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後續(1 / 2)

仙畫戛然而止,天幕也黯淡了下來。

聚在家門口或者是街道上的人卻還舍不得散去,不停的和周圍的人,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津津樂道著仙畫裡的內容——在沒有什麼娛樂活動的古代,仙畫這樣的話題足夠他們談論好幾年,甚至可能一輩子。

他們津津樂道於"解剖”、 "心臟、 “血液循環”、 “偷屍體”、 “手術”這樣有著強大衝擊力的話題。想象著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人竟然如此大膽,想象著在幾千年幾百年後的華夏,人們治病的日常。

就連最熱鬨的勾欄瓦肆裡,都停止了享樂,每個人都在談論著仙畫和醫學。有人意味深長的感慨道: "或許以後,這醫家的天就不一樣了!"無數的文人們將這一晚的故事記錄在冊。

甚至有很多戲班和說書人,將仙畫裡的各種小故事抄錄下來,編成戲。或許在不遠的一天,就能看到秦朝版的“王清任”,唐朝版的“塞爾維特偷屍體”等等百戲。

最輾轉難眠的可能就是帝國的上層設計者,以及和自身息息相關的大夫們。

夏無且很高興。

他雖然是太醫令,但其實秦朝是沒有太醫署的,他雖然得到了嬴政的寵信但並沒有實權。

如今陛下打算效仿後世建立太醫署,他將擁有實權。

據說陛下還有意在鹹陽也建一所學宮,將仙畫中提到的一些科目全都放進去。各郡縣已經開始在選拔舉薦一些會種地的人來鹹陽了,農學的搭建已經嶄露頭角,

雖然這個學宮的層次肯定是不如之前討論國之大事的稷下學宮,但即便如此,依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甚至連陽滋公主都想要拜師學醫。夏無且覺得醫的地位以後會越來越高。

他和太醫丞一商議,打算照抄後世範仲淹的做法,在各地選拔醫工來太醫署,將其中優秀的送去鹹陽宮學深造,一定要抓住這次的機會,讓秦醫擺脫之前的困境。

當然,他也遇到了一些煩惱。

比如有些醫侍害怕以後會需要去遷癘所,或者是去解剖屍體,提出了請辭。

夏無且一拍桌子,氣惱極了: "讓他們走!堂堂太醫署還怕找不到優秀的醫生嗎?"不知不覺,他也被仙畫影響了,開始以“醫生”自稱。

/>現在正是剛成立的太醫署最忙的時候,這些請辭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上了夏無且的黑名單,以後就算是他們來求他也彆想要再進太醫署!

正好過來的贏陰嫚好奇的問: “果真要學習那"解剖"之術嗎?”

夏無且連忙向她行了一禮: “確然。陛下已命鹹陽令將死刑犯的屍首與太醫署交接,待到太醫署全部建立妥當之後,就會著手進行。"

贏陰嫚好奇的問: "有哪位太醫會解剖之術?"

夏無且輕咳了兩聲:"……還有幾位負責行刑的吏目也會來太醫署。"嬴陰嫚懂了,這是自己還不敢動手,需要劊子手先來示範。

"公主殿下不用擔心,”夏無且見她無言,以為她是害怕,便道, "您隨微臣學診脈和針灸之術即可。"

誰敢讓公主真的碰屍體這些東西?

贏陰嫚卻笑了笑:“太醫令無需顧忌我的身份,其他的醫工和學徒需要做什麼,我也做一樣的就是。"

她學醫術,可不是隻為了好玩而已。

葛洪看完仙畫之後將自己關在了書房之內,一天一夜沒有出來。鮑姑知道他是在思索事情,恰巧她也在想事情。

到了第三天,葛洪終於出現了,狼吞虎咽的喝了一碗小米粥,他對鮑姑說道: “我想好了……”"你等等,先彆說,"鮑姑打斷他, "讓我猜一下,你想要出山收徒?"葛洪驚訝的看著她,然後佩服的拱拱手: "知我者,鮑姑也。"

鮑姑一笑: "因為我也想要出山收徒,將我的針灸之術好好的推廣開來,再好好的傳承下去。"

看了這麼多期仙畫,鮑姑為醫學史上那些求道並且給後世留下寶貴遺產的大醫名醫們所感動,為人類頻繁遭受到的苦難而揪心。

同時也有些惋惜,這裡麵竟然沒有提到一位女醫生。

鮑姑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的針灸心得也要好好的傳下去才好,說不定後世之人也能在自己的針灸術上得到一些靈感和精進。

葛洪哈哈一笑,果然倆人又想到了一起。

他環視了一下自己隱居的地方,唏噓道:"本以為可以在這

兒得道成仙……"鮑姑噗嗤笑出聲來。

"不提了,不提了。"葛洪道, "這次我不打算隻收幾個弟子,我打算開學堂!"

他左想右想,覺得收一兩個徒弟沒有用,現在這時局,說不定什麼時候一場戰亂就人沒了。這麼些年,他經曆過的離散慘劇多了去了。

永嘉南渡,多少人死在路途之中,就連世家大族也不能幸免。

不如廣撒網!

