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笑道:“的確是有這麼回事,但後麵的孕婦卻是後人編出來的故事罷了。實際上,劉大夫很快就發現了我是有基礎的。"
後來,兩人很愉快的交流了很長一段時間。
劉大夫的確將自己的針灸之術教授給了自己,而他也將自己的一些心得傳授給了劉大夫。
【就這樣,在眾多老師慷慨無私的指點之下,葉天士的醫術越來越高,名氣也越來越大。在他的妙手之下,治好了很多病人。我們現在喉嚨痛經常吃的川貝枇杷膏就出自於葉天士之手。】
一位年輕人下了馬車,顧不得身上的風塵仆仆,匆匆趕到自己母親的病床前:
"娘,你的肺弱咳嗽有治了,我從蘇州名醫葉天士那兒討來了一個方子,叫做川貝枇杷膏。""可是傳說‘天醫星’的那位葉天士葉大夫?
"
"對!"
"那趕緊熬來給我試試。"
吃了幾天後,老夫人的咳嗽果然減輕了很多,歎服道:“不愧是‘天醫星',一方就治好了我多年的痼疾。"
在她臨終的時候,吩咐自己的兒子:“這川貝枇杷膏,你要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方子的神妙之處,也讓世人能少受些咳嗽之苦。"
已成中年的兒子含淚答應:“是。”
鏡頭一轉。
後世流行的某品牌川貝枇杷膏的包裝出現在天幕上,在最底下,赫然寫著“清代名醫葉天士秘方"
而天幕前的大夫們紛紛記下:川貝枇杷膏,主治咳嗽。
鹹陽宮中。
夏無且欣喜至極。
陛下這幾天剛好有些咳嗽,或許可以熬一下這川貝枇杷膏試試。隻是,下一秒他就犯了難,苦起臉。
這川貝卻又是何物?
哎,看起來不能想著一步登天,還是要先編藥典啊!
嬴政倒也知道他的難處,並不以為忤:"這件事情,全權交給你去辦。若有困難,去找……"他看了看,最終還是點了扶蘇的名字。這種不涉及到權力核心的醫學範疇的事情,他不介意讓扶蘇多乾點兒,來磨礪磨礪。
【民間傳聞他是“天醫星”下凡。這個說法呢,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認為這是從他的生辰八字裡推算出來的,一個呢則頗為傳奇,認為是龍虎山的張天師親口所說。】
清朝,蘇州。
龍虎山的張天師在當地名流和一些宗教界人士的簇擁下走到了萬年橋。
士紳們熱情的向張天師介紹這橋的來曆,本想一腳踏上去,卻被張天師製止了。士紳不解。張天師露出神秘的微笑,道:“天醫星經過,凡夫俗子須得避讓。”
士紳們驚訝至極。
橋下有一烏蓬小船正晃晃悠悠的經過。
張天師竟躬身,向小船行了一禮。
待這艘小船走後,他才道:“現在可以過橋了。”
有一士紳趕緊吩咐身邊小廝:“快去打聽一下,剛剛那小船上都有誰?”
/>小廝匆匆而去,半晌之後回來,附在主人耳邊:“那船上坐著的,正是城中葉大夫!”
【這樣的故事也為葉天士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我們都知道的古龍,在他一係列的武俠作品裡,《楚留香》、《圓月彎刀》等等,都有提到武林中有一位名醫葉天士,就是來源於此,將這份傳奇寫到了自己的書裡。】
【後來還有人覺得其實張天師的這個故事應該是葉天士自己的揚名手法。他先給張天師治好了病,然後借張天師之口宣揚自己是“天醫星”下凡,博取名聲。】
葉天士發出驚人的咳嗽聲。
他在心中慶幸,還好剛剛沒吃那顆花生,不然現在恐怕就要搶救了。旁邊的弟子和家人們都當做沒聽到仙畫裡說的:
“吃菜,吃菜。”
"哎呀,這道菜味道不錯。"
葉天士隻覺得又尷尬又好笑。
不過,好歹他也是七十歲的人了,什麼場麵沒有遇到過,尷尬也不過是一瞬。隻有小孫女天真無邪:“爺爺,真的是你自己找的張天師嗎?”葉天士輕咳一聲,一臉正經:“你猜?”
