顆報效朝廷的赤誠之心就好了。

【很多人

可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爽文的結局,就是往日你對我愛答不理,今日我讓你高攀不起。但其實丁教授的格局可並不是停留在爭口氣和打臉,他在決定任教的時候,就已經給自己立下了三條規矩,一是不涉足官場,二是不累積財產,三是隻當好教授。】

已經決定不再科舉的宋應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但這段時間他卻不怎麼清閒。不僅朝廷派來了使者邀請他出仕,當地的豪族和官員們也都接連前來拜訪,更有無數的請柬紛至遝來。

不過,宋應星都拒絕了。

他早就決定,自己要留在家裡將那部《天工開物》好好的寫出來。

看了仙畫後,他有許多的新的想法想要注入其中。

此時聽到丁穎對自己的約法三章,不由得脫口而出: “好!”

若是他也能像這位丁教授一樣,早日的認清楚自己的目標和道路就好了,不至於蹉跎這麼多的時光。

好在,現在也不晚。

宋應星攤開紙張,他情緒高昂,決定今晚就把想好的篇章全部寫出來!

【他也的確是做到了這三點。】

【他終身都貢獻給了農業界和教育界,建國後成為了華南農學院的首位院長,後來成為了農科院的院長,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農業人才。當時他的女兒報考華南農學院,差兩分,他堅決不開後門,不予錄取;在他75歲的時候,去田間視察作物生長情況,依然是褲子一挽就下地乾活;他去世的時候,身上稱得上比較貴重的遺物是彆人送的一隻懷表。】

頭發花白的老者站在田埂上,不顧周圍人的勸阻,執意挽起褲腿下田,認真檢查稻穗的情況。

隻是他不時的按壓著自己的腹部,此時他已經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鏡頭一轉,老者躺在病床上,彌留之際對守在病床前的子女和學生說了一句: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懶過。為黨、為人民、為祖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貢獻出最大而最有效的力量。”⑤

【丁教授在1964年去世。】

【他沒有看到現在我們國家稻滿田,糧滿倉的情景,但是由他所開啟的雜交水稻的這條路,已經越走越寬,並且湧現出了不少閃耀的身影。】

鏡頭轉到牆上。

牆上有一句話, "我不在家,

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 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⑥

旁邊掛著的畫像上,一位其貌不揚的老者正帶著和藹的微笑。

畫像下麵寫著“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