至於和朝廷合作,葛洪是沒想過的。建康城中的那些貴族和世家子弟們,貪圖享樂,對世情無知之極。若不是因為這,他也不會一心求道,隱居山中。

所以他打算自己來。

他和鮑姑有些積蓄,另外他在南海郡這邊的士族之中也有些名氣,開個學堂並不難。

兩人一直都是想做就立刻做的性格,頗得道家灑脫隨性真髓,想清楚了要入世之後,立刻收拾行襄,下了羅浮山。

亂世聞得仙畫語,從此不再問長生。和葛洪同是道教的孫思邈卻正在急匆匆的往長安趕。

而且他從仙畫上能夠看出來,很多事情完全是需要國家層麵來介入才可以實施的。比如醫學院的設立,從各地甄選醫學人才,乃至各地醫官的選拔.…等等等等。

從這個角度來說,身在貞觀的孫思邈比葛洪要幸運得多。他遇到的是清明世道,是明君良臣。孫思邈終於到了長安,受到了李世民和長孫後還有各大權貴府邸的熱烈歡迎,邀請紛遝而至。孫思邈推辭了一大半,隻是在長孫後的請求下,留在了太極宮的彆苑內,每日替李世民診脈調養身體,然後抽空聊了一下太醫署和醫學院的事情。

“陛下身上的舊傷還需要調理二三。”孫思邈道, "不過,整體狀況已經比我想象中好很多了,隻是飲食上和休息上要注意,千萬不能過度勞累。"

他和李世民還有長孫後討論了一下養生話題之後,長孫無忌等重臣來了,幾人就開始討論大唐的醫學製度改革。

說起來大唐的醫療製度從貞觀初年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央太醫署總管一切,下麵分彆有醫、針、咒禁、按摩四科,從博士到學生總共一百多人。

是的,這時候的太醫署已經有學生了,由太醫署博士負責教課,學的就是《黃帝內經》、《神農本草

經》和《針灸甲乙經》等醫書。

而且,貞觀三年的時候,李世民還在各州也都設置了醫學堂,將太醫署的這一套經驗給推廣了出去。

“醫生”在唐朝,指的就是在太醫署中學習的學生,所以大唐眾臣在乍一聽到仙畫中將所有行醫者都稱為“醫生”,一開始還有些驚訝。

孫思邈一直在民間行醫,對民間的醫療狀況最為了解,比較有發言權: "後世範仲淹所說,其實大唐也有類似的情況,經常有遊方郎中冒充神醫招搖撞騙,或者隻是學了幾天醫術,懂了皮毛就能出來行醫坐堂,庸醫誤人之事時有發生。"

魏征擰眉一想: "不管是太醫署還是州府學堂,都是官學,學生出來之後大多也是擔任相關職位。"

"不錯。”孫思邈頷首: “且州府的醫學堂一般也隻能顧全一州首府,到了其他府縣,我說的情況也就更嚴重。"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受過完整醫學教育的人才太少了。

太極宮中,群臣們來來去去,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討論出來的。像是房玄齡和魏征這樣的重臣,在經過幾次大討論之後,才恍然發現,似乎這是史上第一次把“醫”作為一個如此重要的事情來對待。

它不再是微末之道,而是與治國息息相關的術。這個共識在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也逐漸的隱約的成了型。

而後,又從醫官既然要試選,那其他的官吏是不是也要全部都試選才能不錯漏一個人才,才能滿足職責所需。

孫思邈並不是每場都參加,畢竟這宮中還有太醫署呢,太醫令和醫正們也是要出力的。他拿了李世民的手令,閒來無事的時候就去工部的將作監溜達溜達。

"您想磨這個?"將作監的匠人們聽了他的想法,樂了, "您看看,我們這兒都有。"工匠從庫內拿了一堆琉璃鏡出來。

孫思邈一看,有些疑惑: "將作監居然還做這樣的小玩意兒嗎?"

工匠哈哈一笑: "孫道長有所不知,咱們這兒本來是隻管各項宮殿和府衙工事,還有一些皇家禦用之物。不過仙畫出來後,尚書大人特意叮囑,隻要在仙畫中出現過的物件,都需要描摹下來然後一一嘗試製造。"

管他們將作監的侍郎直接撥了幾百個工匠為一個組,專門負責這些事情。這幾個月來,他們已經做了不少的東西出來了。

孫思邈可是大唐人心中的老神仙,見他感興趣,工匠直接帶他去看了這段時間他們的成果。光是從仙畫中臨摹的物件圖樣就厚厚的一摞!

小到一閃而過的畫麵裡的一個小鬨鐘,再到各種出現過的現代家具式樣,大到在路上奔馳的汽車,甚至還有驚鴻一瞥的火箭、飛機和船隻等等……

有的是很完整的圖樣,有的則隻有個大概,甚至是殘缺不齊的,孫思邈猜可能是因為閃過的時間太短了,還來不及臨摹下來。

他歎一聲: “你們是真的有心。”

工匠挺了挺胸膛,又見四周無人,小聲說道:“那可得用點心,自從仙畫出來後,我們這些工匠的待遇都好了不少。道長您是醫,應該也有所察覺的吧?"

孫思邈點點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