【曆史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現在咱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可以確認的是,葉天士的確是不負“天醫星"之名——他繼承了吳有性的思想,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的闡述了溫病的主因,還創立了“衛氣營血”的溫病理論,徹底的將溫病從傷寒中剝離開來。】
【"溫病學派"一舉成為了中醫裡麵不可或缺的一大主力學派。】
葉天士帶著弟子泛舟於太湖之上。
弟子趁機向師父請教。
葉天士和緩的聲音在太湖上伴著清風,徐徐傳來:“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②
聊得興起的時候,有人鋪了紙張,取了筆墨開始將他的話語記錄了下來。
【葉天士認為,溫病是“邪從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也就是說,溫邪或者用咱們能理解的詞語來說就是病毒通過呼吸道攝入,然後首先侵犯的就是肺部。】
【這其實和現代醫學裡的一些理論是一致的,有著很先進的科學性。】
…
張仲景反複琢磨著這句話——&#
34;邪從口鼻入,首先犯肺"
結合之前仙畫聊到瘟疫時放出來的那些景象,病毒通過人的飛沫,進入到口鼻之中。一下子這句話就有了畫麵感。
他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張仲景擊掌而笑,覺得既欣慰又滿足。
欣慰於後世終於在自己的傷寒論的基礎上開拓了新天地,又滿足於他對傷寒也有了新的理解,待會兒就又可以修一修《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隻覺得精力充沛,鬥誌昂揚。
【劃重點,這裡就闡述了中醫裡溫病的範疇——不單單是吳有性所提的瘟疫,而是通過口鼻侵入,引起肺部或者呼吸道症狀的,都算是溫病。比如風熱感冒、肺炎、支氣管炎、水痘、手足口等等。】
【而他提出來的“衛氣營血”呢,其實就是溫病的病理變化過程的四個階段。】路小柒放了圖表,將自己查到的衛氣營血的資料做了一個階梯圖。
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葉天士所提出的四個過程,以及在這些過程裡會出現的症狀以及適用的藥物等等。
因為這一段的配圖其實不太好搞,她索性讓這張圖停留的時間久了點。這倒是方便了各朝代正在抄寫的筆吏們和大夫們。一個個奮筆疾書,使出了平生最快的書寫速度。
【衛是最淺表的,病毒這時候可能隻停留在體表,肌膚之內,這時候的症狀也比較輕微,大概也就是輕微發熱這樣的表麵症狀;而氣呢,是第二層,這時候的病毒已經向體內開始入侵了,開始出現類似舌苔變黃,咳嗽有痰這樣的症狀;營呢,是第三層,“邪熱內陷”,病毒已經成功的入侵到了體內,影響肺腑,開始全身都不舒服了,“心煩不寐”,“甚或神昏譫語,斑疹隱隱”。】
【到了血,這第四層,基本上就是咱們說的重症了,可能一不小心還要進ICU的那種。】
有病患忽覺不適。
一開始隻是咳嗽的症狀,本以為無事,但第二天起來的時候卻覺得渾身發熱,虛軟無比。
到了第三天,已經神智昏迷。
葉天士診脈之後,起身搖搖頭:“溫邪已入心包。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③家人慟哭出聲。
【當然了,UP主這裡隻是簡單粗暴的做了一下科普,實際上葉天士提出來的四個階段,結合各種症
狀肯定沒那麼簡單。他這個基本上就相當於“溫病學說”的指導思想,在他之後的醫生隻要根據這個理論,就能辨認出病患的病情到了哪一個階段,然後具體該用什麼藥。】
【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可以說是將中醫治療“外感病”的水平帶入到了新的層次。】
【如果說張仲景是少林達摩,那葉天士就是武當張三豐。】
【在他之後,有一個叫吳瑭吳鞠通的醫生,全麵繼承了葉天士的理論,創立了名方銀翹散。現在我們經常用的中成藥雙黃連、蒲地藍、連花清瘟等等,都是脫胎於銀翹散!】
【可見溫病學派後來的影響力。】
【溫病學,可以說王履明是先行者,吳有性是創始人,而葉天士是真正的奠基人!】【他們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葉天士,名列華夏十大名醫榜單,實至名歸!】
【可惜的是,葉天士一生都忙碌在臨床,沒有寫書。他流傳下來的《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等等,都是由他的徒弟和後人搜集他之前的口述以及病例整理出來的。】
【可謂是中醫史上的一大遺憾。】
和葉天士完全不同,寫下兩百萬字著作的李時珍搖了搖頭,歎息道:"的確是遺憾。"他的徒弟們也都點頭。
和葉天士有著極大關聯的張仲景也道:“不僅是遺憾,而是損失!”
他自己是著過書的,知道有些東西自己寫下來和自己口述然後旁人記錄下來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他有的時候忙不過來也會讓弟子執筆,但往往過後自己都要檢查一遍做一些更改。
這樣才能百分百的傳遞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而且,一個用詞的不同,往往所傳達的意思也就不同。可惜呀可惜!
