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一)(2 / 2)

【都不用配型的麼?!】

【世界上真正的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實在1967年的南非實現的。經過幾十年發展後,心臟移植手術已經成熟,但依然是高精尖的大手術,要做的話需要準備很長時間,光是等待合格的供體就要等幾個月甚至幾年,非常的麻煩,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的。所以啊,這種故事也隻是某種神話小傳說,聽聽就算了。】

在將手術台照得全無死角的無影燈下。

穿著白大褂、戴著醫用手套和口罩,全副武裝的醫生正手拿著手術刀,在等待什麼。不一會兒,另外一組同樣是渾身上下全副武裝的醫務人員打開了手術室的門。他們將一個藍色的帶著紅色十字的藥箱送了進來。"剛拿到的供體。"

手術醫生頓時長舒了口氣,對著手術台上躺著的自己的病人說道: “你還算幸運,等到了合適的心臟。"

他莊重的對旁邊等候著的麻醉醫生道:“我們開始吧。”

"換心術!"

李時珍和同行倏地站了起來,袍袖將桌子上的棋子帶到了地上,哐當灑了一地。

/>但沒人留意。

他們的眼睛死死的盯在天幕上,半晌才如神遊一般:"這真的是換心?!"而且聽仙畫所言,這樣的“手術”在他們那兒似乎不是隻有一例。

孫思邈和張仲景等史上赫赫有名的名醫都為之動容: “後世的醫術竟然到了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嗎?!"

李世民和長孫後怔怔的看著天幕,臉上忽然浮現出哀傷。

李治知道父母應該是想到了自己早夭的妹妹,晉陽公主。

李世民眼中浮起淚光: "兕子自小心氣弱,若是現在的醫術也能做到這樣,就好了.…"長孫後垂淚。

朱元璋砸了手裡的杯盞,想發脾氣卻不知道從何發起,隻能又頹唐坐下,整個人仿佛蒼老了十歲。

【也基於這樣的原因,《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章這幾年被移出了咱們的語文課本。就是因為他的一些曆史故事聽上去實在是太不靠譜了。】

【吐槽了這麼多,好像up主今天不是來介紹古代十大名醫的,而是來打假的。其實不然,我們去除掉那些被後人賦在他身上的神仙光環,扁鵲這個人,或者說扁鵲這個群體,依然是值得說道說道的。】

【12年成都市在修建地鐵3號線的時候,發現了一座漢墓,漢墓裡麵有九部醫書,這些醫書涵蓋了不同的方麵,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扁鵲醫書》。於是,史學家們就犯嘀咕了,這不像是一個人,更像是一個學派。他們經過考據,得出了扁鵲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醫學團體的結論。】

一排排或完整或破舊的竹簡出現在天幕上。

這上麵有的字跡非常清晰,甚至還能看到諸如《六十病方》、《病源》、《諸病症侯》等字。而有的,已經模糊成了一團。

透過這些竹簡,仿佛能看到有老者正在替床上躺著的病人診脈;也有年輕的醫者正彎下腰來哄著生病的小朋友張開嘴;還有其貌不揚的醫者正在給病患紮針。

而他們的共同之處是都背著藥箱。這就是扁鵲。他們都是扁鵲。

【比如,有關扁鵲的出場記載,從最早到最晚,這中間差不多就有兩百多年,而一個人不可能活到兩百多歲。另外,經常有扁鵲同時在兩個地方出現的記錄,一個人也不可能有分身術。且根據案例來看,扁鵲會的東西囊括了兒科、婦

科、內科、外殼、針灸等等,這也太全麵了。】

【所以,史學家提出,扁鵲應該隻是一種對於當時行醫之人的稱號。第一代扁鵲呢應該叫秦越人,他住在蓬鵲山,山上有一種鳥叫扁鵲,於是百姓們就開始以扁鵲這個稱號來稱呼他,後來他又收了很多弟子,這些弟子在外行醫的時候打著師傅的招牌,經過民間的口耳相傳,就這樣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造成了這個美麗的誤會。】

床榻之上,貴人悠悠的睜開了眼睛。

旁邊的侍從們驚喜的喊了出來: "醒了,主人醒了!"也有貴人的子女對床邊的醫師行禮。

翌日,貴人聽聞是一位叫扁鵲的醫士救了自己,便召見了他,並道: “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就將蓬鵲山四萬畝山地送予先生罷。"

【曆史上的扁鵲們雖然不可能給彆人換心,也沒那麼多神乎其神的本事,但作為可能是華夏史上

第一個醫學團體,他們就像是當時醫生們的代名詞。他們不僅為達官貴人治病,還為婦女治病,為小孩子治病,所以才有這麼多的記載,才有那麼多人將他們視之為神,甚至立祠供奉。】

【所以,將扁鵲列為華夏古代十大名醫之一,實至名歸!】

扁鵲原來是一群人的稱號嗎?

扶蘇轉向李斯,他與民間的接觸還是不多,宮中也自然有醫侍。而李丞相卻是從民間走出來的。李斯對自己未來的上司和顏悅色: "扁鵲的確是一群人,臣就曾見過兩位扁鵲。"

"原來如此。"

而民間正在行醫的一位扁鵲,卻莫名的眼睛微紅。這是來自後世的承認。

小童好奇的問: “這上麵說的是您嗎?”

扁鵲笑眯眯的道:“說的是我,也是大家。啊~~張開嘴讓我看看。”他心下立誓,一定要繼續好好鑽研醫術,不給扁鵲這個名頭丟臉。唐朝。

孫思邈隱居在山中,搖著蒲扇: "雖然如此,扁鵲之名列榜首,的確是實至名歸。"他們是開拓了道路的先輩,當得“十大名醫”的這個稱謂。

【韓非子在《扁鵲見蔡桓公》寫蔡桓公死後,扁鵲逃到了秦國。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秦國好武勢大,其他國家不敢惹,並且位置靠近中原的邊緣地帶,所以被當時

的六國視為蠻夷,是個逃難的好地方。】

【但這樣的秦國,卻第一個建立了醫療製度,在這方麵非常的先進。秦王在宮廷之中設立了太醫令、太醫丞等官職,專門管理國內的醫師。秦醫在當時是很有名的,甚至連其他六國的君主生了病,都要找秦醫去治。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醫療外交?】

寺人形色匆匆的趕到殿內。

"大王,晉侯病重,已派使者前來秦國求醫。"在殿上的大王頷首: “那就派醫和前往晉國,為晉侯醫治。”

嬴政哼了一聲。

什麼叫做逃難的好地方?不就是說秦國是邊陲地帶嗎?

那又怎樣?

他照樣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看以後誰在說關隴地區是邊陲偏僻之所!鹹陽就是天下之都!而且,有本事你們彆來求醫呀。

【大家也知道,現在要研究秦,離不開1975年的時候從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也簡稱為雲夢秦簡。這些竹簡裡記錄了600多條秦律和一些當時的詔令等等。】

比剛剛還多的竹簡出現了。

上千枚,被考古人員戴著手套小心的從墓穴中捧出,再拿小刷子刷去上麵的塵土。秦律也得以出現在幾千年後的世人眼裡。

劉徹皺眉,恨得牙癢癢: "這後世之人怎麼專做盜墓一事?"

真是豈有此理!

他們就不怕天理輪回嗎?甚至還如此的,如此的,堂而皇之!

主父偃倒是有點不一樣的想法: “臣以為,他們似乎對這些竹簡和文字書籍之物頗為看重。後世能夠對咱們知曉得如此清楚,或許也和他們官方如此行事有關。而且,他們似乎已不在意身後事,所以才這般的淡然。"

劉徹想了想: "那朕的陵寢中到時候也多放點竹簡書籍……"話剛說完,他就覺得不對,晦氣!這不是說他的皇陵日後也可能保不住嗎?

呸呸呸!

【雲夢秦簡裡記載了兩條關於醫療的律令。】

【第一條律令規定,如果諸侯國有車來訪,那要用火來熏他們車上的衡軛。這就是古代最早版本的消殺!秦人認為車轅上附有很多小

蟲子,容易引起疾病,那就用火都來熏一遍。】

【那會兒的古人肯定不懂寄生蟲什麼的,但高溫消殺,誤打誤撞,在當時的條件下還真的是很管用的一招。】

數十輛驢車組成的車隊從迢迢遠方行駛而來。

商隊裡的人臉色疲憊,當他們看到遠處的城池之後,終於喜上眉梢。

“到秦國了。”

可沒想到,當他們辦好手續想要驅車進城卻被守城的衛兵給攔了下來: “秦律有令,凡從秦國之

外來的車輛,都要用火熏一下衡軛方能進城。你們在這兒先等著吧。"

【第二條律令是針對傳染病的小故事。說是有一個人懷疑自己的鄰居得了傳染病,當時叫“毒言”,應該是現在的麻風病,於是就將他送到了官府。官府召來醫工檢查,認為其沒有得傳染病,就給放了。】

【如果得了的話怎麼辦呢?那就會被扭送到“遷癘所”,傳染疫情的人視同罪犯, "定殺之"或“生埋”,或“殺水中”。】

有秦人在士兵的拖拽下走向了遷癘所。

他大聲的叫,涕淚泗流: "我沒有病,我不要去遷癘所!放了我吧。"

士兵充耳不聞。

旁邊跟著的醫工歎道: "你頭部和手腳都起了瘡瘍,鼻子完全壞掉了,這就是癘呀!"

旁邊的人聞言,一下子彈開了半丈遠。

【後麵這種處置方式肯定是不當的,且不提人道主義的問題,這幾種方式還可能讓病毒通過水源造成更大範圍的傳播。但從這些律令裡可以知道,在那時候秦朝就已經有了傳染病隔離製度和場所,而醫工,應該就是基層的醫生。】

夏無且帶著藥箱,隨侍在嬴政身邊。

他深受贏政信任。當時荊軻刺秦,是夏無且先將自己手中的藥箱扔了過去,阻擋了荊軻的來勢洶洶,這才讓嬴政有時間反應。

這之後,嬴政捧著他的手說:“無且愛我!”,賜下黃金兩百兩。從此,夏無且就成了嬴政最看重也最信任的太醫。

他驚呼道:“陛下,若仙畫所說為真,針對染癘之人的處置必須得改!”不能再土埋也不能再滅於水中了!

他痛心疾首,本來這些處置都是為了

讓癘氣不再傳播,沒想到卻起到了反效果。不知後世是如何處理這些染癘之人的?

嬴政頷首,他聽仙畫好不容易誇大秦一次,聽得嘴角都默默的向上彎了一彎,此時情緒正好,因此並沒有怎麼生氣,隻是道: "癘之一事,事關重大。你稍後與太醫丞商議,拿個章程出來。"

他心中忽然有了不好的預感,之前幾次仙畫看下來,平添了無數事,想必這次也會一樣?

【可見大秦已經有了大規模的基層醫療體製,而且頗有一些後世現代醫學的雛形,甚至比之後的幾個朝代都還要先進一些。當時的醫和巫是分開管理的,實際上已經可稱得上是巫醫分離。】

【到了西漢,司馬遷寫的“扁鵲六不治”,當然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借扁鵲之口說的,裡麵就有一條,信巫者不治。你要是相信巫術,那你就彆來找我看病。當時巫醫分離的概念儼然已經完全成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