清朝,蘇州。
葉天士緩緩吐出一口氣。
他等於在仙畫裡回顧了自己的這一生,有驕傲,有慚愧,有歡樂也有惋惜。現在他決定不再留下遺憾。
“明天起,我下午不再出診。”他對家人和弟子吩咐道,“我要親自寫書!”
將自己這些年的心得和體會寫下來,遺澤後人。
就當大家都以為仙畫就要就此結束後,又聽到後世女子幽幽道:
【好了,十大名醫榜就到此結束了,
現在來聊點彆的。】
【我們現在說中醫,好像默認它與西醫對立。但其實不是的,中醫本質上是華夏的傳統醫學,而按照這樣的說法,西醫其實應該是西方的傳統醫學。但西醫現在已經完全不存在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發展成體係,還一直停留在巫醫的階段,就隻會放血、灌腸、催吐三把斧,所以等到了現代醫學飛速發展起來之後,就已經被完全取代了,消失在了曆史裡。】
1799年,美國。
六十多歲的喬治華盛頓躺在床上,等待著幾位請過來的名醫給自己製定治療方案。"先生們,華盛頓先生正在發熱,你們的方案出來了嗎?"華盛頓的秘書帶著壓迫感問幾位醫生
其中一位清了清嗓子:“我建議灌腸。”
另一位道:“我建議催吐。”
最後一位道:“我建議塗最新出的外用藥。”
秘書不悅的道:“克雷克博士,華盛頓先生之前塗了你的外用藥,不僅沒好,還長了水泡。”
三位醫生:“那讓我們再商量一下。”
片刻後,他們一致決定,給喬治華盛頓放血治療。
第一次放血之後,華盛頓的狀態很不好。
秘書私底下谘詢克雷克博士,克雷克博士無奈的道:“放血、催吐、發皰、止痛,這就是現在治療發熱病人最好的辦法。"
秘書追問:"如果沒有用呢?"
博士慢吞吞的道:“那就再來一次。”
秘書沉默了:.....
於是,放了三次總共占到身體總血量40%的血之後,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與世長辭。
秘書沉默的時候,天下的百姓們也沉默了。
葉天士驚訝的看了看仙畫中那位病患的臉色:“這明顯就是溫邪所至,單純放血自然沒用。灌腸……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有過類似的治法,或許可以一試。他們都不吃藥的嗎?"
武周。
武則天一揮袖子:“荒唐!”
她轉身對太平公主道:“昔日,你父皇犯了頭風,頭暈目眩。禦醫秦鶴鳴說要在頭上放血才能起到功效。被我狠狠的嗬斥了一番。"
太平公主笑道:“但
最後,秦鶴鳴還是給父皇放血了。而且父皇的頭也不暈了,您還賜了他100匹絹。"
她的語氣裡帶著淡淡的懷念。
想念父皇。
武則天點頭:“秦鶴鳴當時一力擔保放血可行。我和你父皇都選擇了相信他。但當時放的血並不多,秦鶴鳴非常謹慎。"
哪像仙畫中演的,那個血量,簡直過於觸目驚心。
若是秦鶴鳴敢這樣給高宗放血,她能將他推出午門立刻斬首!貞觀民間。
孫思邈也是擰起長長的白眉:“荒唐!”
華夏也有放血治療之法,一般用於治療風眩頭暈之症,有奇效。但哪有一上來就給病患放血的?
而且還放了那麼多!
孫思邈簡直無法想象。
倒是宋慈,在斷案中養成了關注細節的習慣。他注意到了一開始的那個時間。
“1799年……”他沉思了一下,迅速算出了和現在的大約間隔,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在幾百年之後,西醫還如此不堪,但短短的一兩百年之內,他們的發展速度卻又如此之快!"
這是什麼原因?
這時候,仙畫中,後世女子不滿的聲音響了起來——【所以,UP主一直覺得西醫這個名字取得有些混淆視聽。】【現代醫學不是西醫!】
【中醫也不是巫醫!】
【雖然它裡麵是會存在一些落後的糟粕,但是它是有自己的體係的,有自己的理論的。它對於華夏文明的貢獻是不可取代的。】
【當然,回顧曆史,我們就能發現,如果沒有一些外部的因素乾擾,中醫應該還能做得更好。】【比如,假使在古代,“醫生”的地位能再高一點點,或許它吸引到的人才會更多。】
漢朝。
董仲舒用書本敲了下額頭,無奈的閉上眼。
又來了,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